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角拗

 黄氏中医传 2017-06-07

  •       【羊角拗的功效介绍】:
          羊角拗 (《中国药植志》)
          【异名】羊角纽(《本草求原》),羊角藤、倒钓笔、羊角捩(《岭南采药录》),羊角扭、羊角藕(《中国药植志》),断肠草(《广西药植名录》);羊角柳(《广东中药》Ⅱ),沥口花(《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打破碗花、武靴藤、鲤鱼橄榄(《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的根或茎叶。
          【植物形态】羊角拗 灌木或藤本,直立,高达2米,秃净,多匍枝,折之有乳汁流出。
          小枝通常棕褐色。
          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椭圆形或矩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缘,厚纸质,两面均秃净。
          花大形,黄白色,顶生或3花合生呈聚伞花序;花梗纤细,长约1厘米;萼下有苞片1对,狭线形;萼5裂,裂片披针形,长约10毫米,淡黄色;花冠黄色,漏斗形,花冠筒长约1.2厘米。
          上部5裂,裂片基部卵状披针形,先端线形长尾状,长约5厘米,基部内面各具鳞片;雄蕊5,药箭形,各药相连于柱头,花丝纺锤形;子房2室,半下位,花柱桂状,柱头头状或浅裂。
          蓇葖果木质,双出扩展,长披针形,长约10~15厘米,极厚,内含种子多数。
          种子线形而扁,一端有长尾,密生白色丝状长毛。
          花期3~4月。
          果期8~9月。
          生于山坡或丛林中。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种子(羊角拗子)与种子的丝状绒毛(羊角纽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根、茎含强心甙等,详见羊角拗子条。
          【性味】苦,寒,有毒。
          ①《本草求原》:苦,寒,有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味苦,性寒,有大毒。
          【功用主治-羊角拗的功效】祛风湿,通经络,解疮毒杀虫
          治风湿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跌打损伤痈疮,疥癣。
          ①《本草求原》:止瘙痒,治疥癞热毒
          ②《陆川本草》:解疮毒,去瘀血
          治疮痈及跌打损伤
          ③《岭南草药志》:外用杀虫,拔肿毒,通痹,续骨。
          ④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强心消肿,止痒杀虫
          ⑤《福建中草药》:祛风逐湿,通经活络。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①《本草求原》:有毒,能杀人,不可入口。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有剧毒,不能内服。
          【选方】①治风湿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疥癣:羊角扭叶适量,煎汤温洗。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多发性脓肿,腱鞘炎,毒蛇咬伤,跌打骨折:羊角扭叶粉末适量,用酒水调和温敷患处。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乳痈初期:羊角拗鲜叶、红糖同捣烂,烤热外敷。
          (《福建中草药》)
  •       返回顶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