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聊茶|这个问题都弄不明白,就别号称热爱紫砂壶了!

 小小的水点 2017-06-07
点击上方“吃喝玩乐大搜索”可以订阅哦!

文/杨多杰

紫砂壶,有“全手”与“半手”之别。很多人问我,到底如何分辨两者的不同。是看壶盖?还是看壶身?其实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价格死贵的,大半都说自己是“全手”紫砂壶。而价格低些的,估计就是“半手”的了。

的确,现在市场上“全手”紫砂壶的价格,大概是“半手”壶价格的三倍以上。比如一把“半手”紫砂壶,市场卖价1000元。那同样泥料同样容量的紫砂壶,只要贴上“全手”二字,那价格起码就是起步3000元了。

“全手”紫砂壶,真的就比“半手”壶好那么多么?

回答:其实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为什么“全手”壶,却比“半手”壶贵那么多呢?

回答:这里面,有市场炒作的成分。

“全手”不全靠手

我们不妨先来讨论一下,何为“全手”紫砂壶。

大家都看得出来,“全手”这词是个简称。这个说法,也不见于正式的学术专著。比如你写学术论文,直接写“全手”二字,那就不符合学术规范了。徐秀棠紫砂工艺》一书中,称其为“传统全手工成型工艺”。但为了方便阅读,后文中我们还是简称其为“全手”。

作为紫砂的优秀传统技法,“全手”本是无可厚非。但是这两个字在紫砂壶商的嘴里,却变了味道。他们在推销宣传中,着重描述了“手”在制壶过程中的意义。悄悄偷换了概念,把“全手”说成了“徒手”。以至于,很多爱好者都认为“全手”紫砂壶就只靠双手制作。

这就大错特错了。

格斗术里有“徒手搏斗”,意思是说全靠双手击打而不凭借兵器。而紫砂壶的“全手”工艺,则绝不是仅仅靠双手制作而已。徐秀棠《紫砂工艺》一书中写道: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

徐秀棠先生,曾在1995年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比中,与蒋蓉、吕尧臣汪寅仙一起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连徐先生自己都说,紫砂工艺中“技艺”与“工具”都很重要。可以说,军功章也应是各分一半的了。

由此可见,“全手”制作绝非是“徒手”制壶。再高明的制壶匠人,也一定要凭借工具。其实就是紫砂业的祖师爷供春,当年创作紫砂壶时也绝非是“徒手”完成。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

“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

紫砂壶鼻祖供春,做的壶应该算是全手工壶吧?那就连他老人家,做的时候都得拿个“茶匙”呢。

由此可见,“全手”紫砂壶绝非全都靠手!

“半手”全都靠手

那“半手”,又是谁的缩写呢?其实,“半手”这个说法更像是俗称。徐秀棠《紫砂工艺》一书中,称这种工艺为“模具成型法”。

我认为“模具成型法”的讲法,更为科学与贴切。“半手”二字,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的觉得一半是用手工。那么疑问随之而来,另一半呢?用机器么?

当然不是。

其实不管是所谓的“全手”还是“半手”,都是完全靠匠人巧手制作而成。两者,也都要使用工具。所谓“半手”紫砂壶,只是要多用一件工具——模具。

其实,“模具成型法”并非创新,而是紫砂传统工艺的一种。如紫砂的起始阶段,供春的制壶办法就是学习日用陶的成型办法而应用木模,“指掠内外”、“胎必累按”。周容《宜兴瓷壶记》中则记载:“供春更斫木为模”。那根据文献记载,就连紫砂鼻祖供春做的都是“半手”壶了。

民国时期的一些紫砂名家,在筋瓤货(如鱼化龙壶)的制作时,也多要使用模具。用模具的好处,是提高制作坯件的准确性,提高劳动效率。

当年供春用的模具,多是木质。后来也有紫砂匠人,用紫砂为材质制作模具。而如今应用最多的模具,则是石膏模型了。这种技法,全称为“挡坯石膏模成型工艺”。1958年,正式引进入紫砂工艺。此法解决了原手工制作中,不易达到的造型困难,极大地丰富了紫砂的造型。

这种所谓“半手”的程序是,用拍打好的泥片、身筒放入模型内整形,然后再取出来加工。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其到规范整形作用。以至于,制作紫砂壶的时间成本随之下降,也更利于紫砂壶的推广。

由此可见,所谓的“半手”其实也完全靠手。和机器制作,挨不上半点关系。像我这样的大外行,就是把全套工具摆到我面前,我也是照样不会做。制壶,靠的是工匠们的巧手。

不管用不用工具,或是用几种工具,把壶做好了才是关键。

据我所知,大书法的毛笔也多要根据自己的书写习惯特制。大家欣赏的是书法,倒是没有人去纠结他到底拿什么笔去写。也没有人会说,拿了好毛笔写出来的字就不值钱了?亦或是,只有拿着破毛笔写字的才是书法家。欣赏艺术,何必和工具较劲呢?

至于如今市场的“全手”与“半手”之争,大多是商人的炒作。“全手”的价格比“半手”高出数倍,坦白讲是不合理的现象。在泥料相同、壶型相同、容积相同的内容下,“全手”壶和“半手”壶泡茶效果,到底有多大区别呢?差两倍?还是差三倍?我想,应该是效果几乎相同才对。

那价格,又凭什么差出那么多呢?

主要价格悬殊,反而形成了一种误导。仿佛“全手”才高级,“半手”就不入流了。

可其实,“全手”也好“半手”也罢,都是饱含匠心之作呢。

“工具”实在太重要

其实,人类的进步就是学会了使用工具。说白了,这也是人和猴最大的区别。就是全手工刺绣工艺,也得允许匠人拿根针吧。总不能说,制作方法越原始就越高级?制作方法越原始就越昂贵?甚至于说,制作方法越原始越值得推崇?我想,这样的思路绝不利于整体行业的进步。相反,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制作工具的不断丰富,恰恰是紫砂技艺进步的表现。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专门辟出了一个展厅去展示紫砂制作工具。由此,也可见对于工具的重视。的确,谁又有本事仅靠一双手就能做出紫砂呢?说穿了,都是要靠工具。

那现在的制作紫砂壶的工具,到底有多少呢?徐秀棠写道:

“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创新,紫砂手工成型已形成一整套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工具,数量有几百种,质地有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主要有泥凳(工作台)、木搭子、木转盘、木拍子、竹拍子、规车(矩车)、鰟皮刀、尖刀、明针(牛角制成的薄片)、篾子、线梗等。”

从供春时代的茶匙,到如今的数百种工具,紫砂工艺也在不断的走向成熟与精细。据老一辈紫砂艺人讲,当年学徒的第一步,就是要学着自己制作工具。例如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里,展示着一件喷水壶。

如今的塑料喷水壶,几毛钱就可以买一个。当年没有这么发达的轻工业,连个喷水壶都要自己拿紫砂制作。也有人开玩笑说,当年学徒一年,就学会了做个喷水壶。但那时的工具,多数都是自己制作而成。精益求精,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制壶工具,这不也是典型的匠人精神么?

这些老师傅,要是知道如今是以用工具的多少来判断紫砂壶价格,估计都要后悔自己当年为啥没学徒手捏泥壶了吧?

“全手”,是一种优秀的紫砂工艺技法,但千万别成为了壶商们的宣传噱头。

“半手”,是紫砂工艺的进步,而绝不是不入流的技法。

选壶,还是要从实用角度出发。

播放GIF

▼→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 吃喝玩乐大搜索 -

ID:chwl87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