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胁痛针灸经典处方(二):理气止痛方,和胃宽胸方

 水木年华138 2017-06-07

理气止痛方《针灸大全》

【处方】公孙、支沟、章门、阳陵泉

公孙: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

胁痛针灸经典处方(二):理气止痛方,和胃宽胸方

公孙穴

支沟: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以及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

胁痛针灸经典处方(二):理气止痛方,和胃宽胸方

支沟穴

章门:

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尖处。一说“在季肋前一寸半”(《脉经》)。其稍下方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脉末支。

胁痛针灸经典处方(二):理气止痛方,和胃宽胸方

章门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

胁痛针灸经典处方(二):理气止痛方,和胃宽胸方

阳陵泉

【功用】理气止痛

【主治】肝气不舒、气机不利所致的胁肋疼痛等症

【操作】公孙直刺0. 5~1寸,章门斜刺0. 5~1寸,支沟直刺0. 5~1寸,阳陵泉直刺1. 5~2寸,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方义】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络穴,别走足阳明,又是八脉交会穴奋通于冲脉。冲为血海,故公孙健脾气,平冲气,理经血;支沟是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行之经穴,能通畅三焦气机,消导瘀滞,祛浊生新;章门出自《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又为足厥阴、少阳之会,八会穴之脏会,主治胸胁满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痞块,背强腰痛,及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阳陵泉又名筋会,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属八会穴中的筋之会穴,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公孙、支沟,健脾和胃,通腑利气,专补后天之本,章门、阳陵泉,通利三焦,疏泻肝胆之邪热,四穴相配,既疏肝理气,泻邪热,又补土而固本,固本以祛邪,针对肝气不舒、气机不利之胁痛疗效显著。


和胃宽胸方《针灸大全》

【处方】内关、气海、行间、阳陵泉

内关:

在前臂掌侧,当曲池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以及前臂正中动、静脉和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

胁痛针灸经典处方(二):理气止痛方,和胃宽胸方

内关

气海: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胁痛针灸经典处方(二):理气止痛方,和胃宽胸方

行间:

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布有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趾背动、静脉。

胁痛针灸经典处方(二):理气止痛方,和胃宽胸方

行间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

胁痛针灸经典处方(二):理气止痛方,和胃宽胸方

阳陵泉

【功用】疏肝理气、和胃宽胸

【主治】胸胁胀痛、心脘刺痛

【操作】针刺用泻法,针1. 5寸左右,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方义】内关为“内在之关要”,在《灵枢·经脉》中又称为“两筋间”。因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键与桡侧腕屈肌健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取穴,手厥阴之络由此别出沿本经通过肘关,肩关上行系于心包络,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宫、肢体病变;气海为生气之海,偏于益气补虚,温养胞脉;行间出《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荥火穴,具有疏肝理气,泻热醒神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失眠,癫痫,瘛瘲,口眼喝斜,遗尿,瘾闭,疝气,遗精,月经过多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阳陵泉又名筋会,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属八会穴中的筋之会穴,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行间、阳陵泉可疏肝利胆,内关宽中益气,和胃理气,气海引气归经,恢复气机之升降,四穴合用,可恢复肝胆疏泄之功,同时理气宽胸,针对胸胁胀痛、心脘刺痛之病机,双管齐下,肝胃同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