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老年朋友最好定期做肠镜

 GXF360 2017-06-06
中老年朋友最好定期做肠镜

中老年朋友最好定期做肠镜

□文/张洪军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刚年过半百的孙先生近期大便次数有所改变,但无其他症状。医生让他做了大便潜血化验,结果为阳性。进一步做肠镜检查,病理报告证实为早期大肠癌。医生没有开刀,用内窥镜微创技术对病人治疗,1小时就切除了肿瘤。

大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便血等症状,多数已是中晚期了。特别是中年人,身上压着工作、家庭两座大山,精神压力大,常常是有了症状才去医院,往往是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病人的手术效果与患病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大肠癌手术后5年存活率可高达90%以上,而晚期即使手术,存活率也不足10%。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成为根治大肠癌的关键。

大肠癌高危人群、中老年人都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中位年龄为68岁。因此,年龄超过50岁的无症状者应当进行结肠镜健康检查,老年人则必须进行全结肠的检查。然而,内镜检查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有一定的不适和并发症。很多人对此心存恐惧,致使一些大肠病变甚至肿瘤不能得到早期确诊,延误了治疗时机。其实,目前结肠镜检查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如果患者配合良好,医生操作规范,病人一般都可以承受的。

对于心存恐惧、特别怕痛的患者来说,无痛结肠镜是个不错的选择。所谓无痛结肠镜,就是在结肠镜检查时,将一种静脉麻醉药(丙泊酚)注入患者体内,1分钟内患者可进入睡眠状态。检查一般需要3~10分钟,期间患者感觉不到痛苦。检查结束后3~5分钟即可清醒。无痛结肠镜的安全性是患者关心的一大问题。无痛结肠镜检查使用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用量很小,作用时间短,经过了国内外大量病例临床验证,安全性很高。此外,由于肠蠕动减少,无痛肠镜便于医生发现微细病变,有利于实施一些微创手术。

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是引发大肠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尤其是“三高一低”现象,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与大肠癌息息相关。这些“过剩”的营养难以消化,刺激肠壁,引起排便紊乱,或出现便秘,使粪便堆积。粪便中许多有害物质长期潴留,对大肠癌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或出现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不愈的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应视为“癌前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经过治疗,大多数可以恢复。极少数病情较重、多年不愈的病人一定要定期做防癌检查,且不可采取能忍则忍、能拖就拖的态度。

大肠腺瘤性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多数病人最初没有自觉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息肉逐渐增大,表面溃烂出血,往往直到大便中带血时才引起注意。值得提醒的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可以发生恶性病变,生长时间越长,癌变率越高。因此,大肠息肉一定要尽早切除,以防后患。

大肠癌在常见癌的发病率中位居第三,近年来呈现增长的态势。大肠癌最青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久坐少动的中年白领。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大量地进食红肉,都被认为是引发肠癌的原因。由于食物结构的变化,现在患有便秘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青年人及婚育期妇女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而便秘导致的肠道息肉的增生和肠道炎症、溃疡等都有可能发展成癌前病变。

大肠癌患者如果能早期发现,几乎都能接受根治性手术,5年的生存率仍可达到90%以上,并且绝大部分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有几个危险的信号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是大便条形的改变,如突然变细了可能是由于肿瘤压迫造成的;二是大便中混有血块;三是突然的便秘或者解稀便,这与肿瘤导致肠内菌群失调有关。肠镜检查是大肠癌筛查中的金指标。一般人群应在45岁以后开始接受肠镜的筛查,每5年复查1次。

预防肠癌,首先要注意低脂饮食,多食纤维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补钙。其次,适当运动能恢复或保持消化道生理节奏,使肠道运行通畅,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减少患肠癌的危险。最后,还需积极治疗肠道息肉、慢性肠炎、血吸虫病及慢性痢疾等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