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迪有没有留下神秘密码?

 李孟津 2017-06-10

前些日子,我们在读《高迪密码》,忆起在西班牙见过的高迪作品。有人说,没亲眼见过西班牙建筑师高迪的作品,就不能算到过西班牙,更不能说到过巴塞罗那。这话真实,巴塞罗那是“高迪之城”。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一句宣传口号就是“整个巴塞罗那即是高迪”。

在高迪的建筑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建筑大师中,可能只有他享有这般荣耀。圣家族教堂、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和巴特罗公寓等巴塞罗那的主要旅游景点,都是高迪的杰作。台湾一位知名建筑设计师说高迪作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一些道理。

我们一到巴塞罗那,就去拜见“高迪”。先去了圣家族大教堂,又译作“神圣家族教堂”或“圣家堂”,这座教堂位于巴塞罗那的市中心,是城市最显著的地标,我们在很远处就看到教堂塔尖顶端的“花朵”。这座教堂始建于1884年,至今也没有完工。据说要到2050年才能基本竣工。我们去的时候,教堂顶上有施工的起重机,里面搭着手脚架,工人和技术人员都在专心干活,心无旁骛。可这些似乎并不妨碍游人的观赏,游客有专门的参观通道。多年来,圣家族大教堂就这样边建设边开放,成了一种巴塞罗那的特色,也有精神象征。西班牙朋友告诉我们,建造这座宏伟建筑的资金全部来自于门票和个人捐助,因为要秉承宗教的奉献精神,建这座教堂的初衷是为穷人祈祷和救赎,所以一直坚持不用政府的钱。

圣家族大教堂

我们参观过世界上许多教堂,圣家族大教堂的确与众不同,设计非常奇特,每一处造型都是仿自然的。高迪把鸟巢、蚂蚁窝、钟乳石、山脉、树木、花朵和岩石变成了尖塔、拱顶、圆顶、支柱、墙壁和门窗。墙壁上雕刻出的各种各类动植物,就像它们在自然中一样惬意和安顿。教堂里的支柱形同大树,长出大大小小的分枝。整个教堂就如同一片原始森林,枝繁叶茂,百鸟争鸣,百兽嬉戏,百花怒放。教堂有一种荒原的纯净、抽象和粗犷的氛围。
教堂内部

教堂里设有圣家族大教堂建设博物馆,在这里,我们读到了高迪的生平和他不凡的建筑设计思想。高迪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辛劳的做锅匠,家境贫寒,他是小儿子,从小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爱独处,爱胡思乱想,爱静静地观察自然,对一只小虫子和一片树叶都能瞧上半天。他渴望成为建筑师,就上了巴塞罗那建筑学校。青年的高迪依旧孤僻内向,不爱交际,因家庭愈加贫困,学生时代的高迪就靠搞建筑设计来养家糊口了。高迪的毕业设计是为一所大学设计礼堂,奇特的方案引起很大争议,建筑学校的校长由此感叹地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1878年是高迪的幸运年,他获得了建筑师的称号,得到巴塞罗那大富豪古埃尔的热情举荐,高迪每一个新奇的建筑构思,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是疯狂和怪诞,可古埃尔却十分欣赏,古埃尔成为高迪的慷慨投资人和终生朋友,支持高迪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建筑思想。高迪与女人无缘,终生未娶,也没有红颜知己。为了设计,他常常废寝忘食,要人提醒,才啃几个面包充饥。他不修边幅,穿着又脏又破。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电车撞倒了一位衣衫褴褛和面容枯槁的“老乞丐”,他被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断了气,正当人们准备把他送到穷人公墓草草埋葬时,一位路过的老太太认出这“老乞丐”竟是当时已经名声显赫和备受尊敬的高迪。于是,全城哀悼,将74岁的大师隆重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为了建好这座教堂,他全力以赴,耗费了43年的心血。
教堂被誉为“石头雕刻的圣经”

高迪的建筑理念是一切建筑都不应是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必须是对自然的再现和人类幻想的结合,建筑要遵循大自然的所有规律。高迪痛恨直线,酷爱曲线,因为他认为自然界根本没有僵硬的直线,没有横平竖直和方方正正的东西,波浪弧度、螺丝纹路、鸟巢网格、动物躯体、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都是由曲线和弧度构成的。所以,高迪的建筑基本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来组合仿自然的建筑,充满韵律的动感和统一的美感。

高迪是一个单纯的人,像长不大的孩子,充满童心童趣,他热爱大地,不遵循现有的理论,不接受俗成的观念和扭曲的专业,他直接观察事物的本质,从大山、森林、海洋、动植物中得到灵感,他的设计充满了奇思妙想。高迪证明,没有建筑物的支柱能比大树的形态更美好,也没有建筑物的圆顶能比人的头颅更漂亮,要获得建筑物的平衡,就必须观察山脉的稳定。圣家族大教堂内的柱子形同大树,就是高迪受到自然的启发,创造出树状立柱这样的结构来分摊和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了解高迪建筑思想后,我们再看他的作品,似乎读懂了一些。古埃尔公园是高迪的乌托邦,里面每一处建筑都透露他对自然的爱和童心未泯。我们一大早进去时,游人寥寥无几,四周静谧无声。观景台墙壁和座椅都镶嵌着白、棕、蓝、绿、橘红色的碎瓷片,犹如星星点点的野花;土色的支柱表面疙疙瘩瘩,就像原始森林中生长多年的老树;避雨和遮阳通道的原石墙壁故意歪斜,支柱也不正,就像走进天然的洞穴;各种怪兽造型的排水口、蜥蜴、蛇和蝾螈的雕塑散布在各处,看上去栩栩如生;公园入口处的接待室色彩绚丽,外形就像森林里的一株大蘑菇。公园里的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真不像人造的,而像天然长出来。


古埃尔公园

米拉之家是高迪的最后一个民用建筑作品,1906至1910年间,应纺织工业家米拉之邀而建。我们从远处看,这座叫“石头屋”的六层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楼层之间起伏,地面起伏,房顶天际也是一条曲线,飘逸在波涛之上。墙面凹凸不平。每一层的窗户大小和位置也不一样。整座大楼富于旋律感。房顶上的烟囱被巧妙地做成神话中的精灵,充满童趣。
1904-1906年间,高迪为大亨巴特略建造了巴特略之家,高迪用这座建筑表现出“圣乔治屠龙”的民间童话。蓝色、绿色、紫红色相间的外墙上,布满波浪形窗框和阳台;墙壁上深深浅浅的蓝色瓷砖,仿佛潜入大海;走廊像海浪与海浪之间的间隙,房间像鲸鱼的体腔;天台上一把剑直插屋脊,代表被刺的龙背。米拉之家和巴特略之家都巧妙地利用了天然采光和雨水,这是高迪“生态公寓”的一大特点。

高迪设计的每一座建筑都弯弯曲曲和古怪精灵,令人过目难忘和久久回味。高迪有虔诚的宗教信仰,用世俗眼光看,他是难以理解的怪人,名声显赫,也可以很富贵,却把自己弄成“乞丐”。他的作品也有些荒诞不经和神神秘秘。圣家族大教堂就是一座象征主义的建筑,高迪在建筑中用了许多隐喻的手法来表现宗教主题,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各种动物和人物、奇异造型的寓意,让后人至今难以猜透,也平添了许多传奇。两位西班牙作家合著的小说《高迪密码》,与《达芬奇密码》一样,前几年风靡全球。小说描述高迪是一位虔诚的宗教骑士,在圣家族大教堂里留下了许多宗教密码。他的建筑是否真的留下了一些神秘莫测的宗教密码?人们不得而知。

但后人却能感受到高迪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在人类经历了环境破坏悲剧并认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和谐之后,人们开始理解高迪建筑传达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密码,这就是建筑应该敬畏、体现和效仿自然,建筑应该是顺应自然的雕塑,是山岳、大海和森林交响乐中的一个乐章,是在锦绣山河里绘画做诗,要符合人类“诗意地栖居”,而不应背离、藐视、玩弄和挑战大自然。


图文:顾德宁 顾燕 《异国风情千百度》作者


《异国风情千百度》上册包括美洲、欧洲和跨域欧亚的国家,下册则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北极。就这样,两本书用80多万字和几千幅图描绘近80个国家的旖旎风情。

《异国风情千百度》是面向国际旅游市场的一本书。它不仅是一本带你一同去旅行的书,文字和图片的魅力更让人产生美好的愿望和情感,许多读了这本书的人,都有一种要出发的冲动。


欢迎扫码关注 顾顾看天下

出版发行: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顾德宁 顾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