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掺和料对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

 一克拉的幸福6 2017-06-08

0 引言

回弹法是瑞士工程师施密特发明的一种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目前已经在结构工程验收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是利用回弹仪对混凝土的表面硬度进行检测,从而推断出混凝土的强度数值。据相关研究表明,混凝土的表面强度与其自身的抗压强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弹力的作用下,回弹仪的弹击会直接落在混凝土的表面上,其产生的弹回高度会随着混凝土的表面硬度而成比例变化。所以可以以回弹仪的回弹值为依据,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测算。需要注意此种算法有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混凝土在接受检测时的表面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以及由于遭受冻害、化学侵蚀、火灾、高温损伤的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宜采用回弹法对其强度进行检测。此外,回弹检测结果可能会受检测设备、操作人员水平、天气情况、掺和料、外加剂等影响。因此,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回弹法的应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其他影响因素最低的试验条件下分析矿渣粉与粉煤灰不同掺量对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1.1 原材料

1)粉煤灰:长乐华能电厂F类Ⅱ级粉煤灰,物理指标见表1。

    (2)矿渣粉:S95级矿粉,比表面积436kg/m2,流动度比101%,密度2.92g/cm3,活性指数7d为82%、28d为105%

3)粗骨料:含泥量0.7%,泥块含量0,针片状颗粒含量3.2%,压碎指标值3.8%,5~25m m 连续级配。

4) 水泥:试验用的水泥来自炼石水泥厂的P.O 42.5水泥。

5)河砂:闽江砂,试验测得含泥量为1.5%;泥块含量为0,表观密度为2670kg/m3,堆积密度为1620kg/m3,细度模数为2.4的Ⅱ区中砂。

1.2 试验方法

1)试件制作。试验选取在福州恒信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成型C40混凝土试块,混凝土基础配合比为:水胶比为0.39,砂率为40%,减水剂掺量为1.8%,胶结料∶砂∶碎石∶水∶减水剂=482∶691∶1036∶183∶8.7(单位:kg/m3)。胶结料为水泥、粉煤灰和矿渣粉。配合比详见表1和表2。试块拆模后采用模拟施工现场的自然养护条件,在28d,60d,90d,180d,360d五个龄期点分别测试混凝土试块的碳化深度值、回弹值、抗压强度值。

2)回弹法试验。本次实验采用H T225混凝土回弹仪为试验仪器,在混凝土试块达到相应龄期后,安放在压力试验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侧面朝外,加压至80kN左右夹紧。用回弹仪在试块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回弹8个点,计算平均回弹值。所有的检测标准均参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中的规定进行。

3)强度试验。依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0081-2002)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见表2、表3)。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本文研究了单掺不同掺量的粉煤灰及双掺粉煤灰与矿粉作掺和料的混凝土对混凝土碳化值、回弹值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具体结果详见图1~图6。

        根据以上图标数据,可以很明显地得出如下结论:①掺和料的掺入量越大,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越大。在20%的掺量时,碳化深度值出现较为明显的拐点。碳化深度值随着龄期的增长,碳化深度不断的加剧。这是因为粉煤灰,矿粉等掺和料与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C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降低了混凝土的碱度,令混凝土更易于碳化。②粉煤灰的掺入量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粉煤灰掺量低于20%时对混凝土

60d龄期以上回弹值,抗压强度值影响不大。当掺量超过20%时,60d以上龄期强度一样出现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掺量不超过20%时,粉煤灰由于微集料效应填充了混凝土,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了表面硬度。当粉煤灰掺量超过20%时,掺量的提高致使填充效应慢慢达到极限,混凝土浆体总孔隙率随着掺量增加而增加。另外,胶凝材料总量中水泥熟料含量相对较少,熟料水化生成的Ca(OH)2量也较少,早龄期混凝土中水化产物相对减少,硬度也相应降低。③对于28d强度的提升,矿粉较粉煤灰好,矿物掺和料的提高更有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矿粉的颗粒细度比粉煤灰细,使水化速度较粉煤灰快,且矿粉中活性成份较粉煤灰多且活性高于粉煤灰。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泵送混凝土使用的普及,回弹法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其主要是利用回弹仪对混凝土的表面硬度进行检测,从而推断出混凝土的强度数值。但是泵送混凝土就有很大的流动特性,会导致砂率增加,又因为有相对较厚的砂浆包裹层,最终会影响回弹检测的准确性。所以在应用回弹法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时,必须要合理选择掺和料及水胶比得配比,选择最优的掺和料配比,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提升回弹法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王大勇. 复掺粉煤灰矿渣粉混凝土配合比的抗碳化参数检验及其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研究[J]. 商品混凝土,2012(11):27-31+40.

[2] 杨永敢,张云升,刘国建,等. 矿物掺和料混凝土早龄期回弹法测强曲线的试验研究[J]. 硅酸盐通报,2015(03):609-614.

[3] 王健. 论回弹法在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监管中的作用[J].福建建材,2013(03):22-24.

[4] 林树勋. 泵送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回弹法检测误差分析[J]. 福建建材,2013(04):17-19.

[5] 陈松,张力. 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误差原因分析[J].建筑技术,2015(S2):98-1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