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部就要干事——“敢担当、有作为”系列谈之①

 鹰击长空186 2017-06-07

一个官员去世以后,被阎王处以重罚。官员说,我为官一生,不贪不占,每日最多喝一杯清水,为何对我重罚?阎王大怒说,老百姓选你当官,是让你为他们干事。你不贪不占是值得肯定,但你什么事情都不干,要你何用?还不如在公堂上放一个木偶,这样连一杯清水都节省了!这个故事虽然纯属虚构,但所蕴含的道理却很清晰,那就是当官要作为、干部要干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狠抓作风建设,重塑政治生态,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群众交口称赞。但随着转作风的深入,一些党员干部身上随之出现了一些值得警醒的“新现象”。比如,有的干部认为,“管的太严了,当官找不到感觉了”;“待遇规范了,当官没干头了”;“没有公车坐了,能不下基层、能不开展的业务,就不开展了”。有的党员干部,把干事与可能违规违纪联系在一起,“不干事,就不会出事”;“干事容易招来妒嫉、诽谤”;“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收礼不吃请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脸好看了,门好进了,但事更难办了。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岗找不到感觉,干事提不起精神。诸如此类,群众反映强烈。

有公心者,方能为公仆。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为官不易”的抱怨也好,“为官不为”的懈怠也罢,从根子上说,都在于私心太重、杂念太多。如果“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贪占无门、没有好处、提拔无望就消极无为,如何对得起百姓的供养?如果“藏着小九九用权,捂着乌纱帽做官”,要求严了就止步不前,整天纠结于“无过就是功”,又怎么可能推进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员干部只有以“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时时自省,才能不辜负组织的培养、百姓的期望。

干部要有“想为”的骨气。“想为”,讲的是主动性。只有主观上想干事,才能干成事。“过人者,必有过人之处”。领导干部,大都是经过大浪淘沙最终脱颖而出的精英,受到党组织精心培养并严格挑选,老百姓寄予厚望和殷切期待。必须主动想事、积极谋事、认真干事,是对一个干部的最起码要求。丢掉了“想为”的骨气,一个官员挺直的脊梁就坍塌了。

干部要有“敢为”的胆气。“敢为”,讲的是开拓精神。常言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承担异常繁重的工作,分析纷繁复杂的情势,没有一身胆气是不行的,没有干劲闯劲也是不行的。那种树叶掉下来都生怕砸着头,那种瞻前顾后、缩手畏尾,那种三请示四汇报、推三阻四,注定了只会贻误发展机遇。

干部要有“能为”的底气。“能为”,讲的是能力支撑。当干部,就拥有了或大或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为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干很多事情,为群众谋很多福祉。面对能不能干的质疑,针对能不能干好的疑问,需要一个干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应。“士可杀而不可辱”,干部必须要有足够的“底气”,通过埋头实干和取得的业绩,得到群众认可。

干部要有“善为”的锐气。“善为”,讲的是方法论。想干事是前提,但能够干成事的确需要方法。那种不讲规矩的胡来,那种违背常理的蛮干,那种不问后果“拍脑袋”乱为,都不能称为“善为”。在难事面前不为难,在复杂形势中拨云见日,在困难重重中找寻到破题的路径和方法。面对挫折时,不屈不挠;面对误解时,任劳任怨。干部,就是需要这样善作善成。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事物总是遵循着其本源规矩,在曲折和矛盾中一往向前。《菜根谭》诗云,“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为官作为、为官有为,对于一个干部而言,这是一个无可犹疑的选项。

(怀新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