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规模控制正向精确化方向转变

 名可达 2017-06-09
战争规模控制正向精确化方向转变
       战争规模是战争目标、投入兵力兵器数质量、涉及的空间范围和持续时间等的统称,确定和控制战争规模是确保战争作为政治延续的基本要求,其控制方法随着战争形态的信息化发展产生了“四个转变”。
一是战争目标控制由粗放型控制向精细型控制转变
      罗马人有一条著名的古训:“千万不要同时进行两场大规模的战争”,就是要求战争规模要与自身能力相适应,避免超出预期目标导致无法挽回的失败。战争目标控制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控制的内容日益拓展。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目标控制不仅包括军事目标控制,而且包括政治目标、经济目标和外交目标的控制。
二是目标更加有限。虽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但世界各国已经普遍形成利益交织相互依存的态势,主要是以局部战争、零星冲突或恐怖袭击作为矛盾的表现形式。
三是结束目标愈加复杂。战争目标控制重在开头,难在结尾,收尾不仅是战争的结束,更是政治新格局的开端,其复杂性使战争目标控制呈现出新的特点。
二是战争打击手段控制由强度控制向精度控制转变
       在精确打击出现之前的机械化战争时代,空军由于大纵深的作战范围和高强度的毁伤能力,一旦投入使用往往意味着战争规模的大幅度升级,而信息化条件下这一现象颠倒过来,陆军的进驻反而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领土占领和军事斗争的“白热化”,空中精确打击成为控制战争规模升级的重要方法。      究其原因在于信息化的精确制导弹药能够有效控制火力毁伤的范围和强度,有效控制打击目标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敏感性,能够以较少的投入和较小的代价实现预定的作战目的,能够降低国际舆论的不利影响和敌对国家民众的仇视情绪,因此战争规模控制方法逐渐由打击手段的强度控制转变为打击手段的精度控制。
三是战争空间控制由物理空间控制向信息空间控制转变
       随着战争形态的演变,战争空间全面突破物理疆域的束缚,不再囿限于有形空间的搏杀,已进入到网络、认知和社会各个领域,在信息空间进行着全方位的殊死较量。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未来战争“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同样谁控制了信息空间,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信息空间成为战争规模控制的主导空间源于两部分原因:一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摩尔定律的作用,信息武器已经由辅助支援性的装备快速成长为主战武器装备,信息空间的争夺逐渐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环节;二是军事领域和民事领域在信息空间的融合,模糊了军事攻击与民事冲突的界限,使军事目标的选择在政治利益与军事现实上取得了平衡点,信息空间也由战争规模控制的辅助空间一跃成为主导空间。

四是战争时间控制由交战时间控制向准备时间控制转变
      17世纪,持续5年以上的战争占40%,18世纪这一比例减少到34%,19世纪占35%,而到20世纪仅占15%,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所进行的战争基本上都没有超过三个月。
        在战争交战时间持续压缩的同时,准备时间却在不断延长,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只持续了两个半月,但战前准备时间却用了9年;
       海湾战争交战时间为42天,直接准备时间却长达5个半月,间接准备时间更长。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这一特点导致战争时间的控制重在准备时间的控制,战争时间的压缩重在准备时间的压缩,因此控制战争规模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估军事斗争准备的价值,立足保持战争准备的经常性和持续性,防止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忽冷忽热和出现被高估或低估的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