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茯苓丸详解2

 主动and平和 2017-06-08
热解毒活血

消痈。治肺痈,配苇茎、冬瓜仁,如苇茎汤;治肠痈,配大黄、牡丹皮,如大黄牡丹汤,亦

可配红藤、败酱草、冬瓜仁等同用。此外,桃仁还可用治咳嗽气喘,有止咳平喘作用,常配

杏仁等同用。

历代医家论述:综论桃仁主要功用及主治:?《伤寒明理论》:“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

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桃仁之甘以缓肝散血,故张仲景抵当汤用之,以治伤寒八九

日,内有蓄血,发热如狂,小腹满痛,小便自利者。又有当汗失汗,热毒深入,吐血及血结

胸,烦躁谵语者,亦以此汤主之。与虻虫、水蛭、大黄同用。”?《用药心法》:“苦以泄滞

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又去血中之热。”?《纲目》:“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

润燥活血,宜汤浸去皮尖炒黄用,或麦麸同炒,或烧成性,各随本方。”?《本草经疏》:“夫

血者,阴也,有形者也,周流乎一身者也,一有凝滞,则为癥瘕,瘀血,血闭,或妇人月水

不通,或击扑伤损积血,及心下宿血坚痛,皆从足厥阴受病,以其为藏血之脏也。桃核仁苦

能泄滞,辛能散结,甘温通行而缓肝,故主如上等证也。心下宿血去,则气自下,咳逆自止;

味苦而辛,故又能杀小虫也。”?《药品化义》:“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若连皮研

碎多用,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

以其舒经活血行血,有祛瘀生新之功,若去皮捣烂少用,人大肠,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

以其濡润凉血和血,有开结通滞之功。”?《冯氏锦囊》:“此(桃仁)与杏仁润肠功同,但杏

仁治气秘,桃仁治血秘,虽云苦以去滞,甘以生新,然究竟破血之功多,而益气之力少,但

走血分而性滑润,佐麻仁、当归以治燥结如神。”

牡丹皮

4(牡丹皮 牡丹皮又名牡丹根皮、牡丹皮、丹根。始载于《神农本苹经》,为毛茛科植

物牡丹的于燥根皮。性味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 ?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善清营分、

6/18页
血分实热,功能

清热凉血、止血。治温病热人营血,破血妄行所致发斑、吐血、衄血,常配水牛角、生地、

赤芍等药;治热毒发斑常配栀子、大黄、黄芩等;治血热吐衄常配大黄、大蓟、茜草根等药,

如十灰散;若治阴虚血热吐衄常配生地黄、栀子等药。?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

无汗骨蒸。本品性味苦辛寒,人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

生地黄、知母等药。?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本品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治血滞

经闭痛经常配桃仁、川芎、桂枝等;治跌打伤痛可与红花、乳香、没药配伍。?痈肿疮毒。

本品苦寒,清热凉血之中,善于消瘀散痈。治火毒炽盛,痈肿疮毒,可配大黄、白芷、甘草

等;治瘀热互结之肠痈初起可配大黄、桃仁、芒硝等药。

历代医家论述:《本经》:“主寒热,中风瘛疭、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

脏,疗痈疮。”《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药性论》:

“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日华子》:“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

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女人冷热血气。”《珍珠

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蒸热。”《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

血分之热,堕胎。”《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赤芍

5(赤芍 又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始载于《本经》,为毛莨科植物赤芍


或川亦芍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还楦尉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奏凉

血、止血之功。治温毒发斑常配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等;治血热吐衄常配生地黄、大黄、

白茅根等。?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本品人肝经而清肝火,配荆芥、薄荷、黄芩等药可治疗

肝经风热,日赤肿痛,如芍药清肝散;配天花粉、乳香、银花治热度壅盛,痈肿疮疡。?肝

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本品苦寒人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

7/18页
痛之功,治

肝郁血滞之胁痛,可配柴胡、牡丹皮等药用;治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可配当归、川

芎、延胡索等;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虎杖,或配桃仁、红花、当归等。

历代医家论述:《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癥瘕,止痛,利小便,

益气。”《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

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药性论》: “治肺邪气,腹中痛,血气积聚,通宜脏腑壅气,

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日华子》:“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

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泄血,痔瘘,发背,疥疮,头痛,明目,目赤,胬肉,赤色者

多补气。”《开本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滇南本草》:“泄脾火,降气,行血,

退血热。” 《本草要略》:“泻肝家火。”《纲目》:“止下痢腹痛后坠。”

二、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主治

[功效]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 妇女少腹素有癥块,按之痛,腹挛急,漏血不止,脉涩者,或妇女血瘀经闭,

或经停腹痛,或难产,或胞衣不下,或死胎不下,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

第四节 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

桂枝茯苓丸是张仲景为治妇人癥瘕所设之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方立方之意即为活

血化瘀,缓消癥瘕,用于治疗妇科癥瘕,即子宫肌瘤。若腰膝困倦、白带增多者加怀山药、

海螵蛸、白术、鹿角霜、茜草等;若月经淋漓不断或时来时止者,加生黄芪、白术、熟地

黄、当归、茜草等;若下腹刺痛、血瘀胞宫者,加桃仁、乳香、没药等;若少腹冷痛、得温

则舒者,加炮姜、小茴香、五灵脂、生蒲黄等;若痛无定处者加柴胡、当归、三棱、莪术等。

方中桂枝能温通血脉,调和气血。桂枝与牡丹皮相配,寒温相济,共消瘀滞。茯苓与牡丹皮

一气一血,能调其寒温,而桃仁尤能消散瘀血,溶化血块。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桂

枝茯苓丸具有催乳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及抗雌激素作用,并具有较强的镇痛、松弛子

8/18页
宫平滑肌及抗炎作用,全方共奏调气活血、化瘀消瘕之功,非独子宫肌瘤可用此方,临床上

凡属血瘀证者皆可用本方加减。

第二章 古今医家的论述

一般医家认为,本方为活血化瘀、消积化癥之剂。由于妇人宿有癥病,又受孕成胎,停

经二月,又漏下不止,以癥病妨害胞胎之养,故癥积不去,则漏下不止,而无新血养胎,以

本方缓消瘕块。桂枝温通血脉;茯苓健脾渗湿,扶正养胎;芍药养血和营;牡丹皮、桃仁消

瘀血、破癥积,祛瘀生新,使癥积逐渐消散而新血养胎。

历代医家对桂枝茯苓九条文有三方面不同的认识:认为是癥病与妊娠的鉴别,以及癥病

下瘀止血的治法;认为是妊娠宿有癥病的证治;认为桂枝茯苓丸是下瘕去胎并非下癥保胎。

本方应用范围的历代认识举隅:

《妇人良方》:又名夺命丹。治疗妇人小产,下血过多,子死腹中,以下胎为目的。

《济阴纲目》:改汤名催生汤。治疗产妇腹痛,死胎。

《方舆鞔》:治产后恶露停滞,心腹疼痛,发热憎寒等证;经水不通或寡,经乱。

《方极》:治拘挛上冲心下悸,及经水有变。

《类聚方广义》:治经水不调,时时头痛,腹中拘挛,或手足麻痹,或经期头重眩晕,

腹中腰脚疼痛。又治经闭上冲头痛、眼翳、眼赤脉纵横、疼痛羞明,腹中拘挛者。血淋肠风

下血。

《达生篇》:易名牡丹丸。治胎衣不下,瘀血上冲;又治胎腐腹中危甚者。

《方函口诀》:可活用于瘀血所生诸证。加甘草、大黄治肠痈;加大黄、附子,治血沥

痛及打扑疼痛;加车前子、白茅根,治血分肿及产后水气。

本方的衍方:

《证治准绳》:牡丹散,原方加大黄、生地黄、当归、白术。治经水不利,脐腹疼痛,不

欲饮食者。

《产育论》:桂苓黄汤,原方加大黄。治产后玉门不闭、会阴破裂、恶露不下、腹胀痛。

中 篇 临床研究

第一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

9/18页
一、高黏滞综合征

高黏滞综合征,是一个病理生理的综合概念,是山一个或数个血液黏滞因素升高所致的综


合征。本征墓丶员硐质俏?氛习丛谖?费髦谐鱿盅赴嘈栽黾樱?ㄓ? 微栓子的形成或者其他凝血产物等。同中医血瘀证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是临床上常见的一


种并发症,例如在各系统疾病中出现高黏滞综合征,均可使病情加剧。

[临床应用]

贾晋卯临床将桂枝茯苓丸改为汤剂应用,血瘀证比较明显的加三棱、莪术、乳香、没药

等。患有糖尿病的病人,着重加些滋阴的药物如地黄、天冬、麦冬、花粉等,由于情绪应激

加些理气疏肝之类如香附、郁金、延胡索、柴胡等,治疗高黏滞综合征50 例,对50 例病人

治疗前后血液黏度进行了对比检查,结果为:治疗前一项异常的是 100,,两项异常的 41

例,占82,,三项以上异常的37 例,占74,;治疗后,—项异常的32 例,占64,,两项

异常的11 例,占24,,三项以上异常的7 例,占14,。

二、心悸

心悸足病人自觉心小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七情所伤、感受外邪、

药食不当等使瘀血内生,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火所养导致病人心悸不安,胸

闷不舒,心痛时作。

[临床应用]

骆淑媛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药用:桂枝12g,茯苓15g,赤芍12g,桃仁6g,红花6g,

党参15g,黄芪15g,远志10g,丹参9g,降香10g,炙甘草10g。每日1 剂,水煎服。治疗

心悸,效果显著。

[病案举例]

黄某,女,58 岁,因心悸反复发作2 年、加重1 天于2004 年9 月15 日初诊。患者近2

年来常于劳累或受凉后自觉心悸、头晕、乏力,偶感胸闷,休息后缓解。昨日因劳累上述症

状加重,心悸持续不解,故特来求诊。诊见:心慌,乏力,气短,时感头晕,精神差,体力

明显下降,面色苍白,舌淡暗苔薄,脉细结代。急查心电图示:室性心律不齐、心肌缺血。

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心阳不足、心失温养、心脉血行失常。治以温通心阳、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