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孕期出血与安胎……

 hzq114 2017-06-08

王小姐怀孕10周了,傍晚冲凉时感觉小腹发胀,并发现下身有少许淡红色血丝。由于接受过孕产知识教育,她想到情况可能不太好,于是立即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诊断为“先兆流产”,必须住院安胎治疗。在医院经过2周医护精心的治疗,王小姐的出血症状消失,顺利出院。

那么孕期出血是怎么回事呢?又该如何治疗呢?

阴道出血是怀孕期间很常见的症状,它可以发生在怀孕的各个时期,造成出血的原因也多种多样,需要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所以,在怀孕期间一旦出现出血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尽可能保留出血的护垫,以便医生估计出血量。


早孕期出血


 在所有准妈妈中,大约20-30%有过早孕期出血的症状,其中50%最终可以顺利地产下健康的宝宝。

造成早孕期出血的原因可能有:

先兆流产:所谓先兆流产是指有流产的征兆,并不一定会发生流产,表现通常是阴道的少量出血。孕酮不足是可能的原因。这时孕妇应该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同房、便秘、精神压力,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遵循医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孕激素保胎。上述王小姐就属于这类病例。

难免流产:如果先兆流产进一步发展,流产无法避免,我们称为难免流产。难免流产通常出血量会比较大,与月经量相当或者更多,大多会伴有腹痛。如果阴道排出肉样的组织,那可能就是流产的胚胎,应该收集起来带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至于难免流产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与宝宝本身的发育异常有关,可以认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胚胎停育:即宫腔里的宝宝停止发育,常常会出现阴道出血,大多依靠超声诊断。在怀孕8周后没有胎心搏动,常常意味着胚胎停育。一部分停育的胚胎可能会自然流产;但也有一部分会一直停留在宫腔里,这种情况也需要清宫,否则可能会引起感染、大出血。

异位妊娠:当胚胎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称为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近年来,由于剖腹产增多,剖腹产瘢痕处妊娠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也就是胚胎种植在剖宫产的瘢痕处。随着胚胎的生长,可能会引起局部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除了出血以外,腹痛也是常见的表现。

着床期出血

 胚胎附着到子宫内膜的过程(即着床)可能会伴随点滴出血,这是生理性的,通常出血量非常小,可持续数天。
  除了上述常见的原因,还有一些可能引起出血的原因,例如宫颈病变、宫颈息肉等。



中晚孕期出血

如果中晚孕期,尤其是怀孕28周后出现阴道出血,孕妇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其间应该减少活动,观察出血量、宝宝胎动变化以及有无腹痛等症状。

可能的原因包括:

前置胎盘:正常胎盘附着子宫体部和底部,如果怀孕28周后,胎盘附着的部位过低,接近或者覆盖了宫颈口,就称为前置胎盘。医生会通过B超来判断胎盘的位置,是否因前置胎盘造成的出血。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胎盘和子宫都在不断长大,它们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即使早期B超提示胎盘位置低,也有大约90%到晚期会上移到正常部位。

 胎盘早剥:也就是胎盘在宝宝出生前就从子宫壁剥离,可能与外伤、高血压、吸烟等有关。如果胎盘提前剥离,对于宝宝和妈妈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孕妇常常会出现严重腹痛,可以伴有腰痛和宫缩,阴道出血有时并不严重。如果剥离的面积较大,宝宝可以在短期内失去血供而危及生命。胎盘早剥虽然危险,发生率却不高。出现这种情况时,医生必须马上进行剖宫产手术。

   除了这些原因,中晚孕期的出血同样可以由宫颈的炎症和病变所引起。

  安胎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孕期出血的原因复杂多样。早孕期出现阴道出血时,准妈妈们通常都会在就诊时询问医生是否需要安胎,这时医生需要分析出血的原因,再做决定。

孕早期出血安胎:

当早孕期出现阴道出血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B超和血液激素水平的测定。另一方面,孕妇也应当适当休息,减少剧烈运动和紧张情绪。说到这里,很多孕妇会以为,休息就是指绝对卧床,不能下地。其实不是这样的,像日常生活、散步这样的活动还是可以继续的。此外,孕妇还应当注意在出血时停止性生活,并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对于安胎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晚孕期出血安胎:

中晚孕期,当出现宫缩或阴道出血时,也需要进行安胎治疗。在排除比较严重、不能继续怀孕的情况以后,医生会给予抑制宫缩的药物治疗。当然,这时休息、保持大便通畅等辅助措施也很重要。抑制宫缩的药物多种多样,临床证明它们对于胎儿也是安全的。不过在中晚孕期安胎情况因人而异,一定要及时就诊。


当孕期发生了出血情况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当尽快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为幸福生育点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