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上千本中英文好书后,13岁女孩总结高效学英语的4大秘诀

 培根阅读 2017-06-06

有态度的国际化家教指南

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学院”关注

整理丨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学院君说:上月末,少年商学院“新学习革命”素质教育沙龙北京站,13岁北京女孩陈思雨和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同台演讲。这个女孩,精读上千本中英文书籍,还热衷于各种类型的创作,童话作品被《童话大王》杂志连载,科幻作品拥有忠实拥趸。她总结了自己学英语的方法,其实也是任何一门学科高效学习的基本原则。


(思雨同学现场分享视频,点击即可观看)


1、先找到目标非常重要:

向斯坦福进发


大家好,我是Sissi,非常荣幸来到少年商学院,和大家分享我学英语的方法和心得。

 

我从小就不太让我妈省心,学画画,不了了之,学钢琴,也放弃了,跳芭蕾,断断续续也没坚持下来,我妈特别着急,有个朋友就劝她说,得等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标,能够把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动力,孩子自然就会为之努力。

 

果不其然,等到我上六年级的一个暑假,我去我妈办公室,在她们的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是《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当时我非常喜欢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伟大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简直是我心中偶像级的人物,我自己就去了解,发现原来他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于是,我就找到了我的目标了——我要去斯坦福大学读心理学!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和其作者菲利普·津巴多)

 

但斯坦福大学非常难进啊,我就想,我到底要怎么去达到这么宏大的一个目标?于是,我决定先从英语着手:我们一个年级里,同学们的英语分低、中、高共三个级别,我在中级,我的目标是要达到高级——找清了目标,我就特别有学英语的动力,不需要别人提醒。

 

那该怎么学呢?



2、刻意练习是自我锤炼

但一定要拆解成小目标

 

相信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量变产生质变。”尤其是英语学习这一方面,很多同学相信,只要自己不停练习,脑子就会像出现一个灯泡一样,突然一下豁然开朗,但我还没有过这种经历,对我来说,任何缺乏目的的练习,都是无效的。

 

这是《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的。有人称它为“最科学精进的个人管理/学习方法”,它的核心观点是:刻意练习不是为了练习而练习,不是为了单纯证明自己的恒心和毅力的,而是有着明确的特定的小目标,之后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个理论,叫“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很多人认为这个理论是错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只了解到了字面上的意思,他们认为,一万个小时嘛,只要我愿意付出这些时间,有了一定的练习量,就一定能进步。但是他们练习了之后,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很大的长进,于是觉得这个理论是错的。

 

但这种错,其实不是源于理论本身,而是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理解“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核心,那就是:练习需要精进,不能漫无目的,就像“刻意练习”所强调的——得有明确的、特定的小目标。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当时,我的英语口语遇到一些瓶颈,我每天花大量时间、精力去读各种文章,特别累,两个月以后,确实有进步,但进步远远不如我预想中那么多,原因呢,就在于我在练习时,没有给自己任何可衡量的目标。

 

于是我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些目标,今天朗读文章的目标是把它通顺读下来,明天再朗读呢,就要在40秒之内通顺地读下来,到第三天,再缩短到30秒,第四天,精进我自己的发音……当我按照这个套路,一个一个完成了目标之后,我发现,我有了很大的长进。


 

3、高度专注,及时反馈


“刻意练习”还有2个原则,分别是:高度专注,及时反馈。

 

我观察到的学霸,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不一定是最多的,但他们在学习时的专注力都很惊人。

 

我是一个特别容易分心的人,外界有什么声音,或者只是有人做了很大的动作,都会快速抓住我的注意力。我以前做题的时候,犯的错都是因为分心或者粗心大意所导致。

 

所以,后来我做数学题的时候就塞上耳机、听歌,让自己和外界隔开,从而让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任务上面。有些家长或者老师认为音乐会让你分心,其实重点是,每个人都要找到一个让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方法,我的这个虽然有点“非主流”,但对我来说,确实有效。

 

另一个原则是“及时反馈”。我们需要反馈给自己:具体是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及为什么存在这些不足。

 

我记得有一次,我英语考试特别差,当时特别沮丧,但我也没有忘记反思自己为什么差。后来我推断,是因为我平常在做题时就没有给自己及时的反馈。从此,我每次写完文章,都会先回来看看自己哪儿犯错了,比如是语法错误,那么,我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呢?可能是因为我分心了,或可能是我在这个方面没有掌握好……有了这些反馈,在下次练习中,我就有意去精进这些部分。


(思雨同学在北京沙龙的分享PPT截图)

 


4、跨界练习

学英语的本质是开阔视野

 

“刻意练习”也强调,要不断走出舒适圈。

 

比如英语阅读。有段时间,我在学文学作品赏析,有一个单元的内容,是阅读我很喜欢的一位小说家的作品,当时我分析得特别透彻,就自以为自己的赏析水平已经没问题了,可到下了个单元,老师换了另一个领域的作家的作品,我一开始觉得,我肯定没问题,反正就是词汇嘛,谁知道,看完以后,我发现什么都没懂。

 

我当时特别诧异,这些词我都懂啊!就去问老师。我的老师告诉我,这是因为我此前从来没有接触到这方面的作品。在平常的练习中,我们很愿意去读小说,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而且因为一直都在读这方面的东西,读起来就会比较轻松,但是我们也要走出舒适区,去读一些从来没读过的东西,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这后面隐藏着的,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词,叫“跨界”。我听了这个老师的建议,开始不停读更多领域的作品。一开始当然是读不懂,我就去跟我妈妈进行交流,我妈妈也说,这种“不懂”并不是词汇量或者英文积累上面的问题,而是因为我在各个领域的知识储备不够。我不能只专注于读一些虚构图书,也要涉猎不同学科的内容,比如科学,后来我学生物学的主题,也得益于阅读生物学主题的非虚构作品。


(思雨同学在北京沙龙现场)

 

跳出来讲,学英语也不是背背单词或者积累英语表达那么简单,本质上就需要跨界。

 

第一,我们需要了解这个语言产生的文化环境,也就是那个国家的历史,这个语言为什么就在这个环境上产生了?这些方面的知识,也能帮助我们学习。

 

第二,我们需要了解语言的逻辑,不管是非虚构类还是虚构类的作品,也许是科幻、也许是科学,我们都需要去了解,这个语言是怎么来表达这部分的内容,我们需要了解它的逻辑才能明白这个文章。


虽然我今天分享的是英语学习方面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也可以用在终生学习当中。当然,方法远不止这些,我自己也在探索之中,希望有更多机会和大家交流。


最后,送一句话给大家,是我“中二”的妈妈经常和我说,我也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To be human is to imagine what is not, to seek beyond the limits, to test the constraints, to explore and rush and tumble across the intimidating boundaries of our known world.(生而为人就是要想象思维的禁区,一探人类的约束,寻求突破极限,探索、冲击、挣扎着滚过已知世界的可怕边界。



妈妈分享:没有语境也要创造语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