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色·情·韵——漫谈诗词的鍳赏

 叶四郎 2017-06-06
声·色·情·韵——漫谈诗词的鍳赏

徐晋如

一、声

中国古人作诗,作完后,是要通过吟诵之法,来看整首诗的音节是否美听。如唐杜甫诗:“新诗改罢自长吟”,又贾岛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音响最要紧,调高则响。大约即在所用之字平仄阴阳上讲,须深明双声迭韵喜忌,以求沈约四声之说。同一仄声,而用入声,用上、去声,音响全别。”

南朝齐武帝时,由于佛教东传,梵文输入,沈约、周颙等人发现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并由此而提出八病之说,这成为了唐诗的今体诗(或称近体诗)的基础。

所谓八病,是为八种音节不和谐的声病。是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据《文镜秘府论》所述: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音者为鹤膝。)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组之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组,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

近体诗的格律是一种完美的、科学的排列组合方式,这种方式能保证诗的美听。学术界通常认为,近体诗的格律是在沈约等人的基础上创制的,但符合了近体的格律,并不代表就不会犯声病。

第十七屇全港诗词创作比赛学生组冠军作品有严重声病:

十年   黄令时 香港中文大学

恶虏骄胡一夕删,东方真个有珠还。

十年事过马照跑,大市势如牛再攀。

迁籍忧疑成懊悔,几人徒唱念家山。

法名基本劳君读,海角繁华早令颁。

诗词的声响之美能增益诗词本身所具有的和婉、激扬、拗怒、顿挫之情。

一般而言,七言近体——七言絶句和七言律诗的节奏适宜和婉的情绪。我们读多一些唐代的絶句和律诗,就会发现,其情感多是中正平和的,正与节奏相对舒缓的七言句法相配。

诗词中声韵之美第一体现在平仄,第二体现在节奏,第三则为字的响沉、洪细、阴阳、清浊等等。

由于近体诗的平仄是有规律的,读起来就比古诗要美听。关于平仄的问题,请大家参照拙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中的论述。

近体诗的节奏,如果是五言,那就是二二一和二一二。在一首诗裏,节奏要富于变化。不能连续几句都是一种节奏。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一点在律诗中间两联尤其要紧。先看一首五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

七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絶,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

七言诗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的节奏比较宜于和婉的情感。唐人诗整体上是和婉的。这是与近体诗的节奏分不开的。如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犹带/昭阳/日影/来。

又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如果有意识地改变节奏,就会造成一种奇崛拗怒的效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前两句一气呵成,诗意奇崛,而到了后两句,又归复到传统节奏,这样,诗意也有激愤转为哀凉。

这种规律在词中同样适用。先看一首清末大词人文廷式的《水龙吟》: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一梦西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大家注意加竖线的地方。尤其是结句,苏轼词作有|盈盈|泪,辛弃疾作揾|英雄|泪,非此,不足以表现拗怒的情感。

字的响沈也很要紧。

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唐人诗多求音节响亮,便于吟诵,而老杜诗则多用沈字,故其声情宜于沈郁。比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最高明的词人,都是既讲平仄,又讲四声,又讲五音的。词中讲四声,是很精深的学问,而五音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连十四个字,都是在唇齿之间发音,这就营造出一种压抑嗫嚅的情怀。

二、色

唐诗和宋诗不同。唐诗注重风华情韵,宋诗注重筋骨思理。如果说唐诗是簪花美人,宋诗就是山林学士。以人喻之,唐诗是丰腴之美,宋诗则是骨感之美。

唐诗的丰腴主要是靠设色表现的。

色,有浓丽,有淡素,有森冷,有明媚,而高明的诗家,往往懂得把两种相反的色调放在一些互相映照。需要注意的是,色调的浓淡冷暖,是在诗的整体中呈现,不见得红就是浓色、暖色,如吴文英词说败红,都是冷色,姜白石“千树压,西湖寒碧”,是冷色,但吴文英“檀栾金碧”,那就是暖色。

浓丽之色,诗中如李商隐,词中如吴文英。

李商隐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吴文英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宴清都)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花犯)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祝英台近)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惜黄花慢)

淡素之色,诗中如王孟,词中如姜张。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孟浩然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姜夔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杏花天影)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玉梅令)

张炎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解连环)

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高阳台)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甘州)

森冷之色,如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又如: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明媚之色,如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浥红蕖冉冉香。(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

大家往往懂得色彩的调配: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这是以淡素之色映衬浓丽之色。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韩愈)

这是以明媚之色来映衬松枥的苍郁之色。

第四届粤港澳台大学生诗词大赛一首参赛作品:

西湖消夏

严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江南莲叶漫田田。绿满桥亭生碧烟。饮赋东坡堤侧客,画眉西子镜中天。月明影动芙蕖长,风净香飘自在眠。楼外青山环翠远,晓来一棹忘渔荃。

三、情

朱东润先生给林东海的《诗法举隅》一书作序,认为“诗至缘情,无以复加”。诗的全部内容就是情感,一切意象,一切叙写,都是为情感服务的。

而诗最难者,即在有情。如果你不是一个爱一个人能爱到抵死缠绵,恨一个人能恨到骨子裏的人,那你一定成不了诗人。

就这个意义上讲,王维、孟浩然都不是诗人。

如果有情,诗词语虽拙而感人。

 

乐昌公主

此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都不敢,方验做人难。

 

随园诗话卷八:

吾乡有贩鬻者,不甚识字,而强学词曲,哭母云:「叫一声,哭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如何娘不应?」语虽俚,闻者动色。

我们来看老杜的名篇《北征》中的一段: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瞋喝。

再来看李煜的两句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小晏的: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

清代王士禛说老杜是“村夫子”,王国维说李后主是“粗头乱服”,都是说他们的作品无多渲染,而多靠情来感人。顾随先生说,小诗当然是抒情的,但诗太美了,会妨碍情的真,情太真,又妨碍诗的美。我认为,情真比诗美更重要。晚清王鹏运提出词的三字诀:重、大、拙,这个拙,就是指情的真挚来说的。

北宋的周邦彦与南宋的吴文英在传统上是并称的,的确,他们的艺术手法是相近的。但周的词几乎都只有形式,而没有情感,吴的词却有深厚的情感寄托其内。清代周济说,学词要“问途碧山,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化”,而吾粤陈述叔先生直接提出“由吴希周”,就是因为吴词既有技法上的创造,又有深摰的感情,易于为初学者接受。

四、韵

情太真,既妨碍诗的美,古人想出的解决办法就是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婉曲的、暗示的抒情方法,于是就有了韵味之说。

诗的韵味,与人修养有密切关切。这一点有些像京剧。京剧有很多流派,不同的流派创始人,其天分、修养、师承不同,也就有了不一样的韵味。

韵味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是诗要善用比兴,诗意不是明白说出,而是给读者以联想的空间。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

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迭,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清代词人蒋春霖的一首《虞美人》:

  水晶帘卷澄浓雾,夜静凉生树。病来身似瘦梧桐,觉到一枝一叶怕秋风。  银潢何日消兵气,剑指寒星碎。遥凭南斗望京华,忘却满身清露在天涯。

诗中的韵味,以悠远绵长为佳。

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双星移旧石,孤月隐残灰。战鹢逢时去,恩鱼望幸来。山花缇绮绕,堤柳幔城开。思逸横汾唱,欢留宴镐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沈佺期《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神女泛瑶瑟,古祠严野亭。楚云来泱漭,湘水助清泠。妙指微幽契,繁声入杳冥。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陈季《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