追索元代笔意 | 张中「桃花幽鸟图」局部【张中(活动于十四世纪后半)松江人,字子政(或子正),有时题名作「守中」,当时人称他「张公子」或「野政老人」。据同时人记载,他出身于显宦之家,有学问,但是隐居不仕,以绘画自娱。善山水与写意花鸟画,师事黄公望(1269-1354)。在元末明初松江文人圈中,比较看重他的山水画,不过今日所见存世作品,山水画的品质然不及花鸟。】 张中「桃花幽鸟图」及元明诸家题咏(轴/纸本/水墨/112.2 x 31.4cm)【该画构图极简,用墨浅淡,枝干弯曲向上,疏疏落落的点缀几朵或盛开或含苞待放的桃花,侧身独自高踞在树干上的鸟 ,水墨相间用笔简略,却十分生动。整幅画面空旷,极为安静又极其幽远。绝大面积空白,布满了元明名流题跋,或纪事怀咏或赏鉴藏识,不一而足,算是一件十分特别的跨时空合作作品,可见元代文人之诙谐与元曲有同工之妙。】 局【画幅上端有杨维祯(1296-1370)的「醉笔」题诗:几年不见张公子,忽见玄都观裡春,却忆云间同作客,杏华吹笛唤真真。据传杨维祯时与张中有交谊(如画上焦伯诚题有「铁仙诗句张公画,二老风流昔擅名」句),依诗意,题字时张中已去世。除了杨维祯题诗之外,另有十八则题诗,其中叶见泰 、林右、顾瑾中、焦伯诚、袁凯、石光霁等元明之际的名士。】款识:海上张守中为景初先生画。钤印一:张氏子政。 图右方中有管时敏题云:十年不见故园春。画裏题诗半古人。老去风流浑减尽。东风花鸟易伤神。华亭管时敏。钤印一。戊寅管生。又有题云:张公落笔最风流。憶向梨花写鹁鸠。十载都门重见画。忽听隣笛使人愁。云间顾文昭。钤印一。卧游轩。又杜宗一题云:春光堂上午熏微。清簟疎帘映晚晖。憶得临轩写幽趣。野花山鸟总依依。昆山杜宗一。钤印一。宗原。 画上杨维祯题云:几年不见张公子,忽见玄都观裏春。却忆云间同作客,杏华吹笛唤真真。老铁醉笔。钤印二:廉夫、铁篷道人。 石光霁题云:敛翮花间鸟,早栖且暂时。上林罗绮树,待汝有高枝。樗散生。钤“石光霁印”等三方印。左方中袁凯题云:不见张公子,于今又几年。春花与春鸟,相对一凄然。海叟凯。另有题句云:露桃新开红锦窠,綉羽飞来啼玉柯。楚城春色年年好,相憶其如千里何。後署匡山迂生为郧庠素斋胡广文书十三字。钤”吴孟勤印“”听雨斋“两印。 图右下方三题释文:1、鹊声初报碧桃春,源口惊传有晋人。自启幌窗吹铁笛,一声清唱为谁新。丁子木。2、上日迎春早,晴窗启碧纱。忽传青鸟信,开遍小桃花。庐陵朱京。钤朱京印。3、山禽飞上碧桃枝,独立东风(语)喜报谁。翠幌日高人未起,分明池馆记当时。贝翱。钤印春雨轩。 杨维祯题跋右侧有顾谨中题云:画中题(缺二字)堪怜,只爱风流老铁仙。可惜贞魂呼不起,鸟啼花落自年年。吴郡顾谨中。钤印二。顾禄谨中。素行。 图右上方叶见泰题云:叶底小红肥,春禽语夕晖。养成毛羽好,去向上林飞。叶见泰。 图上中有林右题云:闲窗绿树夏阴阴,看画焚香寓赏心。宛似江南寒食後,桃花春雨唤春禽。天台林右题。钤“林氏右印”。 图左上有范公亮题云:老仙遗墨健如龙,笑破朱唇几点红。留得桃花与幽鸟,不教人恨五更风。胡生同文新购此图求题。为书其後。范公亮。钤“范寅仲印”、“吴东”等三印。 又题句云:铁仙诗句张公画。二老风流昔擅名。一自樽前歌板歇。春风鸟花总含情。後署伯诚二字。又有题云:画师笔力挽天成。坐使韶光眼底生。做出一场春境界。花无颜色鸟无声。花纶。 又有余季约题云:东风扫红雨。春满桃源洞。山禽啼一声。唤醒刘郎梦。东吴余季约。钤印。 图左下两题释文:1、东风未放碧桃残,山鹊南来息羽翰。云路高飞终万里,暂时聊借一枝安。後署“公佑”二字。2、记得桃花破暖红,山禽飞下语春风。而今见画生惆怅,遥忆家园似梦中。後署“云霄”二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