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两大“法西斯”武装的仇杀:近百万人死于非命

 h0ping 2017-06-09

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南斯拉夫民族算是错综复杂的巴尔干历史的缩影,这些民族虽基本同出一血脉,在语言文化上相互有所关联,但在巴尔干半岛特殊的历史与地理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自一战后,巴尔干半岛上虽然建立南斯拉夫国家,却因为种种差异而使得这个国家粘合的不牢固,甚至于屡次发生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二战两大“法西斯”武装的仇杀:近百万人死于非命

1941年是二战进入白热化的前夕,这年德国为解除攻打苏联的后顾之忧,先是在南斯拉夫培植亲德势力,当这一计划失败后,索性直接出兵南斯拉夫。德军摧枯拉朽般摧毁了南斯拉夫王国政权。入侵南斯拉夫大获成功。

当时属于南国一部分的克罗地亚有一定的亲德倾向,在克罗地亚地区活跃的乌斯塔沙组织又恰恰是法西斯色彩的团体,德国便扶植乌斯塔沙政权建立克罗地亚独立国。究其历史原因,克罗地亚长期属于中欧强权的势力范围,最早的是匈牙利王国,影响最大的是和德意志同族的奥地利—奥匈帝国,这一时期包括天主教在内的各种西来文化大量输入。

南王国政府覆灭后,部分南政府军转移到山区,同当地的一些自古流传下来的民兵武装相汇合。组建了被称为切特尼克的抵抗组织武装,这一部分人主要是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与克罗地亚不同,塞黑历史上与拜占庭的联系更加密切,信仰东正教。历史上由于长期受奥斯曼帝国统治,塞尔维亚的“极端大塞族主义”等思想非常流行,切特尼克组织秉承了这一思想。

二战两大“法西斯”武装的仇杀:近百万人死于非命

自此在二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后,乌斯塔沙,切特尼克两大军事组织也频频在巴尔干山地之中交锋,并做出了不少中二病的举动。

秉承纳粹思想。乌斯塔沙在克罗地亚建立了诸多集中营,有针对性消灭塞尔维亚人与犹太人,最臭名昭著的当属“巴尔干的奥斯维辛”亚茨诺维奇集中营。克塞两族本来存在不少误解与矛盾,眼下新仇旧恨加在了一起。两大组织相互对对方进行无数次暴力打击。

二战两大“法西斯”武装的仇杀:近百万人死于非命

在这样一场惨烈的仇杀中,纳粹德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来自梵蒂冈的天主教神父也是重要的帮凶。纳粹一方面指示乌斯塔沙杀戮塞族人,另一方面却又高调宣布乌斯塔沙的行为“过分了”,同时煽动塞族人仇视穆斯林塞族、克族人,以此搞乱南斯拉夫局势。不少天主教神职人员亲自参与了对塞族人的清洗。

二战两大“法西斯”武装的仇杀:近百万人死于非命

居住在波斯尼亚的穆斯林为切特尼克所敌视。乌斯塔沙便试图拉拢这一特殊的群体,不少穆斯林与乌斯塔沙的克罗地亚人加入了德国党卫军。如第13圣刀师。他们参与了对塞族人的清洗。

二战两大“法西斯”武装的仇杀:近百万人死于非命

巴尔干半岛多山地,因此二战时发生在这里的战斗以山地战为主,部队多轻装上阵,这非常适合切特尼克游击队发挥自己的优势,(南共游击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乌斯塔沙对此恨之入骨,往往集中山地部队进山清剿切特尼克,对战俘也是以残忍的方式格杀勿论。

二战两大“法西斯”武装的仇杀:近百万人死于非命

另一方面,切特尼克也在恣意杀戮克族人,甚至许多穆斯林,切特尼克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前奥斯曼帝国统治时代的反抗起义军,长期与异族间的战争强化了他们的民粹主义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是反法西斯勇士,但是不过是以一种法西斯去对抗另一种法西斯罢了。

二战两大“法西斯”武装的仇杀:近百万人死于非命

切特尼克军建立的初衷是抗德救国,但是多数情况下却是“消极抗德”,积极“反克反共”。进攻南共游击队的次数远多于进攻德军的次数。二战后期更是完全倒向纳粹德国。

二战两大“法西斯”武装的仇杀:近百万人死于非命

切特尼克主张“大塞尔维亚主义”,并进一步极端化。试图吞并历史上塞族人涉足的每一个地方。这个狂热思想使他们难以在多民族的南斯拉夫国家进一步发展壮大。最终被铁托领导的南共游击队击败。

二战两大“法西斯”武装的仇杀:近百万人死于非命

据国外学者的资料估计,至1945年铁托解放南斯拉夫时,乌斯塔沙杀害了约50万塞族人,而切特尼克也杀害了不计其数的克族人。南斯拉夫在二战期间死亡人数在175万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1%,其中有六成死于民族间的自相残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