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回顾】新江湾有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原生态却很美!

 台风怒吹雪暴狂 2017-06-09


沿着政悦路、闸殷路一直走,左边是修剪整齐的城市道路绿化,右边是充满野趣的林荫小道。走进这条小道,就进入了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的“神秘花园”。汽车的发动机声消失了,鸟叫虫鸣此起彼伏。香樟树的叶子经过前一段时间冰冻潮变红了,红叶铺满碎石路,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草木清香。由于湿度高,这里一年四季的气温都比中心城区要低,生态孤岛形成了和外部隔离的独特环境。



绵延2.7公里的新江湾城生态走廊,从2005年开始实施养护,是上海首块试点综合生态养护的公共绿地,其中,无公害防治是生态养护的核心技术之一。如今经过12年摸索,已经形成一套无公害防治的模式——野草不除,害虫用天敌克制,以多样化的草地生态群落取代单一规整的城市草坪。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站长严巍表示,目前上海正在全市推广“无公害防治示范区”建设,新江湾城生态走廊为全市提供了一个范例。



眼下,步入春天的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开始呈现出一片绿意,等待了一整个漫长冬季的宿根花卉在草地上开出星星点点的花,而同样等待了一个冬季的还有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的养护员们。


绿意盎然、物种丰富的新江湾城生态走廊是理想的自然科普场地,这里举办的自然导赏活动,总是深受市民欢迎。


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据统计生态走廊去年共有97种野草,现在已经超过一百种了,很多野草都是‘来历不明’,但都能在这里生长下来。一棵通泉草在路边的草丛里伸出了新芽。这种野草一般生长在深山山涧边上,在城市中很少能遇见,属于这里的“保留品种”。而这种美丽月见草蔓延性和竞争力很强,会影响相同层次的植物生长,属于“高度控制品种”。



还有路边的一组共生共长的植物,八角金盘是人工种植的园林植物,种子随风掉落在路边便萌发出了小苗;属于野草的野胡萝卜,以风或虫鸟为媒播撒种子,也在这种无破坏的环境中生长起来,人工与野生的植物融合生长,既对立又统一,表明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


▲左为八角金盘,右为野胡萝卜,矮木桩上还有野生的苔藓,野生植物和园林植物以风为媒播撒种子,共生共长。


一个月前还是光秃秃一片的草地上,如今生长着遍地的紫娇花。紫娇花是一种宿根花卉,冬天时球根在地底下“冬眠”,一到春天就抽出来一根“蒜苗”,开出粉红色的小花,点缀在草地上。据介绍,这种“缀花草地”是模仿西藏、新疆等地的“高山草甸”,但高山草本植物大部分不能引入到平原地带种植,后来便用上海本地的宿根花卉。上海的冬天比较冷,植物的地上部分几乎完全枯萎,宿根花卉能在地下‘冬眠’的习性十分适宜上海的气候。



野草和宿根都是本土植物,组合在一起成为了新江湾城独有的草地生态群落,养护员有选择性地进行修剪。修剪不是为了让植物变得规整划一,而是让花开得更多、让果结更好,养护的最高境界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

“无为而治”不等于“不治”


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的模式为上海生态养护提供了一个范例,但新江湾城的位置和本体条件决定了其不可复制性。



新江湾城地区过去是江湾机场,人烟稀少,是一片没人管的“白地”。林灌、森林、湿地等各种生态位逐步形成,鸟兽虫鱼在此繁衍生息,在钢筋水泥森林般的大都市中,成为一个原生态的“自然孤岛”。后来随着居民搬进来,这片绿地才有了人气。



对绿化实行“无为而治”,听起来是不加以人工干预、节省成本的做法,但负责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养护多年的韩嘉寅表示,其实“无为而治”成本更高。“野草要分门别类地除,害虫要巧用天敌来灭,要求养护人员懂得识别各种植物和昆虫,对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同时养护过程也要更精细。”


本文节选自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广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