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情报分析法对付高考

 圆角望 2017-06-06

◎作者 | 朱江明

◎来源丨特工老炮训练营(xianrenjunshi),已获授权



从明天开始,全国各地将展开一场为期2~3天的激烈战争——高考。


每年的这几天,高考都会牵动整个国家的神经,因为它不仅是考生的人生大事,更是亿万个家庭的大事,当然也是整个国家的大事。


正因为高考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所以笔者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了十多年的老炮儿,对于接下来的这几天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情感。



即便当年高考的考试场景早在记忆中模糊不清,但在那之前面对“填报志愿”这个人生第一大抉择时,那种巨大的压力感的确让人永生难忘,绝对比备战乃至参加高考本身难度要大的多。


01

填报志愿是一场情报信息战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笔者高考的年代,填报志愿都是在考试之前,虽然可以一次填报多个志愿,但却不是平行志愿,学生只能基于对自己平时学力的判断填写最优选择,俗称“盲报”。


面对人生的第一大抉择,这种“盲报”的风险显然是非常巨大的。


当年的高招咨询会如何填报志愿是最吸引考生和家长的环节


笔者当时的朋友是北京某重点中学的理科生,那年他考了六百多分的好成绩,现在却因为那场高考生活的很失败。


他说考前报志愿时,主要根据一模成绩确定自己的学区排名,再通过排位对应相应区间的高校选择第一志愿学校。当时,他锁定了复旦的计算机专业。


经过权衡,他并没有选择把握更大的中科大,而是“决定冲一冲”报考复旦。确立目标后,对于二志愿他无暇过问,只圈定了专业——凡与计算机或科学技术相关的专业均可,至于报哪所学校都交由父母代劳。



直到录取结果出来以后,朋友才为报志愿时的冲动后悔,虽然手握六百多的高分,但与第一志愿专业录取线还相差几十分。最终,他被自己不是很钟意的一所野鸡大录取,大学只上了一半就退学了。


现在想想,那时填报志愿就像网络时代之前的新闻,总是要在事发几天之后才能后知后觉,说到底就是因为当时的信息获取渠道太窄。


朋友如果当时能上网查一查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他还会盲目到只依靠学区排名就敢“冲一冲”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考后出分填报存在考生扎堆报名、学校专业断档等缺点,笔者不敢说现在许多省份采取的志愿填报制度有多优越,但至少现在的年轻人做决策要比当年要简单多了,因为信息的获取途径正在变得越来越宽。


就连当年家长们谈之色变的“野鸡大学”,现在基本都骗不到几个学生,家长们上网仔细搜索一番就什么都清楚了——尤其是最新的“用户体验”信息,这所学校论坛里的学生都在说它垃圾,我们有何必要去冒险呢?



换句话说,现在的志愿填报,更像是一场信息战争,想打胜仗做人生赢家,就必须像特工一样擅长使用实时性的情报更新策略。


02

选择专业要靠长周期分析方法


除了心仪的学校,填报志愿更多的时候还要考虑专业的选择。


前不久侵袭全国的“第二次下岗潮”让每个年轻人都战战兢兢,深刻了解到了专业选择的重要性:这个时代,有时候入错行就等于失业下岗!



我现在仍记得过去那几年里,应用型专业很热门,身边的很多朋友由于年轻对于职业的概念很模糊,于是在亲戚的劝说下选择了生物工程作为专业。


现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成为了医药代表,每天挣扎在酒局和恭维中痛苦不堪;另一部分则成为了制药实验室里的研究员,工作了十多年月薪还是那入行时的5000多元,每天过着乏味而又疲惫的苦日子不得解脱。


做制药研究员的朋友某次喝醉了向我大吐苦水:如果我得了癌症,也许能就像美剧《绝命毒师》中老白一样靠制毒大发一笔了吧?但是谁都知道,就算是一代毒枭,第五季的众叛亲离的结局就摆在那里!


美剧《绝命毒师》剧照


笔者在这里没有任何职业歧视的意思,只是说了一些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没概念,而又做出了错误判断的悲剧典型。


如果他们当时的确喜欢这门专业,现在承受后果无可厚非,但如果他们只是被当年的流行趋势所坑害,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选择专业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多专业其实都有波峰和波谷,当然,偏应用的学科专业选择起来更要谨慎。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基础学科的长期抗风险能力很强,短期来看可能没什么用,但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基础学科的发展潜力更大。


比如社会学在几年前绝对是冷门专业,这几年由于咨询应用的大力发展,反倒成为了人气专业;


还有很多家长都看不上的数学专业,觉得未来除了鼓捣数字没啥捞金的实力,实际上很多金融界的人才都毕业于数学系,除了IT界谁会质疑他们挣的少?


最近关于行业工资的新闻


其实,不单是选择专业时需要对未来做出风险评估,生活中的大多时刻都需要做四到五年期的趋势预测,在这一点上,李嘉诚绝对是深谙此道的大师。


2013年李嘉诚多次抛售内陆房产,以30亿元的价格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而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李嘉诚已抛售内陆资产达6次,就连小巨人李泽楷抛售北京盈科中心外界也猜测是其授意于父亲李嘉诚。


当时商圈内的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李嘉诚在大陆房价上升最快的时期抛售房产绝对是“失了智”,但是短短几年过去,接盘李嘉诚地产项目的人现在跳楼都要排长队,大家这才看出李嘉诚当年的高瞻远瞩。



由此可见,当我们面对像选择专业这种对未来做出风险评估的时刻,绝对不能带着投机的心理去面对当前的局势。


要忽视短期波动,利用冷静的长周期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出科学的长时间发展决策,这在特工情报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分析方法论。


03

非核心元素对决策的影响


最近网上很流行这样一个段子:四年之后你会明白今天的努力其实没啥卵用,高考只是决定你未来在哪个城市打王者荣耀而已,但实话实说你还是要好好考,因为大城市网速快!



段子中的“高考无用论”值得我们商榷,但是他所提出来的“大城市网速快”的理由确实令人信服。


笔者就认识好多这样的考生,单纯的只是因为喜欢大城市的生活,单纯的只是为了体验与故乡迥异的气候,甚至还有的就像《灌篮高手》中特立独行的流川枫一样,单纯就是因为离家近方便,才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并不出色的志愿学校。


日本漫画《灌篮高手》中的一幕


这些非核心因素平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们往往就是会导致你的决策出现重大改变。


而高考报志愿被非核心因素影响的事情在近年来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很多家长对于自己孩子这种“恣意”的选择大发雷霆。


那么如何正确的看待这类问题呢?其实,非核心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也不全是负面的,有时候还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1990年,一直在内陆念书的李亚鹏转回新疆参加高考。李亚鹏一直成绩优秀,第一志愿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他希望自己能完成父亲的一个心愿。


结果李亚鹏考了五百多分,上哈工大已不成问题,就等录取通知书。恰逢中戏招生,而且百年不遇地在理工科补招,一时好奇的李亚鹏也跟着朋友去试了试。


没想到最后朋友艺考没通过,李亚鹏却意外合格了,他凭着自己对于演艺事业的喜好,主动放弃了自己的高分志愿,最终去了中戏学表演。


虽然社会上可能从此失去了一个汽车工程师,但却得到了一个优秀的演员,而对于他个人来说,目前在事业上的成功也是他做工程师可能永远也达不到的境界。



从李亚鹏的故事我们就能看出,在适当的情景下认真考量非核心元素,有些时候你能做出更科学的决策,而这也正是特工们搜集情报时往往对于旁枝末节也很重视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必须相信直觉。我教官当年在快完成训练的时候才告诉我,将来出去干活儿如果你直觉被人下套了,那不用多想!这tmd就是被人下套了,赶紧跑就对了,不然命都没了!



总之,面对即将扑面而来的高考抉择,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应该在掌握大量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正视非核心因素的影响,利用长周期的发展眼光作决策。


另外,平时多掌握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人生的紧要关头也许可以更安全平稳的度过!


哦,还有别忘了follow your heart!也就是从心!也就是怂!啊哈哈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