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基层税务局如何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承德税源 2017-06-08

在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进程中,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科学有效的税收风险监控分析机制,对于强化税收风险管理指引,提升税源管理针对性,推动税收风险战略实施及其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税收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强化税源控管,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当前应该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税收风险管理是税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在要求。税收风险管理一般是指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对纳税人涉税活动中存在的引发、增加税收风险的各种风险信息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科学评定纳税人涉税风险度,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形成的情形,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以实现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为后续税源管理加工、传递税收风险信息,为其进行税收风险的识别、评定、应对以及监督评价等税收风险管理活动提供一系列支撑。

二、当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税收风险的不确定性,对基层税务机关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而言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和挑战。当前,地税务机关对风险管理在理念定位、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欠缺,充分认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原因尤显必要。

(一)存在问题

1.涉税风险的警示作用不明显。随着依法治税工作的不断深入,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明显增强,纳税人欠缴税款大多数是由于不懂税收政策造成的。税务机关在实施风险管理时,更多地是依靠单户检查评估的方式,由于税务机关人少户多,不能充分发挥风险警示提醒和纳税辅导的作用,从而使大多数的纳税人游离于检查评估的监督之外。

2.纳税评估的效率有待提高。税源管理机构开展纳税评估往往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而较少采用税务约谈的方式。多年的税收专管员制度,使基层税务人员形成了惯性思维,风险应对人员接到任务后,往往选择采用实地检查的方式,有些能够通过税务约谈方式就能消除的疑点,也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影响了工作效率。

3.税务稽查应对风险比例少。当前的稽查选案,由于考虑到稽查考核指标、稽查入库税款金额等原因,大多是以纳税人的收入规模、行业确定,并没有根据纳税人的风险等级确定。加之税务稽查取证的要求高,每年通过稽查应对的风险比例较低,使得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   

4.风险应对的质量有待提高。从风险管理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原来管理员的大部分执法责任转移到了风险应对人员身上,加之部分人员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风险应对的质量。

(二)原因分析

1.风险评估模型不全面,造成风险识别不完全。基层税务机关实施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目前的风险评估模型仅限于固定税源以及一些简单的风险评估模型,由于经济多元化及各行业自身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建立比较全面的风险评估模型,影响了风险应对的针对性。

2.风险评估模型不科学,造成风险疑点不真实。尽管税务机关逐步建立了一些风险评估模型,但从风险推送后反馈的应对结果看,一些风险评估模型及风险指标的预警值不尽合理,难以准确捕捉税源监管过程的漏洞,风险疑点有失真实。

3.风险应对缺乏有效控制,风险消除不彻底。目前风险管理机构实施风险管理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风险管理的过程缺乏科学、规范的控制,加之风险应对的考核奖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致使一些涉税风险疑点并未真正消除。

三、基层税务机关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机构人员配置,从专业分工更加清晰、征管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征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征管方式方法更加先进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税收风险监控分析机构编制和人员配置问题,以培养兼具理论水平与实战技能的风险管理团队为目标,将各自独立、分布松散的业务骨干选拔到风险识别团队中,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梯队。通过对内部、外部涉税数据开展税收风险防范指标分析和数据评估,从上至下进行风险任务的分层解剖,系统性地开展纳税评估、涉税调查、催报催缴和税务稽查等风险管理。建立税收风险监控分析中心机构,形成风险防范、日常管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整体联动、全程监控,为风险监控分析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二)完善信息管税机制。一是认真落实涉税信息采集制度,严把数据入口关,规范数据采集工作。完善征管数据审核审计系统,加强对采集数据的审核,提高数据质量,促进税收风险监控分析工作有效开展。二是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税工作,明确第三方涉税信息相关部门的职责义务、信息内容、提供时限、保密要求、使用权限、违规处罚等内容,打破部门壁垒,为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政府牵头的公共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与地方多部门信息交换与共享。三是改进和完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提高税收风险监控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挖掘风险信息、分析历史数据、汇总人工经验、提炼案例特征等方式,寻找各类风险指标与风险发生可能性之间的逻辑关系,完善风险指标框架结构,为有组织地分工采集、提炼作用于各税种、各行业的基础风险参数和目标风险参数奠定基础。

(三)促进风险管理层级化。在按照规模、行业、事项对税源进行分类的同时,引入税收风险指标的参照系数,科学确定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将有限的征管资源应用到税收风险最大的纳税人上。根据税收征管程序和风险管理流程,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合理分工,从而形成以规模管理、行业管理和风险管理为主要特点的税源分类模式。在风险管理操作层面,将全系统的风险应对分为县局和税源管理分局两个层级进行。县局层面主要针对全局性的、方向性的风险进行操作,对全县风险数据的完整性、逻辑合理性进行审核,建立统一的后台技术支撑,确定风险数据的等级、类别、规模、推送应对的部门以及处理方式,确定风险数据的推送方式、频率及各环节完成时限,并运用风险管理平台推送至相应部门。基层税源管理局侧重于对县局推送的风险任务开展具体应对和处理。按照分级风险管理机制,形成风险指标和任务数据的产生处理办法,应用系统分析风险基础数据,设计风险管理任务模板,进而将分析结果纳入风险管理平台,生成风险待办任务,通过具体应对处理形成上下联动的风险防控体系。

(四)提高绩效考核科学性。建立落实反馈机制,明确考评内容,统一考核评估标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等考评手段等,加强对各层级、各部门、各环节风险管理的综合效果、风险处置措施执行情况及效益的跟踪检查、监督和分析评估,准确掌握实际状况,按照不同的岗位职责建立岗职匹配的绩效考核制度,从风险应对的数量、结果以及风险识别差异等多个方面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以提高风险应对的质量和效率。并以此作为进一步调整、改进和完善风险监控分析运行机制、方法措施以及相关风险指标和参数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阿克苏地区地税局 魏文政 胡嘉华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