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课研究之“让数学课慢下来”(第一集)

 wlpo 2017-06-06
 
1
 
 

向你介绍我是谁

 


 郑莉:杭州市育才外国语学校,朱乐平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6组成员,很高兴能在“一课研究”微信平台与您相遇。

2

 
 

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为什么要让数学课慢下来

读一读:在基本概念建立处慢下来

想一想:后续的研究可以怎样开展

3

 
 

轻轻松松听听书

 
 

 为什么要让数学课慢下来?(请听音频)

让数学课慢下来(第一集)

来自一课研究

04:14

新课程改革关注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促使课堂教学做出相应的转变。聚焦现有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成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将动手体验、符号化渗透、数形结合、解读难点、强化重点等过程放慢。从而促进数学基本概念的建立,推动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全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

 
 

坚持阅读8分钟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入手,分析其原因,提出了“慢”的策略,以快慢镜头对比的形式,阐释了“慢下来的时机”和“慢下来的策略”两个问题,促使数学课堂的节奏更均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重点来解读“怎样在建立数学基本概念处慢下来?”

数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在建立基本数学概念的关键点教师要浓墨重彩,精心描画。

 

1.将解读难点的过程放慢

数学课堂中常有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和算理,在这些点上,花一点时间,精心设计,可以使难点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速度、时间、路程》一课中,学生对于速度为什么使用组合单位常有困惑。

快镜头

师出示:小刚3分钟跑完900米,小军2分钟跑了630米,谁跑得快?

生说解题思路。

师:是啊!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小刚每分钟跑300米,这就是小刚的速度,我们可以写成300米/分,速度是一个复合单位。那么小军的速度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315米/分。

教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其实学生根本就没有理解为什么速度要用复合单位来表示的原因。在随后的作业中,错误连篇。

慢镜头 】 

通过比较小军和小刚谁跑得比较快,可以得出在时间、路程都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比较速度。教师随后出示:每秒爬2米;每小时行驶80千米等多种表示速度的信息,接着出示一组对比练习:

1、美国短跑名将鲍威尔男子100米赛跑的成绩是10秒,他平均每秒能跑多少米?100÷10=10(米)

2、蜗牛全速急爬10个小时,才能爬完100米。它平均每小时能爬多少米?

100÷10=10(米)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国短跑名将鲍威尔的速度和蜗牛的速度一样快。

生:(哄堂大笑)怎么可能!他们的单位不同的,鲍威尔的速度是每秒10米,蜗牛的速度是每小时10米。

师:看来,我们应该清晰地表示出单位时间。(师将单位补充完整:米/秒;米/时)像这样的单位我们称之为组合单位,速度使用的就是组合单位。

从算式相同从而得出鲍威尔的速度与蜗牛的速度相同这一结论,显然是荒谬的。独具匠心的设计使学生轻松突破了难点。


 

2.将强化重点的过程放慢

数学课中的重点部分一定要慢慢来,怎样慢慢展开呢?这就是一种艺术了。例如《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硬币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就是一个当仁不让的重点。

快镜头

教师将每一组同学每人抛十次得到的数据填入表中,然后计算出每一小组的数据和全班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发现抛的次数多起来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了。教师问:如果我们每人抛100次,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正反面出现的情况越来越接近,大家看皮尔逊第一次实验6019和5981只相差了38次,但是第二次实验12012和11988,相差了30次。

生2:那不一定的,我抛的10次正好是5次和5次,你看科学家的实验根本就没有一半一半,照我说,抛得次数越多越不准呢!

课堂由此陷入了争论,教师最后无奈地总结:一般来说抛得次数越多,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就越接近二分之一。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始终不明白其所以然。

慢镜头 】 

教师在整理数据的同时,应尽可能放慢脚步,采用形象的图示,让学生逐步体会这一过程。

将每一组同学每人抛10次得到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现场展示出来。通过图之间的对比,发现所得的数据越来越接近图中的红线(二分之一)。接着教师马上出示了数学家研究的结果,并与绘制出的统计图进行对比。

面朝上的次数越接近二分之一是成立的。图的形象直观帮助学生顺利理解了这一典型的古典概率问题,使抽象和枯燥的数据变得非常有说服力。


 

3.将辨析关键点的过程放慢

数学课中常有不少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需要进行一定的辨析,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放慢脚步,将这个过程充分展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清晰的认知。

快镜头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特殊的四边形,它们都有谁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

师:你能在集合图中表示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吗?

这么抽象的集合图用如此仓促的教学环节一带而过,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价值。

慢镜头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起图形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各个不同的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精心设计一个“猜”的环节。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四边形,大家来猜猜。它的第一个特点:两组对边相等。

生1: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生2: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师:是啊,有三种可能,不能确定。它的第二个特点是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还是不能确定,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师:再来一个信息:四条边都相等,猜猜最后哪个图形符合要求呢?

生:正方形。

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于特殊四边形的特征进行了定向搜索,而且随着特征的增加,符合条件的图形的范围逐渐缩小,其实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了一个动态的集合图。

 
 

思考:后续研究可以怎样开展

 

如果说,上课是一次美妙的知识旅程,那么我们在意的绝不仅仅是远方的目的地,更应关注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正所谓慢工才能出细活,匆忙仓促的课堂不可能拥有卓越而精心的思考,唯有慢下来,才能看见那与众不同的细节,唯有在该慢的地方慢下来,我们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快起来,唯有有策略的慢下来,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创造出不一样的特质!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还需要在哪些地方慢下来呢?在后续的微信中将一一为大家解读,敬请期待!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本期审核人:张传实   罗永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