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医精诚

 闲品落花 2017-06-08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各种问题不断,两年前在朋友的指引下慢慢接触到了中医,受益良多,特别是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方面有非常大的转变。
年前,母亲告诉我她的面部痉挛越来越严重了,她听说某朋友的一个亲戚和她同样的情况,在省城某医院打了一种针后,症状改善很多,且疗效可以维持半年,她春节之后也想去看看。我连忙答应,但暗自思量着:倒底是什么药那么神奇,为什么其疗效只能保持半年。另外自己从没去过这家医院,在哪个位置都还不清楚,还是有一点点惆怅。
后来母亲打听清楚了那位朋友的亲戚注射的是“肉毒杆菌”。我立即掏出手机百度一番,了解到肉毒毒素是种神经麻醉剂,能使肌肉暂时***。看完资料后,决定还是带母亲去看中医。经过两年中医的熏陶,对中医的整体辩证思路非常认同,同时想起中医普级学堂介绍的湘医,曾老师、陈老师笔下的湘医让我敬佩得五体投地,一直就想去拜访。不过目前只知道该医生在湘潭,具体地址还不清楚。怎么才能找到这位日诊百余人的湘医呢?
幸亏身边有一个爱好中医的好友,她老家是湘潭的,此友最大的特点是热情心细人缘广,很快就帮我打听到了该湘医的诊所地址,我兴奋至极,可考虑到此时还是正月,春寒料峭。带着老人家出去看病,万一挂不到号,不但会白白耽搁一天,而且还容易受寒,另外还怕母亲对我失去信任,对医生失去信心,因为在老人家的潜意识里,大医院里的专家更权威。于是,请老公找了一个朋友帮我提前一天去挂号。这个朋友人也很热心,冒雨驱车按我给的地址找到了这家诊所。可能当天还没有过正月十五,又或是雨天下午的缘故,老公的朋友到达诊所的时候,诊所看病的人不多。他转告我们:“不需要提前挂号,看病当天过来登记就行。诊所装修简单,不太引人注意……”。老公听到后慎重告诫我有病就应该去医院,别瞎折腾。我笑了笑,没搭理他。
正月十四,我和母亲赶了个早,8点不到就到了诊所,见到了内心景仰的老中医,心里那个高兴和激动真是难以言表。73岁的老中医精神抖擞,面带微笑地接诊了我们。他一边听母亲介绍病情一边把脉,接着要母亲做了闭眼等几个简单的测试动作,然后爽朗地说:“看来还不是属于特别严重的那种,可以治疗好,大概要两个月的时间。”听到这一句话,我为之一振,不仅是为母亲不太严重的病情感到高兴,更是被老中医的诊疗风格折服。母亲的这个病已经有一二十年的病史了,也看过一些医生,但效果不太明显。更麻烦的是在母亲的心里,她这个病特别严重,难以治愈。老中医的这一句话就能给她足够的信心,并且他还明确地告知我们大概的治疗时间,果然不同凡响。母亲又告知老中医一些其他的病情:“觉得心脏很紧,像布包一样”,没想到老中医问母亲,大概是哪个位置,母亲指出具体的部位,老中医说,心脏的位置是在左上方,这是胃。我有点懵了,因为以前听母亲的描述,我也一直以为她是心阳不足,没想到原来病人的描述不一定是精准的。
很快,处方就开出来了,坐在老中医身边的弟子动作特别麻利,把处方打印出来之后交给老中医核实签字,整个过程非常严谨。老医生的诊断结果是“肝郁脾虚(面神经炎)”,医嘱很简单:“第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只有这个我没法帮你,另外饮食要清淡。”他老直爽的话语中不乏幽默。然后,老中医还要其弟子给母亲弄了一些药粉,用纸卷起来,塞在一只鼻孔里。这一招让我也觉得很神奇,感受到了内外兼治的思路。以前参加过中医普及学堂的山林班,听曾老师介绍过山苍子等植物籽粒有清香醒窍的作用,也亲自闻过,那种香味至今还难以忘却。母亲鼻孔塞了药粉后,就一个劲地打喷嚏,接着就开始流鼻涕……
然后我也挂了号让老中医帮我调理身体,顺便跟他多聊几句,老中医得知我参加过中医普及学堂的山林班很感兴趣,特别是提到曾老师和陈老师时格外开心,指着旁边的位置说道:“曾老师前一段时间就是站着这个位置看我诊病,一站就是一整天”。
因为平常上班没有时间煎药,就决定在诊所煎药,趁着等药的时间站在旁边看老中医诊病,也见识到了什么叫日诊百余人。当天上午11点多的时候,老中医就已经看了60余位病人。老中医的夫人也在诊所帮忙,她近70岁皮肤紧致,白里透红,完全看不出其真实年龄。这时候我想起自己拜读过彭鑫博士的一本书《伤精与养精康复之道》,彭博士在书中谈到了他总结好中医的标准,第一点是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第二点是一般来讲开药不贵,第三点是遇到困难家庭,免收诊费甚至药费。因为初识老中医第三点我还不清楚,但是第一点和第二点是完全符合。老中医的身体健硕以前在中医普及学堂的文章中了解过,但是真正见到老中医和他夫人,感受更为真切。诊所收费不贵,而且处方公开。所以第一次的湘医求诊我真是带着满心欢喜离开的。
一个多星期后,带着母亲去复诊,那天是下午,来诊所里看病的人很多,我们一边等待一边看着老中医看病。一位病人,脚重,月经一个月来两回,量少,小肚子冷,口里异味。老中医分析说,小肠郁结;一位小孩,拉稀,消化不良,晚上睡觉喜欢趴着,老中医说他是肠胃不好,建议禁食,尤其是不能吃零食,喝米汤加少许盐、糖;一位中年斑秃患者来就诊,老中医问他生活是否有规律,是否经常熬夜,分析说大部分斑秃患者跟生活不规律,情绪不好等有关,说他气血不匀,要他少吃烟、酒、槟榔;一位年龄较大的妇人,一直在那等了大半天,轮到她的时候,她不愿意看,要等着最后看,她担心现在人多,老中医看得不够仔细致,后来老中医再次叫她,她还是要再等到后面一点再看,老中医诊断她患的是神经功能症,开了逍遥散和温胆汤加减;还有一位抽动症的小学生,有鼻炎,总是眨眼,睡觉打鼾,老中医分析是肝脾的问题,嘱咐小孩少看电视,远离电子产品;轮到母亲看病的时候,老中医问:“怎么你女儿没有陪着过来”,我站着后面微笑着和他老人家打招呼。母亲服了上次开的5副药之后,面部抽动没有那么严重了,原来抽的时候嘴角歪得特别明显,现在没有那么明显了。老中医说母亲脸色比上次好多了,我不得不佩服老中医的记性。开完方后还亲自帮母亲在鼻孔塞了和上次一样的药粉卷。这次我在诊所呆了将近一个下午,有两点感受。一是感受到了老中医的敬业与谦虚,他总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非常亲和,另外还说自己不太会讲话,讲话直,叫病人别放在心上。另一个是现代人的肝郁的情况特别多,老中医有很多方子里都用到了逍遥散。老中医总是劝告病人:饮食要清淡,心情要好,另外人要站直,(身体)要放开,(思虑)要放下。
春天天气变化快,母亲一不留神就感冒了,咳嗽厉害,正好上次在老中医那里开的药也服完了。于是又带着母亲去找老中医。这是个周五的上午,到达的时候发现老中医自己也有点咳嗽,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把痰吐到旁边的垃圾桶,坚挺的身影中透出一丝疲惫,不过声音依然那么清脆,思路还是那么清晰。一些世俗的疑问在头脑里冒了出来:“老中医已忙碌了将近一个星期,自己感冒了都在坚持坐诊,这为的是啥呢? 为名为利?可这些东西老人都不缺了呀!”老中医的诊所是周一到周六营业,每天在诊所的工作时间都是八个小时以上,而且天天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看诊百余名病人,喝口水上个厕所都要挤出时间,这种工作强度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都难以承受的。我们这次虽然也来得比较早,但是诊所里已经坐满了病人。轮到母亲看病的时候,我告诉老中医我听了他的在千聊上的讲座,觉得讲得特别好,他谦虚地说自己讲得不好,普通话不标准,第一次讲还是有点小紧张,这个系列课程共有四次课,后面两集是临床辩证。另外他与其弟子在谈话还说到本来昨晚准备写一篇文章的,结果又没有写成,言语中有点自责。在短暂的接触中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惜时如金,内心自叹不如。老中医帮母亲开了方之后,要我去旁边药店买支金霉素软膏,我和他弟子都愣住了,买这个干啥呢?他告诉我们,他上次帮我母亲在鼻孔塞药粉卷的时候发现那个药粉容易掉出来,他回家想到挤点金霉素软膏到药粉上就可以粘住药粉,防止药粉漏出来。老中医是多么善于观察和思考呀!在回去的途中,我回想起诊所里来来去去的病人,上午的疑问顿时有了答案,医者仁心,老中医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为的是都是这些病人呀,他带病坐诊,因为他心里装的都是病人,如果他今天不坐诊,估计又会有上百余名的病人多受疾病折磨……。

第四次求诊是雨天,雨下得非常大,我们大概8:40左右到的诊所,老中医已经看了17个病人了,母亲已经排到了33号,一个小时不到看了这么多病人,再次说明老中医看病效率之高。我还是默默地站在旁边看着他诊病,不敢打扰。后来他发现了我,见我有兴趣,要我拿根小板凳子坐到他后面看,我真是受宠若惊,特别感恩。从广西桂林来了一对父子,孩子9岁,不爱坐,咳喘,睡眠不好,孩子思维敏捷,但是易烦。老中医说此病可以治好,主要是肺气问题,肺气不降。其父也晚上睡眠不好,吃饭尚可,大便好,老中医问他做什么工作的,那位父亲回答平常工作用脑比较多,老中医判断是肝郁脾虚,交待他说需要多放松,另外分析他家里伙食可能有问题,交待要多吃炖菜,少吃炒菜。并谦逊地说:“我不一定会看(病)”。他们离开时又嘱咐他们,饮食要清淡,心情要舒畅,要适当运动。后面来了一位中年男子,大肚便便,自述痰多,湿气重,吃饭正常,需要睡,血压高,有痔疮,大小便正常。老中医跟他说,脾湿生痰,建议吃素,饮食清淡,应酬太多了……,老中医话不多,但是句句都很中肯,而且能切中要害。他具有极强的观察力,平均每位病人看病时间也就三四分钟,但是这三四分钟他就能从望闻问切中发现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各种问题,并提出合适的建议,或者甚至和病人开上一两句玩笑,病人也觉得很放松。轮到母亲了,母亲反馈:神经面瘫继续好转,但平常大便还是有多次,胃凉、怕冷,脖子头易出汗……,老中医分析心肾不交,脾肾阳虚,然后开方。离开时,我把伞放在诊所的一个角落里,忘记带了,被细心的老中医看到了,提醒了我。我也越来越明白老中医看病效率为什么那么高了,因为从病人走进诊室那一刻起,老中医就已经开始观察了,病人姿态、举动、言语他都看在眼里,并从中获得了不少信息。
作为一名湘人,为家乡有这样的好中医感到骄傲。我将这几次陪母亲求诊的经历做个简单的记录,一是希望是通过文章传播湘医的精神——大医精诚;二是激励自己以及与自己一样爱好中医的朋友向湘医学习,因为无论从事哪一行,都需要有湘医这种精进与谦诚的精神。由于文笔笨拙,写得不好的地方敬请谅解与包涵。最后借此机会向中医普及学堂的曾老师、陈老师,大厨、阿玲老师、蒙群老师等大爱人士问好,去年暑假带着家人参加山林班,收获太多,无比感恩!
株洲蜗牛
201704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