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春季(37)四种出廊与“副阶”

 nzpeach 2017-06-09


建筑平面上的“出廊”有利于空间组织、增加中间层次,使内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从结构来看,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且柱距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

出廊形式可分为无出廊、前出廊、前后廊和周围廊四种,建筑等级也以此递增。

无出廊:单体建筑前后均不出廊,直接施檐柱,或于柱间做装饰,这种形式多为北方小型建筑或民间小式建筑所采用。


前出廊:身内空间前端施廊柱,由廊柱组成前出廊式平面形式,因历史原因和风俗习惯,院落式建筑更多使用前出廊式结构,如明清时期北方民居的四合院,其正房布置为前出廊者屡见不鲜。


前后廊:在前后布置廊柱,廊柱后施檐柱,檐柱与前后檐墙构成身内空间。现存前后廊式结构,其梁架多见于悬山顶和硬山顶形式。


周围廊:身内空间四周以廊柱围合,形成四面带廊的结构形式,这种平面构造在《营造法式》中被确定为“副阶周匝”。周围廊式在重要建筑和大型寺庙中,常用于歇山顶和庑殿顶式构架。


晋祠圣母殿副阶周匝(新浪博客网友“天地乐逍遥”摄)

副阶

宋代建筑大木作部分,为了加大面积而在殿身廊柱前多一道柱子,称为“副阶檐柱”,两柱之间的空间与梁架称为“副阶”。《营造法式》规定“副阶檐柱”为三等材,而殿身檐柱为二等材,表明“副阶”实际是附属于主体建筑的一个部分。根据《营造法式》规定,“副阶”在规格较高的建筑中使用,多用于殿阁和殿堂,一般厅堂无此部分。但现存建筑已经突破了这一界限,如佛塔,特别是木塔,副阶常见使用。由副阶形成的周匝环绕空间,是区别前后廊的重要特点,通常称“副阶周匝”。太原晋祠圣母殿和山西洪洞水神庙明应王殿均为殿堂式建筑,其副阶具有典型性。

洪洞水神庙应王殿副阶周匝(新郎博客网友“瓶底儿”摄)


【参考文献】

[1]李剑平 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