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科普||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十九)

 龙叔文馆 2017-06-09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洛川县境内,总面积5.9平方公里。洛川县北距革命圣地延安135公里,南距古都西安240公里;另距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35公里,距著名的壶口瀑布130公里,距史圣司马迁故里韩城140公里,周边具备良好的旅游环境。

       洛州县为黄土源区,地势北高南低。源面开阔平坦,向东南缓倾。地质公园周边源面最高海拔1136米,是我国黄土源区黄土地貌发育典型地区。沟谷切深在80-140米之间;谷坡较陡,坡度30-60度,受重力和地表地下水作用,沟谷内黄土滑坡、崩塌发育,沟头溯源侵蚀强烈。

       黑木沟谷坡较陡,为“V”型沟谷,两侧滑坡较多,坡面悬沟发育;黑木沟黄土剖面出露清楚,地层连续完整,古土壤层清晰,可比性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外,沟内黄土微地貌发育,如:黄土滑坡、崩塌、黄土悬沟、黄土落水洞、黄土桥、黄土柱、黄土墙等。这些微地貌构造奇特,天然成趣,观赏性强。

       洛川县黑木沟黄土地质遗迹是地质历史时期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是240万年以来地球地壳结构、构造运动和地貌形态演变的真实写照。各时期黄土地层出露齐全,层位稳定,真实记录了第四纪以来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古植被以及重要地质事件等多方面信息,可作为一条标准黄土地层剖面与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层进行对比。

       黄土景观是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侵蚀下形成的。独特的造型,使人陶醉于大自然巧夺天工、美妙绝伦的艺术创造中。保护这些自然景观,可使更多的人认识自然,享受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美好奉献。

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

        易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县与林芝县交界处,主体位于波密县易贡乡。总体呈宽带状展布,长轴方向呈北西——南东 向。总面积为2160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易贡巨型山体崩塌地质遗迹为特色。主要地质遗迹有易贡巨型山体崩塌区、易贡巨型滑坡区、易贡堰塞湖区、易贡藏布——帕隆藏布断裂带与反向河区、茶场与铁山旅游区、冰川地质遗迹区、现代冰川区、峡谷地貌区与次生崩塌滑坡区。

       本地区为深切高山峡谷地貌,造成了明显的气候垂直变化。从终年积雪的高山寒带向下,为高山亚寒带、山地温带、亚热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不同的垂直气候分带。易贡巨型山体崩塌分为发生区与堆积区,崩塌体的体积达3000万立方米,崩塌的最大落差达2580米,滑坡的最大垂直运距640米,最大水平位移为6700-7000米,堆积体方量达到3亿立方米,主要包括高速滑擦痕、高速滑坡特有的喷水冒砂坑、土丘群;以及易贡堰塞湖区遗迹、易贡藏布——帕隆藏布断裂带与易贡——鲁朗走滑断裂构造遗迹、易贡堰塞湖决口遗迹、易贡堰塞湖溃决形成的次生崩塌、滑坡遗迹;古冰川活动遗迹及相应的地质生态环境等。

      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的独特类型是极其少见的。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地形条件是区域乃至全球构造促使整个青藏高原持续抬升的结果,由于组成这一地区的地层多为坚硬耐风化的岩石,且河流沿构造线分布,既易于深切,又有强大的水动力条件的侵蚀,导致地形比高在继续加大,使得斜坡稳定性进一步减弱。这一地区的气候更是独特,其降雨不仅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又存在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及其加拉白垒峰与横断山脉之间的谷地向北伸入,降水量丰富,在受到高山阻挡的区域,形成我国规模最大的海洋冰川群,海洋冰川的冻融一方面加剧了高山地区岩石裂隙的楔劈作用,又增大了河流的流量和对河谷的侵蚀切割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河谷两岸的边坡失稳和崩塌、滑坡的形成与发生。

       由于岩石坚硬,受到断裂构造作用,其裂隙必然发育。裂隙的发育方向亦制约着崩塌的形成,裂隙的连通程度则决定了崩塌发生的频繁程度。断裂构造的长时间作用又使得不断有岩石发生破裂,而给扎木弄沟源新的崩塌创造了条件。

        总之,易贡扎木弄沟巨型崩塌——滑坡是这些独特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所形成的崩塌——滑坡——堵江堰塞成湖——湖水溃决——河谷地形改造——河谷次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链是在别的地区极难见到的。

 资料提供:国土资源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