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对圣人的定义: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

 鹰击长空186 2017-06-06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鬼谷子对圣人的定义: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

鬼谷子 ID ggzyjy1

圣人居住在天地之间,立身和处世都是为了能管理社会,教导人民,传播学说,宣扬名声。他们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气候是否相宜,国家在哪些方面富足,在哪些方面有欠缺,先知道这些情况,之后再去确定自己的计谋,这样就会让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有一个青年决定去外出寻宝,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热带雨林找到了两棵稀有的树木。这种树木的树心散发着让人心醉的香味,把这树木放在水里,它不浮反沉。青年很高兴,就拿着树木到集市上去卖。

鬼谷子对圣人的定义: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

鬼谷子 ID ggzyjy1

整整一个上午,青年都没有把树木卖出去,而旁边的卖炭的人生意却很好。青年就觉得卖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他就回家把自己的树木烧成了木炭。这一下,青年很快把木炭卖光了,他拿着钱袋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

谁知道父亲却叹起气来,他遗憾地对青年说:“孩子,你所找到的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沉香木啊,从它身上切下一小块,磨成粉,价钱就相当于你卖一年的木炭钱。”青年这个时候很后悔,恨自己有眼无珠,糟蹋了珍贵的宝物。

现实生活中,像这个青年一样放走机会的人很多。机会曾经来到过很多人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开门迎接它。其实机会并不难得,难得的是抓住机会的能力。

鬼谷子说:“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鬼谷子觉得人生在世,所学的一切东西无非是想让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每一个人都追求成功,但真正成功的人却只有少数。

鬼谷子对圣人的定义: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

鬼谷子 ID ggzyjy1

有一些人就会很疑惑,自己的勤奋程度和那些成功人士相比一点也不差,为什么至今都没有成功呢?其实答案无非就是一个词:机会。善于把握机会是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也就是鬼谷子所说的“因事物之会”。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饥饿的狐狸看到葡萄架子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很想摘来吃,但不管怎样做,它就是摘不到。因此,它看了一会儿就走了,它一边走一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酸葡萄心理”的说法即来源于此。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觉得自己的能力小,做不成什么事情,就找借口说机会没有成熟,这就是酸葡萄心理。好机会来了自己没有把握住,等自己有能力了,机会也白白地溜走了。避免这种遗憾的唯一方法就是事先做好准备,未雨绸缪,而不是临渴掘井。

战国末期,秦将李信率领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的时候秦军攻下了很多城池,势不可当。没过多久,李信就中了楚将项燕的埋伏,狼狈逃走了,秦军也因此损失数万。

后来,秦军又用老将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来到楚国边境。王翦坚持修筑堡垒,想要坚壁固守,两军相持了很久。

鬼谷子对圣人的定义: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

鬼谷子 ID ggzyjy1

一年之后,楚国开始松懈了,将士们已经没有什么斗志了。楚军认为秦军在防守自保,于是决定往东撤。王翦知道时机已经到了,就下命令追击楚军。秦军人人都好像猛虎下山,把楚军杀得片甲不留。秦军乘胜追击,势不可当。公元前233年,秦灭楚。

王翦之胜就在于把握住了进攻的时机。而李信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战机,一味地进攻,结果失败了,努力全付诸东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也要看准时机,伺机而动,在适当的时候才会有大作为。时机不成熟的时候需要修身养性,这个时候可以从一些很小的事情上积累力量,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一旦时机到来就一定要把握住,付诸行动,争取用最小的代价赢得胜利。

鬼谷子对圣人的定义: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

鬼谷子 ID ggzyjy1

能不能看到机会是一回事,能不能把握机会又是另一回事。事业成功的法则,就是在看到机会来临之后,立马抓住它,采取相应的行动,不拖延时间。路是人走出来的,越早走,就会越早地到达目标。

鬼谷子对圣人的定义: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

鬼谷子 ID :ggzyjy1

如果您对鬼谷子智慧和他的徒弟们感兴趣;想了解更过关于鬼谷门的智慧应用和分享;您可以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ggzyjy1【国学鬼谷子】每天会有视频分享和文字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鬼谷子智慧的解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