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心学浅析(十一)

 edwihik 2017-06-08

孔孟之道与王阳明心学第二篇

王阳明心学浅析(十一)

——只有无我,才是真我

文/离开

(八)良知心学,三教源头

看看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是如何阐述三教合一的:

圣人“尽性至命”(《孟子·尽心章》),何物不具,何待兼取?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道家仙术),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谓之佛(出淤泥而不染)。但后世儒者不见圣学之全,故与二氏成二见耳。譬之厅堂三间共为一厅,儒者不知皆吾所用,见佛氏,则割左边一间与之;见老氏,则割右边一间与之,而己则自处中间。皆举一而废百也。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老子)、庄(庄子)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这里王阳明批评的“二氏自私其身,谓小道”,就是批评佛、道二家出家人,趋于逃避责任义务,不肯面对国家、社会、家庭、亲友的人伦存在关系,过度追求自我解脱的自私思想。

或问:“释氏亦务养心,然要之不可以治天下,何也?”

先生曰:“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释氏却要尽绝事物,把心看做幻相,渐入虚寂去了,与世间若无些子交涉,所以不可治天下”(《传习录》)。

王阳明晚年又明确指出:夫道家之长生,释家之解脱,吾儒家皆可得也。

王阳明心学极力倡导建立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人伦责任义务基础上的圣人之学。指出:

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圣人之求尽其心也,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吾之父子亲矣,而天下有未亲者焉,吾心未尽也;吾之君臣义矣,而天下有未义者,吾心未尽也;吾之夫妇别矣,长幼序矣,朋友信矣,而天下有未别、未序、未信者焉,吾心未尽也;吾之一家饱暖逸乐矣,而天下有未饱暖逸乐者焉,其能以亲乎?义乎?别、序、信乎?吾心未尽也。故于是有纪纲政事之设焉,有礼乐教化之施焉,凡以裁成辅相、成己成物、而求尽吾心焉耳。心尽而家以齐,国以治,天下以平。故圣人之学不出乎尽心……

王阳明这段阐述极为精彩,可谓传承了孔夫子之仁慈、佛教释氏之慈悲、无私无我奉献之大爱,正是良知的力量源泉。

王阳明心学浅析(十一)——只有无我,才是真我

正如我的安祥禅导师耕云先生在其著作《爱的人生》中说的:

“爱”就是“生”之奥秘。生命从出生,到生活和生存的维持、延续,无不以“爱”为起点、为肇始。如果没有了“爱”,根本就不会有生命。“爱”是一切的根;“爱”是宇宙万有之源;“爱”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创造的“能”;“爱”是森罗万象孕、化、生、成之“母”……

在这时间无限、空间无际的大宇宙里,因为“爱”而有了芸芸众生,因为“爱”而美化了人生、美化了世界、美化了宇宙,乃至人的品质的提升、性灵的超越,都必须以“爱”为基点。因为当我们把小爱扩展到大爱时,纵使一个平凡的人,也会成为贤人、圣人,例如孔子、孟子、佛陀……等,都是把“爱”提升、扩大为“仁” ,仁者爱人,而又能行“仁”的人。

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爱”,必须从爱自己、爱父母、爱妻子、爱儿女、爱家庭为起点,扩展延伸到爱邻里、爱乡亲、爱同胞、爱众生……。当我们把爱心扩展到无限大时,就会到达生命的圆满——“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爱”可以充实人生,提升性灵,美化世界和宇宙。离开了“爱”,就不会有科学的“真”、哲学的“善”和艺术的“美”。在这爱的世界、爱的宇宙、爱的人生中,只有“爱”最真实、最普遍、最永恒……

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的亦是普遍的。生命是宇宙的主宰,宇宙是生命活动的领域;生命只有有了“爱”,才最完美、最真实。有了“爱”,才会生生不息、欣欣向荣。如果没有“爱”,便不会有“生”。唯有“爱”及“生”,才能够显现——入眼尽是爱的美好、爱的人生、爱的天地……

耕云先生这段话太精彩了。

我想:推出良知的王阳明,拈出安祥的耕云,二位大德如果相遇于同一时空交叉点,一定会成为知己,而相见恨晚矣!

王阳明心学浅析(十一)——只有无我,才是真我

实际王阳明把忠、孝、仁、义、礼、智、信……儒家的人伦道德阐述为良知的用、良知的别名。这种接地气的良知心学,于人类社会而言,是极为珍贵而实用的,为广大社会大众所接受,也避免了佛、道两家没有很好面对社会人伦存在之不足,而陷入神秘奇特主义或功利主义的陷阱。

一切法,一切宗教,其区别就在于爱心之大小,如王阳明所说:

不存一丝毫私欲,去人欲存天理。只有无我,才是真我,而只有低纬度的理无我、事无我,高纬度的法无我,三者圆融而无碍无我,才能证得真无我之真我。

王阳明的良知心学,是超越了学问,超越了道德伦理,又超越了宗教的一种生命之学,也是一种真实的圣人生活展现,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一切宗教,如果没有这种真实良知生命的展现,缺乏无私的大爱,一定会黯然失色。一切学问,一切道德理论,如果没有良知生命的源头活水,剔除私欲存天理,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王阳明心学浅析(十一)——只有无我,才是真我

最后来欣赏王阳明著名圣学名著《拔本塞源论》选段,来理解王阳明所倡导的圣学,实乃中国自尧、舜、禹至孔孟以来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圣人之学,体会圣人出世的本怀。

《拔本塞源论》: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雠者。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其教之大端,则尧、舜、禹之相授受,所谓“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而其节目,则舜之命契,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唐、虞、三代之世,教者惟以此为教,而学者惟以此为学。当是之时,人无异见,家无异习,安此者谓之圣,勉此者谓之贤,而背此者,虽其启明如朱,亦谓之不肖。下至闾井、田野、农、工、商、贾之贱,莫不皆有是学,而惟以成其德行为务。何者?无有闻见之杂,记诵之烦,辞章之靡滥,功利之驰逐,而但使孝其亲,弟其长,信其朋友,以复其心体之同然:是盖性分之所固有,而非有假于外者,则人亦孰不能之乎?

呜呼,士生斯世,而尚何以求圣人之学乎!尚何以论圣人之学乎!土生斯世,而欲以为学者,不亦劳苦而繁难乎!不亦拘滞而险艰乎!

呜呼,可悲也已!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吾谁与望乎?

王阳明心学浅析(十一)——只有无我,才是真我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正心读书会,感恩!

王阳明心学浅析(十一)——只有无我,才是真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