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文字疑难解答

 JwwooLIB 2017-06-07

第一期

 

问:我曾一度不理解“做”与“作”。做作业,做是动词;作总结,为什么不用“做”?  

杜老师如果后面的词语是名词,用“做”。如“做秘书”“做粉条”“做椅子”。如果后面的词语是动词,用“作”。如“作调查”“作处理”“作分析”“作总结”。但“做工作”中一般习惯用“做”。

  

问:“截止”和“截至”很纠结。

杜老师“截至”可带宾语,可以说“截至九月十日”。“截止”不能带宾语,不宜说“截止九月十日”。 “截止”常出现在偏正结构中,例如“截止日期”“截止时间”,也可以说“九月十日截止”。上面是这两个词的常见用法。  

 

问:“制定”与“制订”的区别。  

杜老师如果是将要或已经进行,宜用“制定”。如果是正在进行,宜用“制订”。  

例如:  

1)去年制定了三个方案。  

2)明年将制定有关规定。  

3)他们正在制订相关措施。  

 

问:文件标题如出现三重书名号套用,是否第一层书名号为《》,第二层书名号为<>,第三层书名号也为《》呢?如文字表述用到三重引号,是否同理,也是双引号套单引号,再套双引号呢?请赐教!  

杜老师您的理解是正确的。  

 

问:公文写作中,公文标题的标点符号怎样才是规范的?

杜老师标题中标点的使用规范跟文章中标点的使用规范是相同的。为求简洁,标题末尾常不用标点。当然,如果为了强调语义,标题末尾可以用问号、叹号和省略号。  

 

问:请教一下引号之间顿号的使用方法。如:小王工作出色,曾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全市“攻坚红旗手”、全省“创新专家”等称号。这样使用是否正确?  

杜老师为求局部体例一致,您举的这个例子中,并列成分之间可统一加顿号,因此,其中的“先进工作者”跟“优秀党员”之间也宜加顿号。  

 

问:请问杜老师“捡”和“拣”的区别和用法。

杜老师一般用“捡”表“拾起”,而用“拣”表“挑选”。  

例如:  

1)他从地上捡起饮料罐扔进垃圾箱。  

2)小刘从一堆石头里拣出两个颜色鲜艳的放进兜儿里。  

 

问:在下句话中用哪个作(做)?例:现在,我代表xxx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杜老师宜用“作”。一般写成“作……报告”。如“作形势报告”“作年度报告”。  

 

文章中怎么区分量词用阿拉伯数字还是用大写数字,如发现“人员2名”还是发现“人员两名”?谢谢。  

杜老师在一篇文章中,使用阿拉伯数字还是使用汉字数字都可以,但应一致。一般说“两名”。  

 

问:的、地和得的用法  

杜老师在书面上,“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则是补语的标志。  

例如:  

1)这是老王的皮包。  

2)小李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3)他把问题说得一清二楚。  

 

 

第二期

 

问:制定和编制的用法?  

杜老师“制定”有“定出”的意思,适用范围广。“编制”是“根据资料做出”的意思,适用于“根据资料来做出规程”等,比“制定”适用范围小。有时二者都可用,但表达的侧重点不同,用“制定”侧重于“定出来”,而用“编制”侧重于“使用资料来做出”。  

 

问:平台,载体,形式,渠道这些词的区别。

杜老师要分别抓住这几个词语的主要意思。“平台”指某种环境、条件或形式等,如:“我们借用这个平台来宣传一下环保。”“载体”指“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如:“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语义侧重于“承载某事物”。“形式”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组织形式”“不同的艺术形式”“各种宣传形式”。“渠道”现在常表“途径”的意思,例如“通过这样几个渠道跟他们联系”。  

 

连着几个书名号之间需要用顿号吗?连着几个双引号之间需要用逗号吗?

杜老师都不宜用。  

 

:如果证明最后有需要,该写“……不做他用”还是“……不作他用”?

杜老师写成“不做他用”较好,因为“他用”是名词,指“其他用途”。  

 

问:目前在表述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时,有的使用主管某某工作,有的使用分管某某工作。请问主管和分管有何区别?

杜老师从表达来说,语义侧重点或者说强调点不同。“分管”是“分工管理”的意思。说“分管”时,侧重于在领导班子中的“分工”。“主管”是“负主要责任管理”的意思,侧重于某领导所担负的主要责任。  

 

:交党费变成扣党费,党费收缴、垫交、交纳、补交、欠交,这几个jiao用的对不对?  

杜老师现在一般说“交党费”或“交纳党费”,说“缴党费”的不多。一般说“收党费”,不宜说“收缴党费”。基层组织可以说“上交党费”或“上缴党费”。“补交”“欠交”可用。  

 

 

第三期

 

问:法治与法制区别是什么?现在还用法制吗?  

杜老师叙述中跟“人治”对应时,用“法治”。侧重于“法律制度”时用“法制”。  

 

精减与精简、秘笈与秘籍有什么区别?  

杜老师“精减”与“精简”意思差不多,“精减”侧重于去掉不必要的,如精减人员,“精简”侧重于去掉不必要的后,更精干,如精简机构。“秘笈”与“秘籍”是一个意思,现在“秘籍”用的多些。  

 

问:(一)因为正在准备公文课程,翻阅了工具书,书中是要求只用两重书名号,第三层不再标识。(二)引号间不用顿号,因为本来引号就已经表示短暂停顿了。以上两点对吗?  

杜老师如果有三层,第三层还是标示出为好。引号间现在一般不用顿号。  

 

问:分号之间可以用句号吗?如某单位的做法是:一是××。(后面详细介绍这个第一点的做法)××;二是××。(后面详细介绍这个第二点的做法);三是××。(后面详细介绍这个第三点的做法)。这样使用分号和句号对吗?如果不对如何改正?  

杜老师分号跟分号之间,不可以用句号,只能用逗号。  

 

燃烧和焚烧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杜老师“燃烧”指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的现象,常有比喻用法,如激情燃烧等“焚烧”现在多用于指人烧掉什么,如“焚烧垃圾”。  

 

问:印发一个试行版制度(试行)是直接加在制度后面呢,还是另起一行?字体如何设置?  

杜老师我觉得直接加在“制度”后面比较好,字体相同。  

 

问:“像”和“象”的区别?  

杜老师做动词,表示两种有某种类似之处,用“像”,如他像他哥哥。“象”指“大象”,也常用于“象棋”“象牙”“象形”等名词中。  

 

公文中表述正、副秘书长和正(副)秘书长哪个更规范?  

杜老师我觉得前一种说法好些。  

 

需和须,后面接动词的话,该用哪个字?例如,“须上报”还是“需上报”?  

杜老师“须上报”是说必须上报,一定要上报。而“需上报”是说需要上报。  

 

问:并列短语间的标点是怎么用,比如提高认识,改进工作,锤炼作风。这中间是逗号还是顿号。  

杜老师:如果说“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改进工作、锤炼作风”,中间用顿号好些。

 

问:公文标题中常出现“关于对......”介词连用的情况,有人说可以,有人认为坚决不可以。请问这个有明确规定么?还是要视情况而定?  

杜老师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如“关于对某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时两个介词所处的层次不同。  

 

对策、措施和方法的区别。  

杜老师意思各有侧重。“对策”侧重于“应对”某个问题的策略或办法。“措施”侧重指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多用于较大事情。如“针对这类情况,已制定好若干措施”。“方法”使用范围比较广,表示“门路、程序”等。  

 

 

第四期

 

问:“意见”与“建议”的区别。  

杜老师“意见”侧重于述说自己的看法、想法等。而“建议”则侧重于就某个问题的处置,提出自己的主张。  

 

“度”和“渡”怎么区别使用?区划调整平稳过()用哪个?  

杜老师:“度”主要用于时间方面,如用“度过假期”“欢度春节”。“渡”用于空间方面,主要指从水面上经过,如“渡过长江”“渡过湖面”“远渡重洋”。需要记住,“渡过难关”是比喻性说法,是个特例,其中要用“渡”,但是这一说法不宜类推,例如“度过艰苦岁月”中要用“度”。因此,上文宜用“区划调整平稳过渡”。  

 

“爆发”与“暴发”两词如何区别?  

杜老师两个词都有突然发生的意思,主要是搭配对象不同。比如,“爆发”用于“爆发战争”“火山爆发”,“暴发”用于“山洪暴发”“传染病暴发”“暴发户”。  

 

应该写“排名第一”还是“排名第1”?  

杜老师都可以。要注意在一篇文章中,采用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最好前后一致。  

 

“石榴籽”还是“石榴子”?“子”和“籽”如何区分?  

杜老师都可表种子。习惯用法不同。例如“瓜子”“结子儿”中多用“子”,“棉籽”“菜籽”中多用“籽”。建议根据《汉语大词典》的写法,写成“石榴子”。可根据词典或专业工具书的写法来写,也可从网上观察普遍采用的写法。  

 

问:当形容某问题ji”待改善的时候,是用“亟待”还是“急待”呢?是用“一揽子”还是“一篮子”呢?  

杜老师“亟待”较好。表示“总的”这类意思,用“一揽子”,如“一揽子计划”。

 

问:我在撰写整改方案或者调研报告时候,经常受到“问题”和“原因”的困扰,分不清到底是用“问题”还是用“原因”。  

杜老师“问题”主要指需要加以解决的矛盾,“原因”主要指产生某种情况的根由。  

 

问:“在……正确领导下”和“在……坚强领导下”的区别与用法。  

杜老师强调正确性时,用前者;强调(在复杂困难的局面中)“坚持不动摇”时,用后者。  

 

问:公文中常见“收悉”和“已收悉”,“收悉”是不是包含了已收到并知悉的意思,“已收悉”中的“已”字是不是多余?谢谢。  

杜老师您的理解是正确的。不过有人习惯加上“已”。  

 

“情暖巴楚·琼库尔恰克乡喀什地区法制强化性宣讲报告会”这样的标语合适吗?三个地名的从属关系是:喀什地区-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  

杜老师最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写地名。  

 

问:当圆括号里面还需要用括号的时候,应该如何使用?如:........................)或........................)。是使用同一种括号,还是使用不同的括号?应该如何使用不同的括号,有前后顺序的要求吗?  

杜老师括号中还需要使用括号时,最好外面用六角括号,里面是圆括号,跟的第二个例子相反。但是,如果为了跟文内的用例保持一致,也可以外面用圆括号,跟的第二个例子一样。  

 

“上报……的报告”有语法错误吗,经常收到类似标题文件。  

杜老师没有。  

 

 

第五期

 

问:“站得高,看得远”和“站的高,看的远”哪个对?

杜老师前一个写法妥当。  

 

“展开”和“开展”的区别在哪里?  

杜老师就搞活动而言,侧重点不同。“展开”指以较大规模进行活动,“开展”指活动从小到大搞起来。  

 

问:经常看到有“最……之一”的用法,总觉得哪里不对恳请指点

杜老师的确,逻辑上有些别扭,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说法,所以也是可以的。语言跟逻辑有密切关系,但语言又不完全等同于逻辑。  

 

“申明”和“声明”有什么不同?  

杜老师侧重点不同。“申明”指郑重说明,“声明”指公开表明。  

 

问:“暂行”和“试行”有何区别?  

杜老师“暂行”指暂时实行,“试行”指先这么做试试。  

 

问:“通讯”和“简报”的区别。  

杜老师“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比较详细生动;而“简报”则指比较简单的报道,如《××工作简报》。  

 

“启示”和“启事”有什么区别?  

杜老师“启示”指对人有什么启发,“启事”则是贴在墙上或登在媒体上的说明等。  

 

问:“改善”与“优化”的区别。  

杜老师语义侧重不同。“改善”侧重于改变原有情况,使得情况好一些;“优化”侧重于在多种情况中进行选择,使某事物更优良。  

 

问:“磨练”和“磨炼”,词典中解释是“磨练”同“磨炼”,一遇到这种情况就不知道究竟该使用哪个了。  

杜老师应当写“磨炼”。教你个技巧,推荐使用“同”后面的那个词。  

 

问:“待”和“呆”这两个字经常搞不清该用哪个,比如,上周末我在家里dai了两天,请问:用哪个dai?  

杜老师宜写“在家里待了两天”。“他呆了一会儿”是说“他发了一会儿呆”。  

 

第六期

 

问:“列席”“旁听”这两个词的区别 

杜老师参加会议时,列席的有发言权而无表决权,旁听的没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问:关于“届”的用法如何规范使用?近日遇到这样一问题:我们学校自2010年开始把每年的三月就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今年三月就是我校第八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了(我这七年一直称为“第几个”),今天下发文件时,领导突然让改为第八届,我总觉得用“届”有点不妥,但没有让人信服的理由。  

杜老师这里可用“届”。“届”有“次”的意思。  

 

问:“开具”与“开据”的区别。  

杜老师表示“开出单据或证明”的意思,一般用“开具”,建议使用“开具”。  

 

问:写邀请函时,是写“届时,诚邀贵单位相关领导出席”还是“诚邀贵单位相关领导届时出席”,两者有区别吗  

杜老师都可以。  

 

“抄报”和“抄送”的区别是什么?  

杜老师“抄报”指将副本送给上级有关部门,“抄送”指将副本送给跟事情有关的部门。  

 

问:“该问题”与“此问题”的区别。  

杜老师“此问题”是“这个问题”的意思,“该问题”则指上文提到的问题。  

 

问:“优胜”和“优秀”的区别?  

杜老师“优胜”指成绩非常好,胜过别人。“优秀”则指某方面非常好。  

 

问:“终身学习”和“终生学习”,哪个对?  

杜老师都可以,但“终生学习”好些。因“终生”多与事业相联系。  

 

“必须”与“必需”,“需要”与“须要”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杜老师“必须”是副词,表示“一定要”,“必需”是动词,是“一定要有”的意思。“需要”是动词,表“应该有”或“必须有”,“须要”是助动词,表“一定要”。  

 

 

第七期

 

问:“详实”和“翔实”,我一写后一个,同事就说我写错别字。  

杜老师这两个词都可以用,意思、读音相同。现在,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推荐的词形是“翔实”,因此主流媒体多采用“翔实”。建议采用“翔实”。  

 

问:想请教一下您“实验”和“试验”如何区别?  

杜老师在行文中,这两个词往往都可以用,但语义侧重点有所不同。“实验”指为了验证等进行的实际的操作;“试验”侧重于试一试,看看行不行等。  

 

问:“异地搬迁”和“易地搬迁”如何区别使用?  

杜老师这两种说法现在都能看到。意思差不多,但语义侧重有所不同。“异地搬迁”强调搬到另外的地方去,“易地搬迁”强调改换地方搬迁,不是就近搬迁。“易地搬迁”用量稍多些。

 

问:“校长×××老师“”教导主任×××老师”这样的称呼对不?  

杜老师可以,是同位结构。可以说“校长某某”,也可以说“校长某某老师”。

 

问:“措施”和“做法”的区别。  

杜老师在实际的运用中,往往这两个词都可用。但语义侧重点有所不同,“措施”强调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办法,“做法”则意思比较宽泛,泛指处理事情的方法。  

 

问:“外阜”与“外埠”有什么区别,哪个用法对?比如说,某家中央企业的总部,称呼外地的子企业,说是外阜公司还是外埠公司?  

杜老师“外埠”对,宜写“外埠公司”。  

 

问:“汇合”和“会和”一直分不清。  

杜老师“汇合”多用于水流、气流,“会和”用于水流、气流之外的事物。  

 

大家一起来找“茬”

下面这些句子每一句都“藏”着一个错别字,考考你的眼力,比比看谁是真正的“火眼金睛”。请直接回复留言即可。  

1  

……要求省直相关部门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确保中央和省扶贫开发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留空挡和死角。  

2  

网民留言反映的是涉及切身利益的具体事,很多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督办人员敢于叫真,敢于碰硬,敢于“唱黑脸”。  

3  

可是,我们知道,拉丁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腓尼基文,如果将中国文字拉丁化的话,完全是一个釜底抽薪式的欧化的措施,是很危险的。  

4  

读书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心血来潮时读一阵,“三分钟热度”褪去后便将读书抛在脑后。  

5  

心中有了人民,有了党,才能够心中有责、有戒,才能在工作中克尽职守、勇于承担。  

6  

研究税收问题,必须考虑老百姓能不能担负得起,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征税办法,徜若只顾眼前,轻率下笔,容易产生不良后果,导致处处被动。  

7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紧紧抓住了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各级党组织肩负着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而党员领导干部则是推进管党治党的“关键少数”。  

8  

“笨”,从“竹”“本”声,头上顶着竹册(册是串好的竹简,即古代书籍),这是教人勤奋用功,用功是治学之本。  

9  

稿子的主要问题是内容不够充实,没有“分清层次”,像一锅浆糊。我们针对稿子存在的问题,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删除空话,充实内容。  

10  

有的害怕艰辛,吃不了苦、受不了罪,吃点苦则嗷嗷叫,受点罪则撂挑子;有的畏惧困难,动辄打退堂鼓,畏手畏脚、知难而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