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程序“遇冷”,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timtxu 2017-06-07

前几天在后台做了一个互动话题,问大家对小程序是否看好以及个人的看法,众说纷纭,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小程序最近“降火”的问题,和对小程序的一些想法,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小程序“遇冷”,原因出在哪

从开发者的角度看,短期不能带来回报,并且限制太多。开发平台的坑先不说,单单是那严格的申请流程就能让多少开发者抓狂,比如在选择服务类目时,除了几个行业不需要上传从业资质证书之外,其他基本是能提供的你都得提供。

就拿当红炸子鸡直播应用来说,企业必须上传《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又或《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才能过审,前者许可证的申请人还必须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才能申请,这对于早期开发者来说无疑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 图片来自网络 /

从用户角度上来说,入口层级太深。现阶段如果你并不是实时使用微信,那么你打开一个小程序最少需要五步,打开微信,点击发现栏,点击小程序进入,在小程序列表中查看,最后选中,如果已经使用过的小程序越多,查看起来就更加费时间(这点强烈建议优化),如果列表当中没有,那还需要在小程序的搜索框里再进行搜索。

麻烦吗?太麻烦了,在这里急躁的年代,没人愿意花费这么高的时间成本去做一件小事。甚至N多的吃瓜群众连小程序是什么,怎么用,怎么打开都是一头雾水。

然而,所有人似乎都忘了张教主一直在强调的小程序最切合的入口:二维码。在不知不觉中,微信支付已经渗入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微信的线下支付市场份额甚至已经超越了支付宝。买包烟扫个二维码,吃个饭扫二维码,这个场景已经很常见了。

从媒体的角度看,小程序发布一个多月,至今没有见到一个“成功”的案例。大概他们是觉得,像某宝那样出个校园日记才有东西好写的吧……要么捧,要么喷。

互联网公司的角度看,小程序不利于用户的积淀。比如用他们的app,可能会有次日留存,甚至有月度留存。但是,用微信小程序打开他们的产品,基本上用完就走,用户留存是没有的,既然小程序没有带来用户,说不定还会让用户流失,用来做什么?卖萌么?

如何看待

场景化的线下流量。当前,绝大多数的小程序都可以说的“不合格”的小程序,在这些小程序当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现有APP的影子,也有的直接全部照搬复刻,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现在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呢?

只可惜小程序并不能为开发者们提供更多新的线上流量,因为线上流量成本已经高的离谱,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思路来玩小程序,注定夭折,小程序的剑锋,旨在挖掘场景化的线下流量,并加以利用,提供伴随是的快速链接服务,拉近商家和用户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场景化线下流量怎么获得?举个栗子,家里没水,微信里有一个桶装水配送的小程序,或者桶装水的桶身上有小程序的二维码,用户扫一扫进入小程序,然后在展示区里选择配送的产品规格、送水日期,下单付款,用户收到小程序送水的模板消息提示或短信提示,系统根据地理位置提示就近的厂家送水,经销商送水上门,完成交易。

这里只说用户的行为模式和交易过程,里面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用水的新用户和老用户如何区分,桶装水的发货状态等等需都要仔细考虑,这里不多做赘述。

亟待开放的线上能力。前段时间小程序开始逐步开放模糊搜索的限制范围,这让不少开发者媒体们都小小“兴奋”了一把。

确实,从小程序上线至今,谁都没看过微信为其专门做过什么营销活动,除了张教主的卖力叫喊之外别无其他。但,谁敢小看整个微信乃至腾讯的营销能力?可以想象,如果微信或腾讯铁了心得要推广一个产品的话,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威力......

就比如开放朋友圈分享,病毒式营销相信不到1天就能炸开锅……再比如手机直接识别二维码,入口一步到位,再比如开放虚拟物品交易,你信不信罗胖分分钟带着几千万得到用户屁颠屁颠票跑回来……

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张小龙亲自为小程序站台的那一天开始,小程序就注定“不平凡”,而现在的“萧条”,也许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最后奉上两张图,看完就过了吧。

一 END 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