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 | 周建生:三十年我只拍一座城

 爱拍照的吴大哥 2017-06-10

从世纪80年代开始,不是郴州人的“郴州人”周建生,“孤独”地用镜头对准这座城市,一直坚持到现在。他不爱组团,不爱拍风光,不爱拍美女。他认为,摄影有一份社会责任在里面,中国社会变化这么大,这么快,必须有人记录下来。


周建生



自由摄影师。2010年获郴州市“五个一”工程奖,2010年郴州市城建档案馆永久收藏老照片251幅,2012年获郴州市文艺界优秀个人2013年获郴州市十佳摄影师作品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摄影、《大众摄影》杂志、《中国影像》杂志等刊物上发表。


1976年郴州市国营照相馆,单车,手表缝纫机是中国家庭的三大件。一位市民用照相馆道具拍下自己的“三大件”。


1978年郴州东江湖大坝,大量的民工带着家属进入工地,这位无事可做的家属在工地上纳鞋底,等待丈夫下班。东江湖大坝水库工程曾于1958年动工,至1961年初停建。1978年4月复工,1980年11月截流合龙,1986年8月下闸蓄水,1987年11月第一台机投产发电,1992年枢纽工程全面竣工。


影像中国:当初是什么机缘让您对摄影产生兴趣?

周建生:最初接触摄影是在读高中的时候。1974年,我父亲工作单位有个年轻人,他有一台海鸥牌203折叠相机,为了“讨好领导”(父亲在单位是领导),他经常给我拍一些生活照。我对这个相机非常好奇,觉得很好玩,以后常常借他的相机拍照。从此,我与摄影结下了终生的缘分。

 

1979年郴州市,郴卅商场市民在围观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里面的节目。


1979年郴州市,“战天斗地”的知识青年合影。


影像中国:还记得您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吗?当时是什么情景?

周建生:第一台相机和第一张照片是我终生难忘的记忆。1980年还是计划经济时代,那时买相机是要凭票供应的,我一个月工资才34元5角,而一台海鸥120双镜头4B照相机要124元,买不起啊。后来我找同事借钱,总算凑齐了124元。结果去买相机的时候,服务员说你的钱不够啊,我说为什么?不是124元吗?她说还要搭配20个胶卷才能卖。我在柜台旁边愣了半天,琢磨着,哎,又得去借钱。后来,我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从此,郴州的城市街道,裕后街、燕泉河,郴江河、东风广场、北湖公园等等,都被我永远地定格在胶片上。正是那段用胶卷拍照的岁月,养成了我拍照时思考的习惯,也考验了我的耐性,沉淀了一个摄影人应当具有的品质。有些照片当时看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今天看起来就不同了。现在我一直喜欢用胶片相机拍照,这样可以让我慢下来,用心记录身边的人和事。

 

1982年郴州市财贸子弟学校,忘记背课文的小学生,被老师留下来背课文。


1982年郴州市东风广场,万人宣判会。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在街上游行,然后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影像中国:您还记得最初在摄影方面的设定和理想吗?现在回头看,您实现了吗?

周建生:最初就是记录社会,记录城市的变迁,记录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他们柴米油盐。现在回头看,过去的几十年,这些记录每个时期特征的照片才是接地气,有生命力的照片,是真正能够留得下来的。这些照片体现了人文关怀,见证社会变迁。什么图片最有价值?我觉得还是纪实摄影!它见证和记录每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并将精彩瞬间定格成永恒,这才是纪实摄影的意义和它深深吸引我并让我为之终生痴迷的魅力所在。

 

1982年郴州市人民西路,郴州市友谊华侨商店在商铺展销会上卖重庆牌摩托车,北京燕牌缝纫机,电视机放大屏。


1983年郴州市人民中路,郴州地区公安局,警察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三轮摩托车。


影像中国:您是怎么慢慢确立自己的风格的?

周建生:如果说有风格,那就是长期的孤独坚守,默默无闻地坚持记录,按自己的思路和对这个社会的感知,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影像中国:您至今拍摄了多少个系列的摄影作品?

周建生:我的摄影都是长期关注项目。30年拍一座城,30年拍一条河,30年拍一个广场,30年拍一条街。环境的变化,旧城区的改造拆迁,几十年下来,拍了10多个专题系列作品。

 

1984年郴州市东风广场,买福利彩票的郴州市民。


影像中国:您自己怎样评价这几个系列?

周建生:这些拍摄项目见证了郴州市一步一步的发展历史,定格了郴州市几十年的城市变迁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郴州市留下宝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影像中国:如果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您能用多少个关键词来概括这些作品中出现的表达类型?

周建生:镜头朝下,境界自然向上;大凡好的东西都是素面朝天,直达品格;不管世界如何喧嚣,我只要坚持一种就已足够;真正的摄影师是孤独的,拍摄时是独行侠,就是万人朝东我朝西;摄影更多的时候需要坚守,坚守是最简单的事,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事。

 

影像中国:摄影人多半都希望自己的照片能长存,您有想过自己照片的命运吗?

周建生:既然选择了纪实摄影就必须选择孤独。几十年的拍摄中,当初我没有考虑过照片的出路和命运,会不会获奖,几乎不参加摄影比赛。但是我相信,好照片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前几年我的200多幅照片被郴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永久收藏。

 

1985年3月5号人民中路,郴州市少年犯管教所的少年犯学习雷锋,为市民理发。


影像中国:几十年的摄影生涯,总会有各种经历,您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没有打动您的事儿,或者是想起来后怕的危险?

周建生:几十年的摄影生涯,经历了太多,有感动,也有愤慨。1995年,郴州地改市,我辞职开始专心拍照,当时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这几年我的照片公开后在郴州市引起巨大反响,有人说我是郴州人民的骄傲,有人说这是郴州的财富。可是,我遇到过最大的困难就是经常身无分文。尽管这样,照片还得天天拍。2008年郴州遭遇冰灾,全城停水停电半个月,交通中断,我每天行走十多公里到受灾严重的郊区拍摄,看着来自全国的物资支援和各地的电力工人无私的奉献,令我泪流满面,许多照片是流着泪拍摄的。


郴州市区禁摩(禁止摩托车进城市),几万人闹事,郴州永兴县煤矿爆炸,两次相机被抢,一次相机卡被抢。一个人在拍摄时摔跤是常有的,有次从山坡上滚下来,拉断韧带了……都是现在想起来后怕的事。

 

1985年裕后街。2000年多年前,这里运货的骡马成群结队,一直都是郴州南北交通咽喉。可以说它是郴州商业贸易的起点,也是郴州市的一条历史文化名街,更是郴州城市的历史根源所在。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旧城区的改造。2011年,裕后街被夷为平地,2017年郴州市裕后街在申请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像中国:您一直坚持记录郴州,作为一个不是郴州人的“郴州人”,您的动力来源于哪里?

周建生:我的父亲本是湖北人。1976年父亲所在的单位湖南省衡阳市冶金机械厂有支援“三线”的指标,要我父亲选择去哪里,一个是四川,一个是郴州市。不到郴州市,就调四川。父亲认为去四川就离老家湖北越来越远了,也不知道会不会还有机会再回去,所以选择了来郴州市。父亲说这样离老家要近一点。1976年,我们全家来到了郴州。


我们国家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切朝着更高,更多,更快,更大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发展环境正是纪实摄影的大好时期,作为一名摄影师有责任,有义务去把它记录下来。作为一个不是郴州人的“郴州人”,记录了郴州其实也就是记录了中国。我的动力来自我对摄影的信仰,做一个孤独的摄影师,做一个有责任的摄影师,做一个有良知的摄影师。

 

1989年郴州市人民路粮店排队买米的市民。


影像中国:您如何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您认为以摄影的方式,应该怎么呈现?

周建生:记录是摄影的最本质功能。以纪实摄影的方式呈现。

 

影像中国:在摄影或者说在影像生活中,您一直坚持的是什么?有哪些希望自己学习再提升的部分?

周建生:我一直坚持纪实摄影的信仰。1984年我就参加了《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第一期的学习,人民摄影、中国摄影报都是从创刊号至今的订阅读者。通过学习提高,希望自己在摄影或影像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驾驭影像的能力。

 

1990年郴州市决定取缔三轮车运营业务,即将失去饭碗的三轮车运营人员在人民东路郴州市人民政府门口堵塞交通。


影像中国:您能否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给当下青年摄影人提些建议?

周建生:多记录这个美好的时代,关注社会的变迁,关注容颜的转变,关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如果你真的喜欢摄影,就要拍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记录身边的生活。毕竟这才是摄影的真谛。

 

1992年郴州市人民西路。郴州市税务局举行税法宣传活动。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自1993年1月1日起实施的《税收征管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税收程序法,也是税收征管的基本法。



采访:乐呵娜拉

编辑:蒋得好

长按关注

1985年裕后街。2000年多年前,这里运货的骡马成群结队,一直都是郴州南北交通咽喉。可以说它是郴州商业贸易的起点,也是郴州市的一条历史文化名街,更是郴州城市的历史根源所在。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旧城区的改造。2011年,裕后街被夷为平地,2017年郴州市裕后街在申请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