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书画家工作室 | 循古感世恩,本真唱当下——走近书画家李玉田

 爱画画的鱼 2017-06-08

当今中国画坛充满了浮躁与虚华。一些中国画家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滋养,在艺术上是刻意“有为”的境界,更谈不上“风骨”,是“强其志,弱其骨“的,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态。但实际上,举凡一切堪称优秀的书画艺术,其中无不包含着或刚正挺拔,或凛然正气的风骨。一味地迎合世俗的需求,精神修养的匮乏,物欲的驱使以及功利的心态,使得作品丧失了艺术的价值标准。

这是我和著名画家、西安美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玉田教授交流的过程中达成的共识。面对当前一些画作求新、求奇、求怪,追求个人面貌如何与众不同,不讲笔墨韵味,甚至是以颠覆笔墨韵味,颠覆传统为能事的现象,李老师认为这些都是极不健康的。

李玉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西安市政协委员,陕西省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国画院画家,江苏省国画院画家,西安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参展与获奖:

《家乡系列》获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2001年)

《家山万里梦依稀》获“黄宾虹”奖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新秀中国画展铜奖(2001年)

《月是故乡明》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4年)

《楮河畔的早春》获全国特奥美术作品展金质奖章(2005年)

《吾山擎日拂苍穹》入选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2007年)

《香阵冲天祭汶川》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9年)

《香阵冲天祭汶川》获陕西首届美术奖金奖(2010年6月)

《喜迎春》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4年)

一个暖暖的晴天,我们约好在美院继续教育学院李院长的办公室相见。因为之前并没有来过继教学院,我在院区匆匆走着,遇见偶有驻足的人,随口就问:李玉田院长办公室在什么位置?没想到对方相当熟悉,抬手一指:继教学院啦,前走右拐。

拾阶而上,三楼过厅里有一批学生在做形体训练,李老师的门,虚掩着,显然是礼貌地等着我。

“画家和社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社会稳定了,人们衣食不愁了,画家才可能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而作品中包含的对社会的担当,与时代、与社会、与民族、与国家息息相关,正因为你的作品对这些因素的关照,社会才给与了你价值。”李老师可亲、率直,没有太多的客套,直入主题。

李老师从小便喜欢美术,那些拿着树枝比划着的日子是他绘画生涯的开端。身处大山怀抱,生于斯长于斯,与大自然的山水就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把这些关系化作为每幅作品中的映物关照,实现自己的美学追求。为了进一步学习深造,1998年他考入西安美院,研究生师从美院副院长、著名山水画家戴希斌先生,在追求绘画艺术的道路上刻苦、坚持,从喜爱的艺术流派中汲取能量,从前辈的优秀作品中品味研读。2001年,他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之后的几年,他的作品连续获得全国范围美展的金奖银奖等。2010年他为汶川大地震创作的《香阵冲天祭汶川》入选国展并喜获陕西首届美术奖金奖。


《香阵冲天祭汶川》的创作,可说是机缘深厚。2008年初,他带领学生刚好在北川附近写生,当512地震的消息传来之时,他的内心悲愤油然而发,他要用自己的画笔表现这种苦难带给人的真情实感。他说,他要把感情在此刻凝结成画,让所有的人类欲望在此刻都为生命的庄严而自觉让路!

《香阵冲天祭汶川》近景中茂密葱郁的菊花,近似于工笔的细腻描绘,刻画了繁密葱郁、生机勃勃的景象。菊花,傲霜挺立,自强不息,图中菊花不仅仅是对自然真实、生动的描绘,更是对汶川逝者灵魂的祭奠,暗示逝者已逝,但生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般生命轮回生生不息,悲伤中蕴含希望与幻想,此花正是对生命的伟大的赞歌,对汶川逝者英灵的无尽思念。从而表现自然但又超越自然,借景表情,比表现自然更进一步。而对于近景菊花的整体处理,却是将菊花当成一株株挺拔的树木来刻画,它的表现形式,处理手法、疏密关系等都如山水画中树木般由全局出发,既增强了画面的气势,又与中远景山水风格相契合,从而使画面统一和谐。

李老师的山水画作品开创了一种“满构图”样式,他避免与传统构图形式的雷同,使得表现形式新颖,更使得表现的情感更为饱满与激烈。这成为他独特的面貌,循古而不拘古,形成陕西乃至全国山水画坛独一无二的“李玉田现象”。

观李玉田老师的画作,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常常为题材的需要在形式上做量体裁衣般的选择,使得形式更为活泼,避免雷同和沉珂,也使得画面的空间关系更为丰富;他的画作,在传统水墨语言的基础上,藉由教学相长的优势,广泛使用平时涉猎的诸画种精髓,在画面的色彩管理、画面构成、背景逆光处理上均有取舍和选择。正应了那句“一切形式都是为了内容服务,一切艺术都是为了传递人类美好情感服务”的理念。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喜迎春》等亦是这样的作品。他用诗意的浪漫挖掘出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不同的想象,用饱含情意的细致笔墨将自己的艺术理想和浓厚的艺术造诣紧密结合,完全区别于其他再现生活式的简单抒发,最大程度地表现一种大气象、大情怀,独开意境。这种突破要么夸大笔墨作用,要么写实写意的境界缺失,在传统国画艺术上实属罕见,他不仅表现了画作者挑战固有技术和绘画境界的尝试,亦颠覆当今所谓“文人情怀”小山小水的创作状态。

《喜迎春》这幅作品,以巍峨松林的人间最高峰为背景,契合迎春花昂扬盛开的姿态,寓意社会变革的今天,具备丰厚底蕴的中华文化人文高度必定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奠定舍我其谁的哲学理想,冲天霄汉的珠峰令人叹为观止,花枝烂漫的迎春花扑入眼帘,圆满的月、精致的款,都突出整体和谐美,观者能够迅速获得一种喜悦感。艺术作品,难道不是这样吗?!李老师在这幅画的引言中直叙:月光洒满珠峰的时刻,迎春花绽放在心上。请张开你的双臂拥抱,中国千年的梦想。

李老师说至今的艺术坚守和成就他要感谢恩师戴希斌,刘文西、王西京诸老师,正是这些以艺术为生命的前辈,鞭策着他不断突破自己。从2010年到现在,他几乎每年一个变化,艺术面貌也时时不同,他在生活中不断“锤炼和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在“尊重传统,关照生活,力图创新”的标准下阔步前行。“名画家要有赏心悦目的名作品,这些都是时代赋予的。名画家的创作要不愧于人民、民族、国家的作品,这样才能让历史铭记”。李老师如是说,也是如是做。他的每幅作品都是精心打造,尤其重大题材,每每都是腹稿无数,文章在先,反复酝酿,得其成品。

面对当下书画界的浮躁和迷茫,李老师说,那种求来的,挖空心思设计包装出来的“风格”往往是价值不高的。它破坏了艺术最原本,最有价值的东西——纯朴、自然。古人所谓的“清心”不应该是“务心”。艺术最终追求的是境界,这才是艺术的本质。而这种境界的到达,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滋养,要有高妙的笔墨技巧。

外喧嚣地,觅宁静难。在这样一个浮躁,虚荣的社会,我们一致认为艺术家内心的宁静是其创作水准的保证。缺失了这一环,其格难高,其作不雅。

李老师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一直葆有激情澎湃的一面,这有效保证了他艺术生命的年轻活力,和他的对谈,往往会有彼此会心的爽朗大笑;他是市政协委员、区政协常委,西安市农工党常委、雁塔区主委,各种社会关系保证了他从不同角度了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得他的艺术本体意识强烈,作品更富有立体感。

让我们共同期待李老师更好更精的佳作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