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届湖师大学科教学(英语)考研经验贴

 卢友霞 2017-06-07
各位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2016届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学姐,我的考研初试成绩是:政治 69,英语二 71,333教育综合 122, 971英语教学论 126, 总分 388,初试排名第四。
从分数大家其实也可以看出,政治和英语二分数并不是很高,但是也超过了国家划定的基本线不少分,所以也不用担心因一科分数太低而卡线。我没有花很多时间复习政治和英语二,也就是最后一两个月做了些题,背了一些知识点和作文模板,所以接下来的帖子这两部分我不会给太多复习建议。主要讲两门专业课,备考期间根据我对333和971近三年真题的研究,我发现这两门专业课的考题呈愈加灵活的趋势,也就是说一整套试卷中真正考察对基本概念的记忆的题目越来越少,所占分值比重也越来越少,而考察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所占分值比重也就越来越大。就拿我今年初试的专业课考试来说,就很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尽管如此,但是并不是说大家备考的时候就不需要去记忆了,这些考察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题也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所以考察难度也是越来越大。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自己很有想法,有很多新颖的观点,这能拿不少分,但是理论和实践就得充分结合才能体现专业硕士的素质,所以对理论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是十分重要也是必要的。
我觉得在分享经验贴之前还是有必要让大家知晓这个专业考些什么。学姐(哈哈,希望大家不要介意我自作主张称呼自己为学姐)我考的是学科教学(英语),专业代码是 045108,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相区别),初试考试科目有:①政治,②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71英语教学论。其中①②是公共课,两门共计200分。③④是湖师大自主命题科目,两门共计300分。总分500分。复试总分220分,分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试科目:英汉互译和阅读评论。考的内容涉及到语言学、文学、翻译学、教育学,总计120分。面试总计100分,口语、听力20分,专业综合素质80分。也就是说,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初复试总分为500+220=720,我的初复试分数为388+183.8=571.8。初复试综合排名第二。
      下面就是我写的不同方面的小的篇章,大家耐心看,我可是写了很久哈!

{初试感受篇}
首先跟大家分享下我今年考的333教育综合,题型跟往年几乎没有变化,还是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其中论述题的最后有一个案例分析题。名词解释的30分是完全靠记忆的,悲剧的是我居然有两个不记得了,当时考试的时候十分紧张,越紧张就越记不起来,但是也绝不空着,所以我就写上几句套话,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所以提醒各位备考的学弟学妹,一定要认真牢记名词解释。接下来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其实就是理论+启示/影响/借鉴意义提问模式,理论也就是所谓的记忆书本知识,而启示/影响/借鉴意义就是考察所谓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了,纯粹的指导理论还不足以解答题目,还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必须会灵活运用,我当时就是根据前面理论的几个点然后再根据这几个点以及自己的理解写出启示/影响/借鉴意义,这样有理有据,分数不会太低。有些同学会问,我只记得理论不会运用怎么办?其实并不是很难,我本身并非是师范生,也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实践经验是很匮乏的,所以我平时会看些教育报,看些与教育相关的新闻,或是去听著名教师的讲座来补充知识(上次叶澜教授来湖师大讲座,报告厅人爆满,我已经挤不进去了,只好又回去了,好可惜!),其实这些都是可以给你启发的。同时,在看书本的时候可以回想自己求学期间或是教学期间的一些教育现象来辅助理解,这一点很重要。还有一点,如果对书本上的某一理论或是某一教育家的理论有疑惑,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多上网搜索一下,多方面去了解和理解。最后就是论述题的最后一题,类似于案例分析题,今年考的是中英两国对基础教育的异同点以及双方在教学方面有何改进或借鉴的地方。其实这道题就我看来,还算是出的比较保守的一道开放题。中英,中美的教育异同点或者利弊对比是很早以前就有的,课堂上有些老师也经常会涉及到,比如说之前三个国家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中国的孩子就是尽可能地画出苹果的原模原样来,而有一个国家的孩子就是吃几口再去画,有可能画出来的不像苹果了也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这就是不同国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会不同,这就要求自己多积累,多思考,学会比较,要有辩证思维,不要片面和极端,这也是作为研究生的基本能力,大家要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总之,今年的333教育综合虽然出题更灵活,但是总体来说题目并不算难,认真复习的考生115分是比较好拿的。
接下来说的就是971英语教学论,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比往年的题要稍微容易一些,虽然也比较灵活。题型较之改革以来的题型要有所变化,第一部分也是名词解释,这是必须记下来的,这一部分6个题基本上就是二语习得概论中的,虽然很难记,但是也要拿下,这一部分做得好才能为拿高分做好保证。接下来就是简答题,具体考的什么我也不太记得了,但是考的大部分是英语教学法教程那本书上的知识,大概就是怎么样学好英语,怎么培养英语能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之类的,理论理论理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英语教学法教程》这本书其实就是方法论,告诉你如何学好英语,如何教好英语,所以这本书是重中之重,必须每个点都认真掌握,但是看书时要注意区分,有些点很多,也很容易混淆,一定要仔细,稍不注意有可能就张冠李戴了。最后论述题,说实话,我看最后一题是有点蒙,题目是一段话,然后根据这段话回答问题,“ when to listen”还是什么的,分值还挺大的,没办法我就只好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写了,我想只要有道理,又没有太偏题,应该多多少少会给分的。我在这里特别提醒准备二语习得概论的同学,不要因为前期看书难就放弃或是敷衍了事,至少今年如果是这样准备的考生971的分会很低,为什么这样说?有些同学看历年真题认为二语习得概论考的内容不多,看书难度又大,就不怎么花时间,结果,今年考的比重还是很大的,一个题目就是十几二十分,如果你一点都不知道,这就是赤裸裸的丢分呐。我记得出分数的那天,有些同学就说自己答题纸都写满了怎么971只有七十多分,八十多分,这一科的分数跟别人一百二十多分的就有三四十分的差距,哪怕你政治英语考得再好,你也补不回来这差距,所以我想说的是,真题具有参考价值,也只具有参考价值,能做参考,但是不能全部按照它的来,只能说可以从真题中试图揣摩出题者的思路,至于出题比重,你无法揣摩,希望大家谨记这一点。今年971的变化是,往年必考的教学设计没考,阅读理解题也没考,这对于我来说,是件好事。一,我不是师范生,没有教学经验,教案是我的弱项;二,大家看历年真题就可以发现其实阅读理解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考的基本上都是二语习得理论,篇幅很长,生词量也比较大,在有限的时间内你得提炼出文章中的观点,然后与二语习得概念书本上的理论相结合匹配才能作答,对我这个阅读理解比较弱的考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三,今年考的都是论述题,对于我这个善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人来说是件好事。而且二语习得的有一题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讲Krashen的假说,题干提到他的一个假说,要考生加以解释论述。之后又问Krashen还有哪四个假说,令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假说?看到这个题的时候我内心是很欣喜的,因为考前我特意上网查了这部分,并且对他其中的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印象很深刻,所以回答起来还是很顺利,这个题分值也很重,好像是20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二语习得概论这本书虽然书本字体小,内容多,理论分散,逻辑性不强,但是也不是特别难理解,有些理论是可以很好的解释英语教学现象的,所以一定要认真看,多做笔记,我记得我是总共过了三遍吧,第一二遍是最痛苦的,第一遍是对书本做整体大概的了解,查询生词,理解意思;第二遍是做笔记,梳理文章脉络,把我自认为重要的一些理论都写下来,有个逻辑框架,因为前三章是可以找到中文翻译的,所以我也写了中文意思。十章总共整理下来也是厚厚的一叠A4纸,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有谁这么整理过,我觉得对我来说,老是看书本还是没有我自己整理的笔记有效率。第三遍就是做总体的梳理,解答知识盲点。书本的最后有90个名词解释,大家一定要牢记,可以安排每天记三个,一个月记一遍,当天记的那三个要在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加以巩固,多次反复的去记,不然记了又忘了。其实记名词解释的时候也是对书本中那些概念的一个初步理解,这一步不能省,不要死记,要结合书本的知识加以理解。对于一些出现频率比较高,比较有名的人物一定要弄懂他的理论、观点,因为出题率也是很高的,书本上只有英文的那就上网百度百科查他的相关理论,中文的会好理解些。还有一本书我还没讲,就是《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这本书是中文的,是起到辅助理解与补充二语习得概论和英语教学法教程的作用,虽说不是考试重点,但是也一定要熟悉,一旦考到,要能回忆的起来,能写得出,书本比较厚,但是看起来也快。
英语二和政治就略了吧!
      大家在复习前期一定要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其实最难熬的是第一轮复习,毕竟前期信心、决心都比较容易动摇,而且当自己着手开始复习但是却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有些专业课很难,也会给很多同学造成困扰。所以接下来我就复习计划与进度给大家一些建议。PS:仅仅是建议,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具体计划和进度根据自己的复习的状况来作调整,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受他人干扰,做自己就好。

{复习指导篇}
1.鉴于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大家反映的绝大部分都是971英语教学论的复习,我就着重讲971英语教学论。
971参考书目有三本,大家注意看,要找准版本!(当然也不能保证2017年就一定考这三本,所以需要大家在9月份招生大纲出来后第一时间去师大官网查看,这个很重要)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 与方法》(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3)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首先,对于搜索资料,我有些话要说。很多同学可能比较习惯做伸手党,经常遇到不懂就会说,你能找给我看下吗?你能告诉我在哪里吗?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即将要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说,搜索资料及信息的能力一定不能差。毕竟读研期间,很多资料是需要自己去搜索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这一切资源所在地都要有效地利用起来。以我的经验来说,自己搜寻到的资料印象一般都会比从别处直接得来的要深,这个搜寻的过程很重要,搜寻的次数多了你就会知道更多的资料来源,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帮助。备考前期大家可以多逛逛论坛、贴吧等获取学长学姐的备考经验,自己心里也好有个准备,当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就能不慌乱。
第二,对于 971英语教学论的备考,有些人把它当做中文版的教育学,起初我也这么认为,但是当我学过之后,就并不这么认为了!971是针对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所作出的理论解释与方法论。我真正开始看书是将近8月中旬了,看历年真题,《英语教学法教程》这本书考得比重很大,于是我就先看的这本书,总共是18章,平均每一天一章,每一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角落我都看,课后习题与讲解我也看,结果今年就有考到,好像有十几二十分吧,虽然没作重点复习,不过还好我有印象,也能大致写的出来。建议大家可以先看每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话有对本章节的重点的介绍,结尾的话就有总结归纳,这样的话比较容易掌握重点内容。当然自己一定要去列出提纲,便于后期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能快速对章节内容的了解。第一遍复习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多25天,然后就进行第二遍的整理归纳,边开始记忆,记忆量很大,很多点要注意区分,教学法这本书条理清晰,分点分条的很好理解,难度不会很大。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头疼的《二语习得概论》了,书本是32开的,很小巧,字那是密密麻麻的,做笔记的空隙都几乎没有,看的时候是很考验考生们的耐力啊!前三章网上是有中文翻译的,大家可以去搜索,对照着看,这样会稍微容易些。 我是9月初才开始复习,是很晚的。我建议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一定要提早,如果是时间充裕的话我建议已决定考师大这个专业的时候就要着手复习。每天安排看多少页,但不宜过多,那样会很迷糊,不利于掌握书本内容。同样,我也建议大家先看Introduction 和Conclusion部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章节主要内容。过第一遍的时候主要是解决生词的问题,要勤动手查字典,查它的意思,不要懒。长难句也要学会去分析,但是不要纠结于某一难点,要有取舍。对于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语言学家要特别留意,对其理论要熟知。对于一些理论,要试图理解透彻,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如说fossilization(僵化)这一词,既考过名词解释,也考过简答题,你得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应该怎么处理这一现象。对于名词解释,建议大家在看书的时候就用不同颜色的笔给划出来,然后到书本最后的90个名词解释中去找,与之对应起来并进行标记,这样也便于后期复习的时候能快速找到位置,提高学习效率。第二遍就是做笔记,首先就是整理出框架,然后就是把每个章节中的重要理论整理出来。这一步不能省,我当时就是自己整理,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写的手都抽筋了,最后整理出厚厚的一叠。第三遍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看自己整理的笔记了,你会觉得轻松很多,而且很有头绪,信心也会增加。最后就是这本《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其实这本书我没怎么复习,就是考前两个月的时候对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点进行了记忆,二语习得概论中有不懂的也会到这上面找看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内容来帮助理解,既然是中文的,也就不难理解,大家只需要尽力做到对书本内容保持熟悉,能在必要时回忆起来就行了,不必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总而言之,只要大家用心,用脑,用力,就可以复习好,考好,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2.接下来就是333教育综合了,参考书目如下: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
       孙俊三、雷小波主编的《教育原理》(必买!!!)
    2、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蓝色封面)
   
  3、张传燧主编的《中国教育史》
    4、燕良轼、《教育心理学》

就复习时间来说,我觉得还是越早越好,因为333内容特别多,是一门记忆量非常大的专业课,是师大自主命题的科目,大家不可掉以轻心。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很多同学是参考的全国大纲的资料复习的,不能说不可以这样,但是我不建议这样。为什么呢?研究真题就能发现,其实师大还是比较倾向于出自己学校指定参考书的题目,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买师大指定的参考书,一定一定一定,重要的事说三遍!!!我之前也是没买师大参考书,但是我问了学长,他说其他的可以不买,但是孙俊三、雷小波主编的《教育原理》的这本书一定要买,我看真题也是如此,这本书上考的内容还挺多的。还好我买了,也作重点复习了,结果今年初试的时候真的考了二三十分,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庆幸,但是我当时考完就听到有人说有些考题自己压根就没复习过,因为他们参考的仅仅只是全国大纲,吃了大亏呀,所以大家一定要买这本书并且认真复习。保险起见,我建议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既买全国大纲也买师大指定参考书,全国大纲是那本白色的书,不建议买全国大纲指定的那些好几本厚厚的教材,毕竟好几本下来也得上百了,书很厚,看起来内容很分散,没重点,而且很费时,所以不建议大家买教材,只需买那本白色大纲解析就OK,外加师大指定的那几本参考书就足够了。中外教育史也是比重很大, 占60分,而且内容繁杂,那些教育家的理论和观点也是特别多,复习起来是很吃力的,复习时你会发现,记了又忘了,记了又混淆了,所以大家要注意区分不同教育家的不同理论观点。最后就是教育心理学,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说难是因为,它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理解,有些实验你得了解,并牢记其结论,而且都是一些对于教学过程中会面临的学生心理现象,这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些难。说它容易是因为,它占的比重并不是特别大,30分,一般来说就是两个名词解释再加一个论述题。名词解释不会很难,一般考的都是很常见的概念。论述题也是比较常见的对有关学生心理现象的分析,大部分学生都能写的上话。今年的教育心理学的论述题考的有点偏,是有关错误观念的纠正,有些人说是超纲,但是也不能说是超纲,因为全国大纲上就有,是在比较靠后的章节,很少考到,很多考生考完之后就说不懂这个题,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我之前有复习过这个,只是后期也没有着重去复习,印象不是很深,但是多多少少能写出个大概,不至于失太多分。其实教育心理学不用太担心,如果是时间充裕的学生可以多看看,但不建议花太多时间。看到很多人问复习顺序,很多人建议的主流复习顺序是中外教育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说是从实践到理论的一个提升会有助于理解。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是这样复习的,我是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这样的顺序复习的,没有所谓的从实践到理论。我之前是考了教师资格证,也去听过培训课,所以算是有基础吧,虽然各有侧重,但大体一致,所以学起来不是很难。有件事需要告诉大家,如果考过教师资格证的同学就可以发现其实《教育学》那本书的主编跟考研的《教育原理》那本书的主编是同一个人。这也就意味着书本的很多内容是相同的,我自己也是看了书的内容才发现这一点。所以考过教资的童鞋们会比相对没有考过的来说会略轻松些吧。没有考过的也不要失望,好好复习吧!过第一遍的时候可以快速整理出理论框架,教育学复习起来并不难,跟着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走,容易理解的就快速过,不懂的再去看那些详细的论述,这样可以提高效率。看详细论述的原因是当考到论述题的时候你会有话写,不至于空白。中外教育史要特别注意对比,像师大的话就考过两次教育家理论的对比,孔子、墨子、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定要烂熟于心,因为考的频率是特别高的。教育心理学大家可以多看些案例来帮助理解,知道如何处理一些学生心理问题。大致就是这些,希望大家加油!
3.英语二:真题!真题!真题!三遍,大家都懂对吧?呵呵!真题是重中之重,一切练习以真题为纲,特别是阅读理解。单词也每天要保持记忆量,考研英语特别喜欢考熟词偏义,所以一定要熟记核心考点词汇的各种中文意思。建议每天做两篇阅读理解,保持阅读量和阅读做题的感觉。但是两篇的难度可以“互补”。比如,2015年真题阅读理解,第一天可以做第一、第四篇,第二天就做第二、第三篇,因为考研的四篇阅读理解一般都是越往后难度就越大。做完之后对完答案,一定要仔细琢磨选项的设置,学会判断以偏概全、因果颠倒等等设题陷阱。做完第二天早上读一下头天做的题目,捋顺思路。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我做阅解的顺序。先看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前小半部分,大致了解文章讲什么。特别注意but, however等转折词。再浏览题目,根据关键词到文章中快速定位,用题号表明T1,T2等。再去精读,将文章与选项进行对应作出正确选项。阅读可以作为词汇的积累,同时也可以作为翻译的题材,我当时就是拿阅读原文做的翻译,每天翻译一篇。研究真题就可以发现翻译文本的难点都集中在中间部分,开头和结尾都难度不大,而中间部分以长句子为主,所以建议大家多练习长难句成分的划分,找出主谓宾。接下来就是新题型,这是最好拿分的一个题,题目不难,考察逻辑推理能力和段落大意概括能力,有几种题型,要找到得分技巧,多加练习,一定要保证这个题得10分(满分10分,大家加油!)。作文也应该提早准备,特别是那些在写作方面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多看看历年真题,多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式,当然也要注意转换,不要千篇一律,到后期就可以整理出自己的模板。最后我要说的就是完形填空了,这个题比较难拿分,10分的题能拿7、8分就已经很不错了。逻辑性特别强,上下文联系也是很紧密,要十分注意选项对比,注意搭配,还有就是熟词偏义。这部分我建议大家考试的时候放到最后来做,不要花太多时间,更不要因为它放在试卷第一部分就最开始做这个,到时候花了时间还得分不高耽误后面大分值且好拿分的题目,那就是得不偿失了,所以我还是要特意提醒大家,就算是自己模拟考试的时候也是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4.政治。因为学姐我自己这门课考得很糟糕,买了很多资料然并卵,所以也没啥经验好跟大家分享的,大家可以借鉴其他优秀学姐学长的复习经验,我就不多说啦,希望你们谅解啦啦啦!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