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高考士子们的科举之路:欢喜相随,既喜且悲

 老刘tdrhg 2017-06-08
2017-06-07

我国自隋朝开风气之先,实行科举取士,这使得无数寒门学子“喜登龙门”有了出路,无需达官贵人,无需簪缨史书之家,只要你学习好,就有机会出将入相,一千多年间历朝历代上演了多少科考悲喜剧呀!

一:反应正常型:唐宋八大家里面的著名人物,如韩愈、柳宗元,两位是同年进士,即公元792年及第,二人水平很高,考中在意料之中,所以也没太激动。但二人命运并没有因“考上大学”而立马发生质的改变。韩愈因为受到冷遇还发了牢骚,给当时的宰相写了三封信,即著名的《三上宰相书》;柳宗元因为受到政敌排挤,一生的仕途均不太如意!宋朝的八大家之一苏轼名满天下,他的科举之路亦很顺畅,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一炮走红,另一位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为了避讳嫌疑,故意将苏轼此文录为当年科考第二名!东坡先生好委屈哦。

二:反应激烈型:大诗人孟郊比韩愈大的多,但考上的晚。考了好几次”,公元796年他已经46了,当时差不多算“老年”了终于进士及第,孟郊就特别激动,写下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还有一位清朝人士,范进,中举后反应太过激烈,就疯掉了,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入选本故事。

三:忧郁郁闷型:唐代诗人张继落榜后,心情郁闷,不敢回家,游荡到了苏州,一日投宿于寒山寺旁的客船。便有了这首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四:冷嘲热讽型:清朝著名的蒲松龄先生屡试不第,回家后就愤愤不平,通过文字对社会事进行冷嘲热讽,这才让我们后人有机会享受到《聊斋志异》的鬼怪世界。

五:疯狂报复型:唐末的黄巢也是屡试不第,他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到了极致,以武力来推翻这个唐朝统治阶级,“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在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过了当皇帝的瘾,也算对得起落第之痛了!

俱往矣,今日之学子比古之士子幸福多了,平常心面对高考。只要你努力了,至于结果么,大概可以“花开花落两由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