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4月14日

 夜雅玉阁 2017-06-10
我的“考研经验打假”帖

-----暨2015年厦大新传考研路

复试结束了,大量学长学姐的高分经验帖即将出现在各大考研论坛,我本不想凑热闹的,但想到自己考研走过的N多弯路(默泪…)许多16届的考研人也将重蹈覆辙,于是我狠下心,码点字戳破一些所谓学长学姐有意无意撰写的考研经验“谎言”,没错,这不是一篇逼格满满的传统考研经验帖,这是一篇“考研经验打假”帖,我会尽量用朴实直白的话告诉你所谓的“成功的考研经验帖”中的“假经验”及其中暗藏的危险。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部分逼格较高者的身体不适,见谅。

先说一段闲话。在备考过程中,我总是奇怪,当考上研究生以后,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帖中有多少肺腑之言,又有多少装逼的语言或虚伪的言辞。马云说过: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当一篇考研经验帖的作者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电脑面前码字时,他会忽略自己的不足,甚至他压根没意识到他有不足,一股脑把感受写出来,其中不乏可借鉴的经验,但你不能否认,这其中也必有糟粕!成功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当大部分因素是好的时,成功的几率大,哪怕其中蕴含失败的因子。所以,当面对一篇篇成功的经验帖时,我曾以一种卑微到尘埃的姿态,虔诚地去拜读。但很不幸,看过很多经验帖后,我发现很多成功者的经验方法都在“打架”,甚至一些貌似根本性的东西也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那为什么他们都成功了呢?!我开始迷茫了,我们该信谁?!于是,我的漫漫“打假”路开始了。

声明:这篇帖子纯属公益帖,我无意冒犯以前的学长学姐,我要做的就是用自身及身边部分研友(大神请绕道…)的学习体验、经历及学习本身不变的规律(比如:决心、恒心、耐心等等),来勇敢地揪出成功经验帖中的“假经验”、“伪经验”。

假经验一:专业课你必须背N(N>=10)遍。

案例:13级一学姐曾跟我说她专业课背了13遍(你没看错!),当时我差点没昏过去…也有人会洋洋洒洒跟你说,“别背那么多遍,重理解,我就只背了三、四遍”我身边一研友也曾这样说过。“奇怪”的是,他俩最后都成功考上了。

症结:背多少遍不是关键,因为每个人对遍数的定义不一样,人与人之间的遍数也有质的差异。举例,我背一遍的定义是今天背完的,明天花40分钟到一个小时回顾再背一遍。这样我背“一遍”的质量肯定比单纯的背一遍的效果要好,但缺点是耗时。此外,同样的背一上午,有的人可以背5、6章的内容,有的人只可以背2、3章,虽然前者背诵的多又快,但记住:背得多忘得多,背得快忘得快。【背诵的时候你要关心的不是遍数,是质量。】这个同样适用于考研英语真题,不是说真题一定要做几遍,而是要保证每一遍的质量,【质在量前】,不能单纯为了追求遍数而本末倒置。

建议:背诵是专业课复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笔者觉得对于背诵问题的探讨完全可以写成一篇论文。但限于篇幅,我就把我的背诵经验总结成三句话。【背诵的前提是理解】、【背诵的秘诀是重复】、【背诵的技巧是口诀】。首先第一句:背诵的前提是理解。理解能使极大提高背诵效率,完全理解了的东西很难丢。比如:黄合水老师的“品牌资产的联想模型”的六个主要观点,咋一看,晦涩难懂,更不要说背诵,但当你完全理解个这个模型,并且自己能画出这个模型,那六个主要观点你并不需要刻意强记就能说出来,但如果你未完全理解就去死记就只能事倍功半。第二句话:背诵的秘诀是重复。因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存在,所以我们背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这条曲线也是背诵的永恒敌人,对付它的神器就是不断重复。不要问我为什么,有的书我背了七八遍还是会忘…那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边哭边背。第三句话:背诵的技巧是口诀。这个是以前高中学历史积累的经验,屡试不爽,节约不少背诵时间。举例:洪仁玕的新闻思想——课本原话共58个字。我概括为“维系政权、监督政府、实现民主、教育民众”4条16个字。比如4P、4C理论,我总结成八个字:产价渠促、消成方沟。原话分别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消费者、成本、方便、沟通。再比如: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共6点,之前我一直会漏掉几点,自从我编了“新评副照版形”(新闻、评论、副刊、广告、照片、版面、形式)的六字口诀,duang的一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会遗漏了。这个我就不再举例了。

假经验二:专业课不要做笔记,浪费时间。

案例:我身边的一研友(今年也考上了厦大新传)好几次劝我不要做笔记,背聚英全书够了,那都是总结好的笔记。但我还是很“任性”地做了五本笔记本(每本都是32开50页)。结果是我俩都考上了。

症结:考研期间我对要不要做笔记这件事思考了灰常久,当时很难做出判断。于是,我去翻经验帖,同时咨询上届上上届学长学姐,很快我就得出了结论:一定要有自己的笔记,至少是框架性的笔记。因为我看了这么多经验帖,咨询了这么多学长学姐,只有狼哥(聚英论坛ID:北方狼族)这位厦大新传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和身边那个研友没有笔记外,其他无一例外提到了做笔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到考研后期,专业课的大量时间是背诵,背诵什么?主要就是笔记!手写笔记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手写笔记的过程是自己调动大脑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容易形成对整本书的框架体系;二,手写本来就是记忆的重要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自己可以对内容进行删增,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东西;三,手写的笔记越到后期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研后期背自己的手写笔记和背课本或是聚英全书完全是不同的感觉,心理负担小很多,效率要高很多。想想看,捧着厚厚的书和拿着薄薄的笔记本背书的感觉一样吗?至少心态上会好吧,书那么厚一本,总感觉背不完。手写笔记好处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传播小王子那本书也说得很详细,大家可以去看看。

建议:如何做笔记?我的建议是至少看完两遍书(《公关》《报编》两本除外),然后结合99—15的真题(历年真题都在书本做好标记,非常重要)开始整理笔记。笔记的覆盖面必须广,即包括传统的【重难点(送分题)+历年真题(送分题)+次重点(拉分题)+横向整理(拉分题)+专题整理(拉分题)】这几个部分。重难点的判断主要是通过历年真题,历年真题要完全消化,厦大新传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便是重复考察。说到真题,推荐一本书《圣才·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这本书有点厚,但里面包含了大量新闻传播强校的历年真题与详解,很多题目非常具有借鉴意义,这本书可以挑着看,做做笔记。次重点是比较细的内容,这部分的补充可以通过聚英复习全书(全书还是编的很不错的,不要在意错别字这些细节…)来判断。横向整理则可以借助考研论坛上的一些电子资料,很多整理的非常全,归纳的也很到位。专题的整理可以买一本每年10月份左右会出的传播小王子的书,这本书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编写的非常系统。聚英的《30天30题》也还可以,但由于编写的体量巨大,也相对粗糙,个人建议还是通过传播小王子的书来进行补充。最后说一下非常重要的一点,手写笔记的主体部分(专题或一些小点后期可以慢慢补充)无论如何必须在【8月底】完成,谨记!【9月初】必须开始背诵了!你不要跟我说10月、11月背还来得及,这样的大神只是传说,我还没见过活人!

假经验三:某某学长学姐的经验帖说过,必须……一定……

案例:复试后一学妹曾拿着狼哥的经验帖跟我说,可以不看课本,直接上手背诵了…唉,每年都有这样“单纯”的考研党,拿着别人的考研帖当圣旨行事。至少你哲学白学了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狼哥的经验当然有一些非常好,到现在依然惠泽很多厦大新传考研人,但你能稍微了解一下他的背景么?他本科是山东某985高校,保研失败的他当年9月20多号才临时决定考研,此后凭着超乎常人的智力和毅力,在短短4个月左右的时间,最终以400多分的成绩考上厦大新传。你能么?

症结: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甚至非常不一样。很多学长学姐的经验帖会有意无意忽略备考人的学力情况(英语是否过6级、是否是跨专业)、备考时间(3月开始还是7月开始)、一战二战乃至N战的差异,统统一刀切地给经验。这样给出的经验,对于我们考研过来人来说是破绽百出,但对“单纯”的考研小白(通常都是一战考生)来说简直是圣经。他们通常缺乏鉴别能力以及批判的思维去看待这些经验帖,【全盘吸收的恶果就是……二战】。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说多了都是泪。

建议:当学长学姐的经验帖出现“一定”“必须”等绝对化的字眼时要持谨慎态度,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判断,然后制定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复习计划,并且不断地调整。比如,是否睡午觉这个纠结的问题。有人说趴桌子上睡就可以,有人说睡半个小时足矣,睡太久反而blabla一大通,更有甚者说不需要睡午觉……反正笔者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寝室路途多遥远,午觉在寝室睡足1个小时整雷打不动。趴桌子上睡不着,半小时睡不爽,而我在寝室一个小时的午休,可以换来下午和晚上的学习效率爆棚,这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自己的作息的典型例子。所以,【经验帖的经验一定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否则就很容易成为考研大军中的分母。

假经验四:从X月开始就够了。

案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也碰过太多了。最早接触的一个学姐跟我说3月份开始,后来另一个学姐说8月份开始完全来得及,后来也听到从5月开始的,甚至听过从大二开始准备的……当然也有像狼哥这样神一般的存在,从9月份开始复习也成功了(狼哥这种极端罕见案例,我们不作讨论)。

症结:部分学长学姐为了凸显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种心理非常常见,现在俗称“装逼”),把考研过程中的艰辛、痛苦、挣扎、彷徨描绘得云淡风轻或相反,把考研过程描绘的无限复杂、虚夸难度(比如专业课里非常流行的观点:名词解释当简答写,简答当论述写,论述当小论文写,考过一次你就会发现这条流传甚广的“经验”简直是笑话,因为答题时间根本不够,这也是很多考上的同学的一致反映)。其实这种心理非常常见,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崇拜,虽然我也很享受这种感觉,但笔者目前还是很清醒的。用暴漫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允许你装逼,但不要过分”。此外,大部分学长学姐其实并不太了解你的情况,让你从几月份开始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给出推测性的判断。因此【从几月开始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建议:那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复习呢?因人而异!这个东西绝对没有统一的标志答案。但可以给出一些普适性的意见。

【一战考生尤其是跨专业考生】(这种人是新传的考研主力,但大部分充当了考研分母的角色…),在5月之前可以进行相关考研信息(包括报录比、复试比例、学专硕的区别等等)的搜索,最好能在【5月份进入正式的备考状态】,每天保证【6—8小时】的学习时间就很好了,进入【7月份到10月份】要保证【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11月和12月】是冲刺阶段了,复习时间保证在【10—12个小时】。补充一句话:考研就是一次长跑,前期切忌发力过猛,否则在10月、11月极易出现“高原反应”(疲惫感巨强,有的则变成了半放弃状态),复习强度应是一个逐渐递增的平滑曲线。

而【二战考生】备考则相对轻松一些,由于亲身经历过一次考研,这次宝贵的经历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复习计划,把握好复习强度,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备考心态也更加成熟。所以给二战考生的建议不宜太具体,指明方向性的东西显得更为重要。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以上就是我“考研经验打假”的四个成果。写在前面我感觉让16届考研人理清复习思路很有必要,在接下的考研过程中至少不会盲信盲从。然后,我再具体的谈谈考研各科的复习方法及思路,而这些方法及思路主要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人格保证,绝不装逼!)和身边研友的交流为基础,很多细节不做过多探讨,直接给出我认为普适性(一战二战皆适用)较好的复习意见。

 

------------------------------------割------------------线------------------

本人的基本情况:

本科就读于杭州某高校,男,三跨考生,二战考生。现已被厦大新传学院新闻学学硕拟录取。初试成绩总分:364分(英语:71分;政治:66分;专业课一:118分;专业课二:109分),初试排名第8名。复试成绩:84.43分,排名第4名。总成绩:77.45,最终排名第5名。

英语:单词是基础,真题是教材

复习资料:张剑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解析》(黄皮书)2本,基础版(1997—2004)和珍藏版(2005—2015)+蒋军虎的《考研英语长难句分类突破与语法速成》+新东方唐静的《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张剑的《考研英语最后预测5套题》。PS:以上是我考研英语的全部复习用书,共5本,没有单词红宝书、绿宝书啥的(后面我会解释原因),也没有张剑的阅读150篇(19套真题弄懂英语上70分完全足够了,你没时间也没必要去做这本书)。

复习时间:5月—12月。5月—9月是考研英语复习的非常关键的时期,每天下午大概3—4个小时都在学英语,主攻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一阶段进步空间最大。9月到10月,英语提升的空间开始变得很小,每天大概2—3个小时。11月到12月每天大概2小时,主要是进行实战模拟和背诵大小作文,二者穿插进行。

我的建议:

5月份回顾语法知识,其实主要是真题长难句。蒋军虎的长难句突破是我看过最简练、最薄、讲解得最好的一本语法书,没有之一(当然其他人的也可以)。

6月份直接上手张剑的真题(这本书力荐,不解释),从97年真题开始做,做完一套总结一套。注意了!总结(必须结合张剑的黄皮书进行)要达到效果是这一套真题的所有长难句弄懂,消灭所有生词(不管超纲不超纲)!这一步尤其关键,这一过程也非常耗时、非常痛苦。但记住,坚持下去,越痛苦的过程,表明你的进步越大!通常情况下,前面几年你会错的非常惨烈,以我(六级飘过的水平)为例,97—00年,我每年的阅读平均错8—10个,但是我每一年的真题总结做得的很完善,从01年开始错误率大幅下降,变成4—6个,中间几年偶有起伏,但总体趋向稳定,后期错题稳定在3—5个之间。全部做完之后可以挑选性地做第二遍。做真题的过程要一直持续要10月份左右。

补充非常重要的一点:背单词。单词我没有刻意去背,也没有任何单词书,我记单词的方法就是积累真题里不认识的单词,查单词就是用手机的“有道词典”APP,总结的时候把它们全部抄到笔记本(我一共积累了整整2本32开单词笔记本)里,生词标注真题里的意思,每次做真题前用20—30分钟迅速浏览以前积累的生词,如此循环往复,一直持续到考研结束。

11月份到12月份英语复习的重心要从阅读转向实战模拟和大小作文的背诵,二者可以穿插进行。大小作文的背诵材料我背诵的是黄皮书的历年真题范文,大小作文共20来篇,没有再背诵其他资料了,后期总结了一份大作文的模版,这样足够应付大小作文了(作文其实很难拉开差距)。

政治:

对于这门科目,我本来有太多话想说(笔者作为文科生,高中政治一直是碉堡的状态)。但考了个这么可怜的分数,我也很难给出令让信服的意见。但我结合身边几个二战包括本人的活生生的例子,二战政治分数比一战还低的,我不是一个人……最后我要说,不管一战二战,等到9月中下旬最新的政治大纲解析出来再开始复习吧(政治具体的备考方案请参照其他经验帖)。

专业课:【考研成败的关键】

前面的“经验打假”部分已经零散的涉及到了专业课的一些复习思想和方法,这里我也不太想展开讲,因为考研论坛上具体的专业课复习方法乃至每本课本的复习方法太多了,有很多都讲得非常好,学弟学妹可以去找来看。这里我主要补充一些其他经验帖未提及或我认为很容易忽视的地方。

复习资料:9本课本+聚英复习全书(包括历年真题)+圣才+传播小王子+部分电子资料+手写笔记。PS:少则得,多则惑。9本课本是核心;专业课参考书大同小异,在精不在多,聚英全书完全够用;圣才和小王子的书和部分电子资料(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有选择性)是非常有益的补充,挑着看,并适当做笔记;手写笔记在后期是背诵的主要材料。

复习时间:5月—12月。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5、6两个月把9本书通读,主要是看课本,大致2到3遍,上午和晚上只要有时间,就看专业课,每天至少保证3—4个小时;暑假的7、8两个月则要开始着手做笔记了(注意!),上午和晚上的时间全部放在专业课上,每天大概6—7个小时;9、10、11月是最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背诵,9月一开学就要开始背诵了,每天保证至少7小时(注意!)的专业课学习时间;12月是冲刺期了,专业课背诵的差不多了,主要任务是课本之间的串并、查缺补漏、整理热点时事,但不要忘了背诵,背诵一定要持续到考前。PS:5、6月份可能很多同学还有课,但应该不会有很多了。我的建议是首先和任课教师做好沟通,能逃的课就不要客气,不能逃的课乖乖听,不要挂科,但也不要想拿奖学金了,有舍才有得。

我的建议:

5月之前的主要任务是专业课相关信息、电子版资料的搜集(信息搜集能力非常重要,不知道的东西你的第一反应是百度,而不是问学长学姐)。在这里推荐一些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和专业课杂志。网站:【聚英厦大考研网】、【厦门大学考研论坛】(力荐,里面的资源非常丰富)、【思睿厦大考研网】、【厦大招生办官网】、【厦大新传学院官网】;微博:【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力荐,很多干货)、【传播小王子】、【传播学考研就找瓦洛佳】、【广告门】、【中青报曹林】(时评写得非常好)、【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陈经超】(厦大新传广告系教师);微信公众号:【新媒界】(力荐,注意是“界”不是“介”)、【考新闻】、【公关视界】、【广告大观杂志社】;APP:【考研帮】(一个够了);专业课杂志:【新闻大学】、【广告大观】(力荐)、【现代广告】(主编是厦大新传广告系主任林升栋老师!)。

5月开始要正式进入备考状态了,这时考研信息已经搜集的差不多了,复习资料也差不多齐全了。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看课本,我建议的看书顺序是:先《中新史》、《外新史》(学硕要重视,专硕貌似是淡化了历史的考察),然后《新闻学》、《电新》(较浅显易懂,两本结合起来看),接着《传播学》、《广概》、《广心》(《传播学》是9本书的核心,其中的8大传播学理论搞懂之后,广告和公关也可以融会贯通),最后是《公关》(近几年常出大分值题)、《报编》(专硕要重视这本书,学硕考察较少)两本书,这两本书都不要求通读,太厚了,命题规律明显,结合真题,挑着看。多说一句,看课本必须制定计划(计划切忌死板,要有弹性),即要在规定的大致时间内完成看课本任务,千万不要漫无目优哉游哉的看,否则时间极易低效的浪费。看课本要一直持续到6月份。PS:看第三遍的时候要把真题在书上标注好(注意!)。

7月(不早了,再晚的话背诵的时间会被挤占)要开始做笔记了,不要以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做笔记的过程同时也是看书的过程。如何做笔记上面的“经验打假”部分已经提及了,也可参考“传播小王子”的书,这里我就不再赘述。这个任务要一直持续8月份。

9月要马上开始背书了,不能再等了,背诵的主要材料是笔记(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然上面我白讲了)。这一阶段非常关键,同时也是最痛苦的阶段。背到不能理解的地方马上翻出课本,弄懂再继续背。什么时候背诵?这会有一个摸索的过程,找出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去背。而我一般上午背诵基础,晚上背诵实务(晚上有时确实容易犯困,但咬牙坚持下去了)。背书的地方,尽量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我是在楼道里背(实在没办法),开始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后来习惯了,背到忘我的状态,背诵的音量没发控制,据我研友说,我的声音贯穿整个楼道,其实他自己声音也不小…插一段子,我一同学晚上背书为了找一个有灯且安静的地方,在厕所待了整整2个月…所以,背诵的时候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忘我的状态才是王道。背诵要持续到11月份。最后提一点,背书不是要你把笔记、课本一字不差的背下来,能背原话的70%到80%就可以了,剩下的按照自己的理解编一点就OK了(因为我估计阅卷老师也不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吧)。

12月,经过三个月的魔鬼背诵阶段,你对课本的理解及熟悉程度乃至课本之间的联系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一阶段你要学会融会贯通,打破9本书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尝试从多个专业角度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生活(这招对于加深记忆非常有效)。比如,看到热点事件条件反射的用新闻学、传播学理论进行解释,从公关角度分析其利弊,看到超市门口的促销活动,就联想到广告的4P、4C乃至IMC理论,去买个牙膏就联想到《广心》的“品牌选择策略”等等。此外,这一时期还有两个任务:一是查缺补漏,回归课本,把自己遗漏或不熟悉的地方继续强化;二是整理当年的热点新闻事件,并用专业角度进行分析。这个工作可以依赖“传播小王子”的书或聚英的《30天30题》(巨厚,挑着看)及一些微信公众号分享的内容,并适当的做一些笔记(注意!千万不能光看),不过,由于近几年厦大新传的初试题目的趋势是淡化对热点时事的考察,且厦大的试题风格本来就是中规中矩、偏基础,因此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这里,但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忽视这方面的复习,毕竟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

    帖子的最后我再说几点原则和建议。

两原则:

一: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简单地说就是化繁为简。考研的一个重要能力便是把复杂的考研过程简化。本来考研这个工作并不复杂,但很多逼格慢慢的经验帖愣是把考研过程描述的无限复杂与艰辛,比造原子弹还复杂。这个原则最适用于复习资料的选择上,其实复习资料大同小异,【在精不在多,越多越困惑】,一定要懂得舍弃!

二:帕累托法则。即管理学中的二八法则,重视效率!考研并不仅仅是拼时间,更是拼效率,高效的时间利用会让考研过程变得相对轻松。在考研过程中要牢记此法则,不要纠结于细枝末节的东西,我们的目标是【拒绝慢热,直奔主题】。当主体部分搞懂弄通以后再去逐步完善细节,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两建议:

一:坚持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半年的高强度复习,锻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的建议是每天花15分钟左右锻炼。以我为例,从考研的那天起,每天晚上回到寝室我都坚持锻炼十五分钟,内容很简单就是俯卧撑加仰卧起坐,分两组做,刚开始是每组30个俯卧撑加20个仰卧起坐,做完一组休息几分钟,然后接着再做一组。以后逐渐增加,考研前夕已经变成了每组100个俯卧撑加60个仰卧起坐。备考期间,我只感冒过一次(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研友去看电影了,嘿嘿)。

二:选择研友。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孤军奋战”。研友(当然这个研友要靠谱)的重要性前期体现不出来,但越到后期研友的“功效”就会显得越重要。首先,研友能起到一个外部监督的作用,有了研友,睡懒觉的次数骤减有木有(人家都在努力的学习,你还能睡得心安理得?)!其次,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这里还得特别感谢一下我的研友(今年顺利考入厦大新传广告系),专业课上给了我不少帮助,我俩那时吃饭都在一起讨论专业课,进步飞快!最后说一下找到相对靠谱研友的小技巧:找考研教室晚上最后走的那个小伙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