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比南山”竟然出自这座山!

 翠谷叠泉 2017-06-08

云门山位于青州古城南2公里处。其山阴处有一个巨大的摩崖石刻“寿”字,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据辞海记载 “寿比南山”就是出自青州云门山。

“寿比南山”竟然出自这座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登云门山,不算青州客。”到了青州,一定要去云门山看看。

车子驶入停车场,远远地望见一个四柱三门的牌坊,这便是云门山的山门了。山门为仿古建筑,金黄琉璃瓦覆顶,匾额上“云门山”三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

过了山门,有千余级石阶直达山顶。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偶然巧合,从山门到石刻大“寿”字的石阶恰好为999级,久久长久,寄寓着延年益寿的美好祝愿。石阶修得很科学,每上二三级台阶,就有一小段平路,这样边爬边让小腿缓冲休息,上山下山都不会太累。

“寿比南山”竟然出自这座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登山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两重檐五重梁的高亭,名为“观寿亭”,据说这里是观赏“寿”字的最佳角度。亭内有6个石鼓形的凳子,是用青州特产青刚石制成的,上面分别刻有貂蝉、西施、李清照、王昭君等古代美女、才女的形象,雕工细腻,线条流畅。登山至此,观看一下“寿”字,顺便歇歇脚,登山的劲头就更足了。

“寿比南山”竟然出自这座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离观寿亭不远处的石制建筑是云门山的山神庙,虽然庙很小,但里面住的却是云门山的主人“山神”。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然这庙也不在大,有神则灵。

顺着山路往上走,只见路边好多松树杈上都放满了石头,让我觉得万分好奇。朋友解释说,这在青州叫“压松枝”,“松枝”谐音“送子”或“孙子”,很多老太太抱孙心切,希望家里早添人丁,就到山上的送子娘娘前求拜,下山时捎一块石头放在树杈上,以期来年可以抱上孙子。还有人会折一小段松枝,插在耳后或头发上,说是“下山戴松枝,回家抱孙子”。

“寿比南山”竟然出自这座山!

拾级而上,便来到了望寿阁。望寿阁建在云门山最北端的突出部,三面悬崖峭壁,是云门山的风水宝地。置身阁中,仰望南山,恰好望见“寿”字,故名望寿阁。望寿阁道院中的西厢房为拜财神的地方,香火甚旺。

“寿比南山”竟然出自这座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到云门山,不得不看“天仙玉女祠”。它是云门山上最古老的建筑,最初是蒙古包式,元朝时改建为道士帽式,为石质无梁双拱建筑。据说这种石质无梁结构建筑在全国仅有3处。

山顶有巨大的洞穴,南北贯通,远望如高悬太空的明镜。每逢夏秋季节,云雾常穿门洞而过,景色非常壮观,人们称此景为“云门”或“云门仙境”,云门山即因此而得名。

“寿比南山”竟然出自这座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山阴有隋唐石窟造像5处,石佛272尊,历代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的题刻、碑碣,遍布云门山摩崖。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一个巨大的石刻“寿”字。史料记载,这个“寿”字为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九月初九所刻,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细观此“寿”,只见其字形端庄大方,笔法古朴苍劲,虽千凿百斧雕成,却不露分毫痕迹,堪称书法石刻艺术的瑰宝。(亓凤鸣)

编辑:马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