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自由作家能挣多少钱?

 金秋十月277ip0 2017-06-07

舒明月,自由写作者,译者,文学观察者。

对语言文字具高度敏感,有甄别汉语写作的火眼金睛;擅长文本细读,能够迅速识别文笔的优势与不足处。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作家必须使他的艺术给人以自然的印象,而不是矫揉造作。自然是有说服力的,而矫揉造作只能适得其反。”

从学生时代开始,写作便成为令很多人无能为力的一件事,它不复杂,也不需要多用功,只是要在打磨和积累中成长进步。这一点,舒明月深有体会。

2014年8月起于豆瓣阅读开设专栏,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片段以松散专题的形式串联,对各大家的手法作细致点评和分析,向读者提供真正在行的文学评论与写作技法讲解。读者评分9.4,在平台6000多部作品中位列前10;已发布20多期,总计11万多字。专栏实体书《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已出版,这本书的标语就被定为“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她发起组织“双周一篇”小说写作项目、“每天几百字”写作群、卡片式写作群;开文笔训练班授课;在“Linkedin赤兔”、“壹职场”、“选择自己”、“正好有空”等多个平台做直播分享,累计听众三万人次;微信公众号“文字Geek”,分享有关语言、修辞和文学的精彩文章。

“不是所有的人都真的会读,但真正会读的人一定会写。”

写和读相辅相成,甚至读相比之下更为重要。善于读书和不善于读书,大有分别。不善于读书者,只在书本子外边绕圈子,结果是浮光掠影,仅得皮色。或者是一头钻进了书里,而不能出来。他迷失在字里行间,就像迷途在森林中一样。他对于一枝一叶也许辨析得系入微芒,然而他甚至连整株的树也没看清,更不必说整个的林了。善于读书者却是先钻进书里然后又出来高高地站在书之上,俯瞰着。

答读者问

Q | 读者

A | 舒明月

Q:提升写作需要阅读一流作品,但阅读时遇到的好词好句,写作时都用不上怎么办?

A: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阅读和写作之间,不是这种简单直接的互动。就是这两天读书摘录了好词好句,然后这两天写文章时就能立竿见影地用上。两者之间的互动模式应该是,先把一些最顶尖的汉语写作读熟(像现代汉语的顶尖作品,数量就很少,一个月绝对读完了),以后写作时无论再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能从这些顶尖作品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方法。

比如说,有一次我写一个人吵架时受了很大刺激的样子,就想到了张爱玲倾城之恋里的“下颔抖得仿佛要落下来”,顿时知道该怎么写了,而且越发体会到张爱玲有多高明,因为她这个比我自己之前想的几个版本明显高明得多。这就是读写之间的互相促进。

读了立马就用,这种读写关系一般就是模仿训练里面是这样。

Q:自由写作能挣多少钱,能让我想买包包就买包包吗?

A:这个……没法断言某个人靠自由写作就挣钱了就买包了,因为有天分的问题,有努力程度的问题,有机遇的问题。但是整体的大势是非常清晰的,我相信你自己肯定已经察觉到了。

为了挣钱而写作,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出文的频率。像罗辑思维说的,要每天准时出摊。比如运营微信公号吧,你殚精竭虑地出两篇9分10分的文章,一定不如相同时间段内,出一篇好的,再出两篇还凑合的。我相信大家都有过这个体会,写两篇8分的文章,也未必有写一篇10分的那么耗费时间和心力。任何写作者都面临这个问题,要在一头是质量,一头是数量的这个光谱上,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Q:写文章时怎么才能同时体察到读者的感觉,避免只是自嗨而失去控制。写文章的过程中,怎么才能更好体察读者心理?

A:写文章之所以容易陷入自嗨,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它被视作一件雅事。刻奇带来的满足感,可以支撑人写下很多平庸的文字。

之前我提出四有文章,有趣、有用、有料、有力,至少具备一有才不算纯自嗨。这个四有严谨吗?并不很严谨。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读了恍然大悟呢?

因为啊,它更像是心理学的一种方法。用条分缕析来破除某种庞大而模糊的情绪,某种一叶障目的状态。就好像一个人怕鬼,我们不是去跟他辩论鬼不存在,而是让他把怕的那个鬼具体描述一下,什么脸型,发出叫声没有。一旦进入细致的描述,恐惧情绪就被驱散了。所以一旦你以四有来考察你的文章,也就代表妨碍你自我认知的刻奇消失了。那接下来就是多多练习,多多互动,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Q:阅读时遇到喜欢的句子会摘抄下来,作为积累。可在写作相关主题时又不能原样去用,自己再写出来的句子又总觉得不到位,怎么办?

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因为没对句子进行到位的分析,没有尽量多地找出令这个句子精彩的点有哪些。所以套用的效果不佳。

举个例子吧,比如简嫃散文里的一个句子“我是她胸襟上的丝绣帕、髻上的红彩花,岁月碾过的茅茨土屋里忽然照见的一只乳燕”。这句子真是美疯了。但你不能光在那目眩神摇是吧,你得稳住,盯着它看,尽量多地找出点。

唯美的意象,还有呢,意象也相对统一,还有呢,短句长句,再有呢?由静态到动态,还有文法的变化。找出这么多点了,那套用起来效果就好了。随便就可以来一句,比如他是她帘外的竹影,琴上的丝弦,寂寞后园的芭蕉叶上忽然滑落的一滴露珠。这个就是没太认真想的一个句子,如果再多加斟酌,肯定可以写出更好的。

Q:如何安排写作时间,如何保持良好的写作习惯?

A:我一般是每天上午写作,三个小时吧。下午读书和处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晚上社交。之前一个答案里也说了,建了一个微信群,有三个朋友在里面督促我完成每天的写作任务。完不成的话要重罚。

上午写作的好处是,一个是精力比较好,二个是可以喝咖啡。因为下午或者晚上喝就影响睡眠了。另外,早早地把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那个重担就卸下来了嘛。要不然做着别的事情,还总记挂着今天的任务。

千万不要学人熬夜写作。固然是安静,固然是更有文艺范,但代价太大了。鲁迅熬夜写作啊,但鲁迅五十多岁就死了。路遥也是写一通宵,睡一上午,所以写了篇著名的文章叫 早晨从中午开始 但是路遥更短命。

再说这个写作的三个来小时吧,如果写起来不顺,那我就还是会用番茄工作法。写25分钟,歇上5分钟。这样理性能和那个狡猾的不耐烦的感性脑形成一个妥协合作的局面。番茄大法好啊。

Q: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吗?文章字斟句酌修改的,不如一气呵成少有修改的得到的好评多,是自己的问题吗?

A:在我听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种话是有点奇怪啦。就好像如果强调说,孩子是用来爱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以前孩子是用来打的。如果强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说明很多人是从来不修改文章的。简直匪夷所思嘛。字斟句酌是写作的本分。这从大作家的写作速度就看得出来,海明威,一天500个单词,鲁迅说他的文章是挤出来的。

你的情况我来猜测一下啊,一气呵成的文章得到好评多,可能是因为它本来就属于你擅长的、有储备的话题,或者是你情绪很饱满的时候写的。这样的文章,如果你在修辞上再去精进一些,会有更多好评。而你所谓字斟句酌修改的那一类文章,可能是因为压根没准备好呢,无论是素材还是思考都还不够,硬写当然艰难。这是两码事。

Q:怎样才能起一个足够抓人眼球的标题?

A:我估计你想问的是微信公号的那种标题吧。就是假如没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的话,就没有多少人点进去看,内容再好也白费。

我听过一些公号做得比较成功的人谈论这个问题。一致的观点是,好的标题对阅读量有一半的贡献。那既然如此,首先就需要我们给起标题这件事情一个相匹配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吧。很多人可能还是从前的习惯,花一天时间写文章不觉得长,但花上半个小时起标题就觉得相当够了。这就不对了。

有个粉丝七八十万的公号,主编讲过他们起标题的流程。每篇图文都得由编辑起上二十个标题,然后主编在里面拎出五个,再把这五个给一群人看,让他们快速反应,挑出最有兴趣点开阅读的那一个。这样才算是定了。假如主编觉得编辑的20个标题里没有一个是还可以的,那这篇图文宁可一直压着不发。

我回答得可能不是你预期的那个角度啊,但这是我觉得最根本的。

A:咪蒙说写公号要紧跟热点,从哪些渠道获得可靠的热点并且找到独特的切入点呢?

Q:第一个问题如何获取热点。热点它就是一爆发出来就无处不在。比如前一段时间的柳岩被扔啊,雷阳案啊,现在的欧洲杯啊,大鱼海棠啊。相信你都不会隔绝于这些事件之外。所以,假如你觉得这点有困难,我觉得你最应该做的是在微信里多加一二百个好友,到时候去看,刷频的话题就是热点话题了。

第二个问题详细说一下,如何找到独特的切入点。我觉得啊,独特不是作者刻意找出来的,而是在读者眼里呈现出来的。你觉得独特的切入,在作者那里其实是他真实的思考。自由写作,最重要的是学会表达你真实的意见和感受。当你学会不随大流,学会抓住自己一瞬间的真实感受这个技巧之后,你作为一个个体必然有的那份多样性就能够令别人觉得你独特。而且,那时候也不会因为不独特而焦虑了。那怎么抓呢?有个小技巧。就是你去稍微读十几页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模仿他,把脑子里瞬息万变的想法都记录下来。试着练上一阵子。就会对自己的念头啊情绪啊更有觉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