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 | 向上120米,这家风场收益独好

 蕴德悦茗斋 2017-06-07

什么高度的风速下能得到最大的发电小时数,这个问题令人着迷——但跋山涉水于低风速复杂地形区域开发风电的人们,可能还没有顾及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不妨观察一下这家位于滨海的120米高度全钢柔性塔筒风场,如果能来现场调研,你会惊讶地发现,这儿的塔筒不但高,还在不停地往上长,并且屡次创造国内的最高纪录:项目一期2013年年底并网,装机20万千瓦,塔筒高度90米,为国内最高;二期装机10万千瓦,2015年2月并网,塔筒高度上升到100米;三期项目2016年11月并网,装机10万千瓦,塔筒高度升至120米,再创国内新高——这家风场投资集团也因此成为中国首家创新推动120米高塔筒技术商业运营的开发商,引领了行业技术进步。


从投资立场上来看,所有的创新都要为收益而生——这就需要一个既懂风又能设计制造好风机的技术公司,而这也是为什么,该风场项目一期、二期和三期均采用了远景出产的低风速智能风机,叶轮直径也从110米升级到了121米。那到底该怎么衡量它的范本效应呢?


这家120米高度全钢柔性塔筒风场,以远景EN-121/2.2-120HH超低风速智能风机为核心,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衡量


一个维度是风场发电量。来自风场业主的报表显示,2017年2月1日至3月16日间,由42台远景EN-121/2.2-120HH超低风速智能风机组成的高塔筒风场,其上网满发小时数达382.4小时,超出一、二期风场项目平均上网满发小时数21.9%,这样的发电业绩在业内称得上惊艳!从EN-121/2.2-120HH风机的功率曲线上,也能略见一斑。



上图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功率,蓝线为理论功率曲线,红色散点为实测功率散点。不难看出,实际功率曲线与设计曲线高度匹配,在额定风速左右实际发电表现还好于理论功率曲线,看到它也就几乎看到了EN-121/2.2-120HH的实际发电性能表现。

 

另一个维度是风机的安全可靠性。实际运行业绩已验证EN-121/2.2-120HH这款机型的安全可靠性。而能做到这一点,关键还在于其独特的智能控制技术,使得配备柔性超高塔筒的EN-121/2.2风机得以发挥其卓越的发电性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实测载荷也以扎实的数据说明了这款机型的运行安全可靠。

上述这两幅图说的是风机载荷测量,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载荷,蓝线为设计载荷,黑线为实测载荷,看一眼就会明白,在全风速时段,塔底前后、左右的实测载荷低于设计载荷,这表明风机运行处于正常的安全状态。


这两幅同样是说风机载荷测量,其不同在于,它们表述的是在全风速时段,风机塔中前后、左右载荷的变化情形。实测载荷曲线低于设计载荷曲线的包络,说明风机运行在正常的安全范畴。


那么,看了风机塔底前后、左右载荷以及风机塔中前后、左右载荷的测量结果图,再来看看风机塔顶前后、左右设计载荷和实测载荷的曲线图(下图),同样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全风速时段情形下风机运行在正常的安全状态。

提及风机的高可靠性,滨海三期120米高塔筒风场实际运行数据显示,2017年2月1日至3月16日,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T)为5208小时,月平均故障检修时间(MTBR)为7056小时,可靠性KPI稳步提升。

尽管120米高度全钢柔性塔筒风场项目20年的全生命周期才刚刚开始,但毫无疑问,它为风电资本提供了一个新风向——滨海高塔筒风场不仅仅是知识传承、智慧汇集和技术创新的土壤,更是投资收益的宝地。



来源:远景风向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