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列滇史第六章【三】后大理时代的高氏幕府

 金色年华554 2017-06-09

(一)高氏幕府的分封

以高氏还国,大中国结束作为标志。大理开始进入后期阶段。在其后期的8150年政中,进入了极为稳定的“祭由段氏,政由高氏”的情况,大理政权的实际操纵者始终在高氏家族手中。

公元1069年,高升泰死,其子高泰明还位段氏。拥立段正明弟段正淳继位。段正淳以高泰明为相国,执掌政柄,后沿袭成例:

年代

约当帝王

相国

1096-1117

段正淳、段正严

高泰明

1117-1119

段正严

高泰运

1119-

段正严

高明顺

段正严

高顺贞

1141-1150

段正严、段正兴

高量成

1150-1162

段正兴

高贞寿

1162-1174

段正兴、段智兴

高寿昌

1174

段智兴

高贞明

1174-1176

段智兴

高寿昌

1176-

段智兴、段智廉

高观音妙

段智廉、段智祥

高观音政

1212-1225

段智祥

高阿育

1225-1237

段智祥

高逾城隆

1237-1253

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

高泰祥

形式上段氏仍然为国主,世代不替。事实上,一切大权皆归高氏,“赏罚政令,皆出其门”,“诸蛮来贡者,皆先谒相国”,“段氏拥虚位而已”。有鉴于此,大理国人亦然称高氏家族为“高国主”。

为了稳固自己家族的统治,高氏还大分封子孙于诸滇各地,把原南诏时代的中央直辖的重要区域进行再分封,尽管限于资料,高氏分封的情况具体不得而知。但就已有资料,兹分录于下:

威楚(今云南楚雄)

天明六年(公元1102年),段正淳于威楚筑城,封高明量驻守。明量之后,量成辞相退居威楚,子孙世守其地,直至裔孙长寿降蒙古。

姚州(今统矢府,在今云南姚安)

文治、永嘉年间,段正严封高明清为统矢演习,世守其地,子孙相传20余世。

姚安(今云南姚安)

高护隆为布燮,封其子隆政为姚安、会昌、建昌三地演习,出居姚安。蒙古平定大理,隆政降附。

腾冲(今云南腾冲)

段正严时,高泰运辞相,封腾冲,号黑演习。传至高救,蒙古平大理,高救出降。

永昌(今云南保山)

高升泰之子高泰贤分封永昌,世袭土官。

北胜(即善巨郡,今云南永胜)

高升泰之子高泰慧奉祖父智升之命守善巨郡,子慧珠袭。传至高俊,蒙古兵平大理,以郡出降。

鹤庆(即谋统郡,今云南鹤庆)

高泰慧之子高慧珠封为谋统郡演习,传子珠寿,珠寿传子寿长,再传长明、明慧、慧直。

鄯阐(今云南昆明)

段氏初命智升为鄯阐侯,后世代相袭。升泰为君,弟升祥续之。后升祥卒,子祥明袭;祥明卒,子明生袭。不仅如此,高升祥时,又将境内土地封诸子孙。

晋宁(今云南晋宁晋城)

高祥明时,以其次子高明智守晋宁,袭传而至情受,任晋宁州知州,入元。

嵩盟(今云南嵩明)

高祥明时,以第三子高明兴守嵩盟,袭传而至高阿况,入元。

禄丰(今云南禄丰)

大理国时,鄯阐府命义胜守禄丰。

罗次(今云南禄丰碧城)

高量成封威楚,命高连庆治罗次部。传至高升,蒙古兵次大理,城陷。

易门(今云南易门)

高升祥守鄯阐,命子祥坚世守易门,传子坚成,传孙成生,再传生福。

交水(今云南沾益)

《元史地理志》曲靖路沾益交水县“其先,磨弥部酋蒙提居之,后大理国高护军逐其子孙为私邑”。

 

概而言之:高智升二子,长子升泰及其子孙分封于滇西。负责监视金齿百夷等殖民兵团,同时防御蒲甘王国。次子升祥及其子孙分封于滇东,负责监视牵制滇东三十七部。升泰诸子以大理,鄯阐为圆心而分封四周,达到拱卫京畿的作用。

高氏家族在大理坚持了南诏时代的两京制。高氏夺位还位之后,高升泰一系分治滇西,控制都城,世代为相,把持朝政。与此相对,高升泰弟弟高升祥一系分治滇东,着急营建东都鄯阐,在威楚以东建立“州国”。《地藏寺造幢记》称呼东都:“君臣一德,州国一心”,“尊卑相承,上下相继”,“文列武列,万国口实而宣威”,“本州为兄弟之土”。高氏以东都鄯阐为中心的州国有着完备的统治机构。东都鄯阐与西都阳苴咩城(今大理)的关系,犹如后世日本江户幕府时代江户与京都的关系。

在公元1103年,《南诏野史》记载鄯阐的领主高祥明献“人三万三千户”于段正淳。有人认为此事说明了高氏这种行为是赠送农奴给段氏。但是,方国瑜先生则提出了不同看法:“所谓人民三万三千户,其鄯阐府所属人户,为封建领主统治之板籍。可能是年高祥明袭爵,礼仪性上报本地户口。”个人比较同意方国瑜先生的看法,因为当时的大理是一种不断次级分封的封建领主关系,封建主义是一种私人契约,也就是说你是不能随便更换的。我和我的保护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我和我的被保护人之间的关系,就跟丈夫和妻子的关系一样,是不可更替的,取决于你个人的生活史上的特殊事件。你不能人尽可夫或者人尽可妻,世界上所有的女人都可以做我的妻子,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可以做我的丈夫,这样婚姻关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宗藩关系也是这个样子的,不是说所有人都能做我的领主的,只是我特别信任的那个人,而且在我过去的历史上跟我发生过过命的、像战壕里面的兄弟那种铁哥们关系的人,或者是我爷爷和他爷爷曾经发生过这种关系,因为我爷爷跟他爷爷之间的这种过命的关系,然后我跟他才会继承这种过命的关系。所以高氏是不可能把手下臣民当作农奴那样轻易献给段氏的,即使要献给段氏,也需要走很复杂的程序和手段。所以此事件更像是高祥明述职后按照过去惯例上报版籍的礼仪性仪式,正如今日大英帝国仍然需要女王进行签署法案的礼仪性工作。

尽管说大理国后期的政治是高氏一门的政治,但并不代表大理国家性质发生了改变。形式上,段氏仍然是一国之主,所以有权在大理国境内任何地方游玩寻乐,建立行宫与庙宇。高氏分封的子弟与各地委派的官吏,仍然需要形式上得到段氏的认可,对大理王有贡纳的义务。

 

(二)后大理时代的段高更迭

大理国后期,伴随高氏幕府的膨胀与无法对外扩张,段氏与高氏和联合统治逐步出现危机。段氏作为虚君,始终保持碌碌无为。

公元1108年,“中兴之主”段正淳让位给其子段正严,出家为僧。死后谥号为文安帝,庙号中宗。

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滇考》记载其“爱民用贤、思揽政权”,因此“故远方慕之,悉来贡献”。但其在位期间政局特别动荡(主要表现在高氏势力的内讧和滇东三十七部的讨高战争),他派遣相国高泰明出讨,与滇东三十七部达成暂时的停战协议。但高氏家族却缺乏对段正严的起码尊重,高氏家族的高智昌在酒醉后当面宣言:“段家为帝了不起,若无我高家保主,主子将作崖下鬼。如今皇帝本属我,是我父听阿爷言而让位段正淳。你段和誉当上皇帝,我就不服。”段正严不敢对其有任何处罚,在高智昌死后,段正严为表彰其功绩,还大办佛事为其超度亡灵。高智昌手下的两名军官因为怀恨段正严而趁机刺杀他,但是没有成功,反而被段正严擒获。段正严并没有处死二人,反而认为他们的举动是忠于主人的义举,释放了他们。这两名刺客后来自杀,段正严又下旨为他们修建“义士冢”。

段正严在位其间,交趾发生内讧,交趾国主李乾德死后,李乾德庶出之子翁申利流亡大理,李乾德侄子李阳焕继位,李阳焕在位期间地震、战争频发,李朝开始走上衰败,而后李阳焕病死。大理遂乘着李阳焕死,李天祚新立的机会。命令翁申利返回交趾,争夺王位,企图在交趾建立一个亲近大理的傀儡政权。得到大理的支持,翁申利开始连战连捷,迅速占领了交趾北部的广大地区。但为时不长,翁申利就被击败并被俘虏。这样,大理企图利用交趾内讧从中渔利的打算也就彻底破灭了。

在高氏权臣阴霾下,段正严及老,“因诸子内争外叛,禅位为僧”。诸子之争由高氏诸势力控制,伴随着高氏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骨肉相残,最后,高量成支持的段正兴取得胜利,继承王位。段正严死后,庙号宪宗,谥号宣仁皇帝,史称大理宣仁帝。

段正兴在位24年,禅位为僧,其子段智兴嗣位。

段智兴1171年即位,在位29年,1200年驾崩。虽没退位出家,却也是极其崇佛,“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其子段智廉立。

段智廉,1200年即位,1205年驾崩,仅在位6年,无可称述,谥号享天皇帝,史称大理享天帝。无子,弟段智祥立。

段智祥是段智廉之弟,在位期间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南诏野史》称:“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公元1238年,段智祥卒,子段祥兴立,大理国开始步入最后阶段。

高氏一门中,高升泰二子中,高升泰一系分治滇西,高升祥一系分治滇东。其后宗支渐行渐密。其世系表图概略如下:



由于封建领地与相权的诱惑,高氏势力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尤其是升泰一系。

在鄯阐领地中,《地藏寺造幢记》记载:“靖边遏寂,定远殄奸。东海浪澄于惊波,楚天宵净于谗雾。”其中“东海”泛指东方,此处指滇东三十七部;楚天指“威楚”,为高升泰一系的封地。这短短的话,说明了在高祥明镇守鄯阐领地之时。滇东三十七部曾经因对高氏幕府不满而滇东举兵,威楚高氏则企图夺取鄯阐领地而进谗于滇西。经过高祥明的不懈努力,此次危机终于被“殄灭”“遏寂”。高祥明死后,子高明升早死,“子小绍迟,系孤亚脱”,善阐高氏再次陷入危机,从碑文中的“楚方罢暄,东京辍照”来看。此事对应段正严时期的“三十七部叛,使高相国泰明讨平之,使四子高明清居鄯阐镇守”。高泰明从滇东乌蛮的手里拯救了鄯阐,却把其化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没过多久,三十七部卷土重来,攻陷鄯阐,高明清战死。

高明清死后,升泰一系高氏是否仍然盘踞鄯阐,史无明载。元朝僧人普祥所撰《创建妙湛寺碑记》称呼昆明官渡为“乃古拓东(鄯阐)演习高侯之苗裔生世攸义之所”方国瑜教授认为,此高生世即高明生之子。袭职在段正兴时。那么高明清死后,鄯阐重新回到了高升详一系的高氏手中。

高祥明子孙世代镇守鄯阐,同时又有一部分镇守白崖(今云南弥渡红岩),以观音为号,至段智兴时,白崖领主高妙音“破河尾关,据鄯阐”。高妙音成为鄯阐新领主后,同属观音一系的成贤、成正曾起兵争夺,但未成功。

段智祥立后,“封高隆为鄯阐王”,高隆即高逾城隆,为高明清裔孙。而后其通过武力入主了鄯阐。

作为大理国的东都,鄯阐对于监视滇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氏内部的争夺异常激烈。除鄯阐外,其他领地的争夺也有发生,只是没有鄯阐更具代表性。

比领地更激烈的是对相位的争夺,高泰明死后,其子高智昌“以罪流死”,其兄高泰运立。

高泰运为相时间不长,朝政大权又转入到了高泰明一系的明顺手中,明顺再传顺贞,父子相继20余年。顺贞之后,“郡臣以高升泰子高量成有德,请立为相”,高量成为高明量之子,故当为高升泰曾孙。此人原本是威楚封地的领主,“自幼有大器,及长,思欲立大功”“以礼仪为衣服,以忠信为甲胄,以智勇为心肝,远之来割地来封之,不归化者兴兵而讨之,自是天下大化。”一度成为全国上下瞩目的政治人物,所以团结在高量成身边的威楚郡臣便推立他在高顺贞死后夺取了相位。

高量成任相9年,便让位于其侄高贞寿,“讨三十七部夷,量成让位于侄寿贞(应为贞寿),还居楚雄”。高量成回居封地后,大施仁政,收揽人心,史载避位不仕,筑城于楚雄之德江村,优恤孤寡,教诲子弟,风俗翕然丕变,称为夷中君子。

治大理史者,为了叙述方便,一般把高泰明一派称为逾城派,而把高详明一派称为观音派。高量成之前,相位权的争夺主要在逾城派内部进行;而在之后,观音派卷入,使得局势更为复杂。

高贞寿之后,其子寿昌继袭为相。公元1174年,观音派的高观音隆起兵入朝,夺取了寿昌相位,让与其侄子高贞明。未过多久,逾城派的高阿机进京,复夺取贞明之位还寿昌。公元1176年,高观音妙起兵白崖,破河尾关以入,再夺高寿昌相位而自立为相。逾城派经过反复折腾,人疲马乏,遂自认失败,与观音派达成暂时和解。逾城派领袖高逾城光选择“散从释道,缩甲抑战”,奉旨下车,退居姚州。

继承高观音妙为相者为高观音政,二人共计执掌朝政35年。其后,逾城派的高阿育起兵,击败观音派,夺回相权。高阿育后,高逾城隆继之。传至大理灭亡时,执掌朝政的高泰祥,高泰和均为逾城派代表。

高氏内部的分封,实际上主要在于给大理的高氏相国布置无数缓冲国,来抵御滇东三十七部乌蛮的“尊皇讨奸”。但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无论段氏还是高氏,他们的封建制度都不同于南诏,之前的南诏不是凭籍封建制度征服滇东与上缅甸,而是在军事殖民的动态运动中塑造了封建制度。然而分封必定导致次级分封,这种指数型扩展正是封建的目的之一。然而,制度的成功经常构成制度解体的主因。王畿很快就陷入加洛林王朝式的困境,诸滇不再有建立新节度使的空间了。殖民主义必须不断拓展,直到遭遇无法抗拒的阻力。世隆北伐的失败象征诸滇封建制度极限来临的最初征兆。南诏灭亡,诸滇西部蒲甘王国的兴起为大理划定了西部边疆;交趾脱离南汉,为诸滇划定了东南方面的边疆。滇人唯一能够突破的出口只剩下了东方的黔地,黔地在滇人心目中的地位,犹如战国人士心目中的南方和美国人心目中的西部有穷而无穷。然而滇东三十七部却不乐意把这种殖民特权让与高氏幕府,这是因为高氏的神圣性不足以对其发号施令,导致滇东三十七部反而成为了高氏幕府的大敌。高氏幕府过分注重东边的敌人的威胁,以鄯阐为防御核心,犹如西部段高联盟的镜像。鄯阐封地是前线的马奇诺防线,承担了抵抗滇东三十七部的压力,准备长期抗战,缓解大后方的压力。如此的布局导致了大理忽视了西北部滇藏走廊,吐蕃灭亡后,诸滇一度数百年失去了西北的入侵危机,降低了滇藏走廊的军事级别,给蒙古灭大理战争的防御种下了祸源。

高氏内部对于领地和相权的争夺,降低了自己作为幕府将军操控大理权力的合法性。大理政局逐渐越来越像应仁之乱后的日本,高氏幕府遇到室町幕府末期那样的危机。大理边面的各殖民兵团与领主纷纷拥土自重,割据称雄,大理正式进入了自己的“战国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