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城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呢?

 h0ping 2017-06-06

在我国历史,长城的作用不容忽视。长城是农耕民族不受外来游牧侵略的唯一屏障,为了生存,农耕民族不得不建筑长城来保护自己。可是长城的建筑既不能阻挡敌人入侵,也不能保护自己,历史上有很多游牧民族越过了长城,那么长城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呢?长城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呢?

在谈论长城作用之前,我们先谈谈长城。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长城的修筑历史最早源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互相防守,长城的修筑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期,但是当时修筑的长城长度较短,秦国统一后修筑长城,将原来的秦长城,赵长城和燕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修缮,于是就有了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所见到长城大多是明朝修筑的。长城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呢?

以明长城为例,长达8000多千米,那么长的地方派兵驻守,很显然需要很多人,可是在庞大的军队分摊下来,各处都很空虚,每一次防守也会很薄弱,这样就给了游牧民族以机会,明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侵,如也先,伯颜帖木儿,俺答汗等,长城并没有阻拦他们的脚步;而明朝末年,后金崛起。皇太极的骑兵部队屡次在关宁受阻,关宁防线挡住后金,于是后金就从蒙古绕道,从长城南下,而长城的守军没有作出像样的抵抗,皇太极就此长驱直入,给了袁崇焕一个措手不及。

可见长城的真正作用,不是阻挡游牧民族,而是为了更快的预警,让长城内的人做好准备,降低损失,为主力到来抵抗侵略赢得时间。还以明朝为例,关宁防线人数不多,但是防线很短,因此只要军队聚集在关键的几个地方,确保每一个地方都有充分的军队进行守卫,但是虽然如此,由于过长的防线,不可能顾虑到每一处,而那些薄弱的地方即使城墙再厚也没用。因此长城的作用就是为了预警。长城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呢?

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侵略还是为了预警呢?这个问题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在我国历史上,长城在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抵抗侵略的,修建长城也是无奈之举。当然我国有几个朝代很厉害,例如秦朝大败匈奴,使得“胡人不敢南下以牧马,士不敢弯弓以抱怨”。秦国显然不怕匈奴,而后面的汉朝,唐朝,都在长时间里压制北方少数民族,但是他们依然不断的修缮长城,可见修不修长城和能不能打败少数游牧民族没有多大关系。

那么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为了预警。由于游牧民族的骑兵机动性好,流窜速度快,在当时交通不便,通信不佳,这时候一个预警系统就很能显示出它的作用,而长城恰恰是这样的功能。长城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烽火台,烽火台通过预警,使得关内的军队尽快的得知道消息,尽快来支援。这也就是后来皇太极虽然有几次劫掠成功,却始终没法攻入京城的原因,因为关内支援的军队随时随地会来。长城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呢?

由此可见,长城的作用就是为了尽量降低游牧民族南下带来的损失,而绝不是用来抵抗或者因为打不过,修筑长城就是为了预警。在我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依靠一支善战的军队,拒敌于千里之外,对少数游牧民族造成重大创伤;而宋朝,明朝,过度的依赖长城的作用,消极的对待游牧民族进攻,最终王朝一步步走向深渊。长城始终不是护身符,重要的还是要靠一支勇敢的军队。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订阅“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创,不尽之处请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