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大附中名师解析2017高考题!(附:高考各科答案)

 茉莉icaldydvr8 2017-06-10


山大附中名师为你权威解读2017各科高考题!


注:关注“新晋学”微信公众号,回复“高考+科目”(如: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英语/高考文综/高考理综)即可查看试题及答案进行估分!



语 文




李国锋,山大附中高中语文老师,备课组长,出版专著《加点料:语文有故事》。


对接传统,紧跟时代





今年的全国1卷呈现出如下4个特点


 1  在选材上,丰富多样,包括诗歌、小说、史传、报告、学术论文等多种文体。


 2  在形式上,以文字为主,框架、图表穿插其中,无形中也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精读、细读,还要大量阅读。


 3  在设问上,中规中矩,没有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无从下手的题,考查的能力层次包括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这六个方面。


 4  创新上,除了我们已知的试卷结构大调整之外,还有就是内容既对接传统,更紧跟时代,在个别问题的设置和能力的考查上更加多样。


实用类文本阅读是今年的一大亮点,文体丰富,还插入图表,材料之间形式组合更加灵活,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阅读特征。


题目设置上,第7题,用框架的形式来梳理材料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考生如果能够认真读材料,可以很容易发现D选项不对,承担提供片源任务的除了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外,还有其他渠道,而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传送的任务是交给康卡斯电信公司来完成的。这道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筛选比对信息的能力。


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虽然字数不多,涵盖的面却极广,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在审题上没有难度,而在立意上则比往年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同时又有了明确的任务指令,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


为高考作文点赞!



今年全国1卷的作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11年的作文,而今年最新的考试大纲给的作文题型示例,恰好就是那一年的作文材料,这或许只是一种巧合。


今年所给的材料更为具体,要求更为明确。除了提供12个“中国关键词”之外,还让考生必须从中选择两到三个词,发现并挖掘出彼此之间的联系,既可以正反搭建布局,也可以用一个主题来统摄谋篇,从小处落笔,往大处延伸,呈现自己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考生既要有主人身份的代入感,还要有读者意识,注意自己写作的立场与表达的角度,同时字里行间最好再洋溢着一股中国崛起、相互守望、共创未来的自信与豪情。


材料没有设置审题的门槛,没有让考生纠结这到底是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方面,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空间,也有效地避免了套作宿构。


这则材料可以生成的角度非常多。比如——


从广场舞、共享单车、美丽乡村入手,可以呈现中国人的精彩生活;


从一带一路、高铁、移动支付入手,可以介绍高速发展而又开放的中国;


从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入手,可以讲科技创新,讲共享与共生,前者的发展,离不开后者的普及。在“互联网+”的时代二者联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支付方式和出行方式。


从共享单车和空气污染入手,前者代表绿色出行,这对国家治理空气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长城和一带一路入手,可以把前者看做是守护,把后者看做是开拓;一个代表历史的厚重,但同时也是一种彼此的隔离;一个代表联通与开放。长城和一带一路的辩证法,是时代的辩证法,也是发展的辩证法,需要明确的是,守护与阻隔绝不意味着落后,而开拓与联通也并不代表着完美。


每一组选择的背后,都体现了考生对时代的把握和对生活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学养积淀和格局视野。


总之,今年的试题,更加主动地拥抱时代,贴近考生的实际,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不仅呼应了课程改革的设计理念,而且更符合高校对人才选拔的核心要求。



数 学





王晓玲,山大附中数学学科中心主任、高三年级副主任、备课组长。曾参与编写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冲刺清华北大》高一数学、《全品高考复习方案数学听课手册》,在《考试》杂志名师辅导栏目发表《导数与微分》,在《高中数学教与学》杂志发表《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张耀军,山大附中数学老师,实验班班主任。从事高中数学教学15年,任教多届高三毕业班,多次到各地学校为考生进行备考指导,所带班级成绩突出。


紧扣大纲,基础与能力并重




一、知识覆盖全面,试题难度适宜


试卷覆盖中学数学的主干内容,其中理科试卷中函数与导数大约22分、三角17分、概率统计17分、立体几何22分、解析几何22分,文科试卷中函数与导数大约27分、三角10分、数列10分、概率统计17分、立体几何22分、解析几何22分。


容易题、中档题和能力题分布比例较为合理,2017年文理数学试卷都能很好地做到既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与学习兴趣培养同时又能很好的体现出合理选拔人才的功能性。


二、立足基础知识,考查主干内容


2017年数学试卷的设计立足于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如理科数学试卷和文科数学试卷中的选择题(1)—(9),填空题(13)—(15),解答题(17)(18),选修题(22)(23)都是直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试题


在此基础上,试卷还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如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了三角、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


三、创新题型设计,考查数学素养


2017年的数学试卷注重创新题型设计,综合、灵活昂发地考查数学素养。


既有利用数学原理说明所采用方法合理的说明题,也有利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题,如:文理第(19)题;


既有呈现形式的新颖题如:理科第(3)题,(16)题;文科第(6)题,也有设问方式的创新题,如:理科第(8)题,文科第(10)题,还有与时俱进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实际应用题。如:理科第(12)题。


试卷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都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注重能力立意,突出通性通法


2017年的数学试卷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如:文理第(18)题;


运算求解能力如:文理第(16)题;


空间想象能力如:理第(7)题、文科第(6)题;


探究能力,如:文理第(21)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文理第(19)题。


2017年的数学试卷注重对数学同性通法的考查,命题时以一道题为载体,呈现给考生的是一类题,通过做这一道让考生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通用方法如:文理科第(17题)、文理科第(21)题等。


五、文科理科差距缩小,求同存异


2017年全国I卷文科试题与理科试题相同题目和姊妹题目分值达70分左右。其中——


文科第(4)题同理科第(2)题,文科第(10)题同理科第(8)题,文理科第(18)(19)(21)(22)(23)题。


综上所述,2017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学科知识结构、题目的设计,都做的较好,难度设置较为合理。紧扣数学考试大纲,强调基础与能力并重。而且试题具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区分度也不错,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体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素养。



英 语





陈芳,1996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专业,本科学历,同年7月开始在山大附中工作,从事英语教学21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英语学科中心主任、中教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全国中学生英语创新大赛高中特级辅导教师。


稳中有变




2017年的高考英语试题“稳中有变”与2016年的英语试题相比,某些题的难易程度做了相应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七选五难度上升,短文改错难度有所降低。多数学生感觉做题比较顺利。


试卷体现了“考查基础,突出语篇,注重实际,强调应用,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在注重立足应用的前提下,试卷更加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基础,突出语境,深度发掘文章思想内涵


今年的“完形填空”题难度与去年持平,主要检测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英语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文章是一篇写我学习美式手语过程和感受的记叙文。


文章的开头理解与去年英雄司机的前两空难度相当,41空的searching是形容词,深挖细究的,认真彻底的。学生对此意陌生,49空属于考察分析句子,57空考察熟词生意,此处prohibit不是(以法令)禁止,而是阻止,使不可能。教授失聪,任何言谈都行不通。注重向新课标靠拢,更加注重词汇的深层次理解。建议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之间的逻辑性,兼顾上下文,不可顾此失彼。


语法填空题是2014年开始的新题型,属于英语知识运用部分。2017年的试题内容是介绍一种低脂少盐的饮食趋向的副作用,属于科普类文章,语言理解比去年记叙外国记者和大熊猫的故事较难一些,文章中第二句是一个长难句,其中设空两处,第一处61空属于语义理解,多数同学使用with,反映出对句子理解有误。第二空考察固定搭配,side effects副作用。设空注重基础,突出语境。因此考生完成试题不费劲。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知识和对整个语篇的理解等掌握情况,保持了综合性和语境化的特征。本部分考查内容仍以高中主干知识为主,兼顾各项基础知识。而且有些试题为往年高考试题的变形。


个别题有一定的迷惑性,例如:第64小题考察被动语态与主谓一致,一些考生考虑片面不易兼得。那些基础知识不扎实、语感和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对此类题是很难应付的。另外,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习惯用语,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更加强调注重基础,对学生的语感和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平时阅读量大的学生答题会容易很多。


二、重视语篇,体裁多样,体现综合能力


阅读理解部分是整个试题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考查的目标与往年一样,重点检测学生对语篇整体理解的四种能力:1.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2.细心判断事物的能力;3.理解能力;4.推理能力。题目的设置仍旧是主旨大意,细节事实,推理、判断、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最佳题目题。


阅读理解整体上由易向难发展,只要考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认真作答,仔细推敲,静心思考,就能拿到比较满意的分数。但有些题目还是有一定难度。比如B篇中25题的选项A look at sth 此处含义是examine sth closely,学生只知道look at 强调看的动作。对动词词组的深度挖掘不够。D篇是科普类说明文,关于蒸馏水的制作过程。第33题涉及长难句,对操作步骤的理解较困难,难度较大。


阅读理解七选与去年相比,难度略高一点。因为文章的长难句偏多,学生理解有困难。但只要同学们抓住逻辑,注重时态,关注代词,就能找到依据。比如36空,考查学生对设空的功能性理解,应该是承上启下。凭借39题后一句中的We,我们能找到选项F中my family与之匹配。40空是总结段的首句,应该总结我的感受,而非转移话题。


因此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增加阅读训练的深度和广度,具备较高的阅读技能,在复杂的语境条件下能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整体思路,探查作者的隐藏意思及语篇背景条件等,在读懂语言的基础上去了解原来不知道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获得好的效果。


短文改错题保持了历年同类题型的特点,重点考查学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难度与去年相比有些许下降,学生只要细心,能轻松找出错点,错点很常规,时态、介词搭配、形容词副词的功能、名词单复数、连词的含义、基数词与序数词!


书面表达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较为熟悉,高考多年沿用的书信作文形式,体裁为应用文。内容是考生李华正在教你的英国朋友Leslie学习唐诗。写信告知下次上课的计划。与2016年相比,今年的作文比较好写。学生只要把题审清,所给的内容要点表达清楚,不出现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错误,同时能正确运用一些较高级词汇和句型,保持卷面干净、整洁,获得理想的分数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政 治





于慧强,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政治学科教研中心主任,高级教师,曾获得太原市优秀教师、太原市高造诣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骨干教师、山西省青年教学专家、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全国教育援藏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连续多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精心研究高考,带领学生科学备考,多次在省市教学备考会上进行专题讲座, 所带班级在历年高考中成绩优异。


一体四层四翼



  

与近年的全国I卷文科综合政治相比,2017年试题平稳,题目平和,无偏怪题, “稳中求进”中“稳”字突出。


题型方面,选择题12题,非选择题5小问;各必修模块在分值比重上为经济30分、政治24分、文化18分、哲学28分;选择题中“四选二”有9个小题,“四选一”有3个小题,一个材料统领的“串题”1组2题;主观题材料阅读量适中,设问以“小切口”为主,要求明确、具体;40题结构与分值与往年39题相当,以文化和哲学设置的3小问,第3小问为“限制性开放”试题;主观题设问常规、明确,涉及“是什么”1问(概括突出问题)、“为什么”2问,“怎么做”3问等。 


难度有所降低,选择题中大多数题可用“排除错误项和无关项”选定;主观题打破材料分析题的固化模式,结构略有变化,经济题和政治题分设为38和39题,更有利于体现命题者的思想,使考查的学科知识更加“活化”。

      

今年的全国I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从实践上很好地体现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下面做具体分析:


     一、体现“一体”,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核心立场


试题选材上注重通过反映近年来我国发展建设成就,让学生理解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如:


19题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21题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创新”理念;


22题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体现“协调”“绿色”理念;


18题、第20题通过我国在加强国际合作、承担国际责任方面的作为和原则,体现“开放”理念,第15、16题考查精准扶贫、17题政府管理体现“共享”理念;


38题考查中国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相关问题,引导考生理解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试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提高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39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法律解释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对遏制“港独”维护香港法制的重要意义。凸显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有利于引导学生和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


40题以2017年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背景素材,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其时代价值;


19题列举我国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果,让学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过程中感受体验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二、体现“四层”,落实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


试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学科内容解决现实问题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从知识的考查内容上看:


经济上考查了商品的需求弹性、国内生产总值、扶贫资金的筹集、企业的经营发展等知识、政治考查了人民共享、政府管理、国际社会、人大、依法治国等知识;


化上考查了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必备知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设问、精心选择、清晰表达能实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    


高考注重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如:


17题政府制定管理制度、第18题我国参与东盟主导的安全对话合作机制、第39题通过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的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的理解,引导考生认同中国的政治制度,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体现“政治认同”的引领;


14题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理解、第20题《巴黎协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2题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体现了对“理性精神” 的引领;


17题国家管理制度的规定,体现了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国家、社会、公民的基本价值要求。


13题政府允许企业投资参股和经营公益类项目、第15、16题精准扶贫、第17题政府改革管理制度、第19题我国科技创新的巨大成就、第22题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


17题政府管理制度的改革、第39题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及其意义的考查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法治”;


17题政府管理制度的制定、第18题我国参与东盟主导的安全对话合作机制、第19题我国科技创新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的要求。


三、体现“四翼”——落实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试题突出“基础性”原则


经济中考查了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与社会资金的结合、供需结构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主干知识;


政治考查了政府管理的职能、人大、依法治国、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等,文化考查科技创新的意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哲学考查了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矛盾观、人民群众的基础知识。  


在某些试题选项的设置上跨越了不同的章节知识,如:


22题包括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实践的观点、价值的实现;


23题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实践、联系的多样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体现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体现“综合性”。


从材料的选取上,第13题、19题、21题、22题以社会生活的各领域的“创新”内容为载体,主观题38题经济、政治的传统组合“创新”分设38题、39题,这样充分地考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两个重要的热点问题。



历 史





张晓燕,2009年至今任教于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工作脚踏实地,努力追求卓越。


秉承学科特色 彰显人文情怀




一、试卷基本结构与难易程度保持稳定


总分100分,其中12道选择题共48分,主观题包括2道必选,3道选做题(三选一),共52分。


试卷在分值分配和试卷结构方面基本保持了稳定的态势。从难易角度看,难度适中。试题设计的整体思路清晰,主要考查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所以试题覆盖的考点均是历年来的高频考点。试题考查的内容均可以在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关的依据。材料、选项以及设问都比较贴近教材的表述方式。试卷中没有偏题、怪题出现,审题和作答没有陌生感,整体平稳。


二、试题情境创设较丰富,题目呈现方式多样


如:材料多以文字材料形式呈现,辅之以表格(25、26、33及42题)、漫画(34题)等,对学生解读多种形式材料的能力进行考查。


三、稳中有变


“稳”主要表现为试题的主体不变,命题思路、试题风格、分值和题型基本不变。


“变”则首先表现为“中西人文主义思想”知识点在往年属于隐性考查内容,今年考查重点突出。


32题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考查以及主观题42题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内容的比较与挖掘。


其次,试题整体比重倾斜于中国史部分,尤其在主观题方面41题42题均为中西对比,选做题的设置基本为中国史内容,围绕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抗战期间的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中国古代文化交流融合等进行考查。中国史部分所占分值大约为一半以上。


四、以史为鉴,不回避热点


历史与现实密不可分,但从历史角度关注现实,又必须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历史卷多个题目以间接的方式涉及当今中国与世界的热点问题。如:


30题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第46题抗战时期的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抗战在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再如第31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第45题工资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考查,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渐进性,同样对于我们关照现实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此外对于世界范围内各国贫富分化问题的考虑与历史反思、对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济秩序的思考等在试题中也有涉及。


五、中西关联,古今贯通


考查具有综合性:高考命题的指导原则之一即为“中外关联,古今贯通”,体现历史试题设计的综合性,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如全国I卷第41题和第42题同样围绕中西对比展开。其中第41题提供了法国大革命和近代中国对于民族主义的阐述,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深入思考,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学科方法,比2016年全国卷I第40题难度稍大。


六、突出传承传统文化,颂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I卷涉及到许多当前社会的重大问题,如第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


再如全国I卷第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了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


七、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如全国I卷第42题列举了14~17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该题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材料简洁,能力立意,能有效指导中学历史教学


选择题不管是材料还是选项的设置,基本上都简明扼要,且比较容易理解,基本未出现晦涩难懂的材料。试题以简洁明了的材料创设新情境,但与此同时又以所学知识为依托,看似平易,实则暗藏玄机。


如第25题通过展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体现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国家实力的增强。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凸显能力考查尤其体现在开放性试题上。全国卷的41题(今年的42题)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道开放型试题,包含对考生解读材料、发现问题、形成观点、完成论证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能力的考查,能力考查全面,且每年都有所创新。


2017年试题采取表格形式,要求自拟论题。同时,选取材料时间跨度长,且主要选取中西历史转型过程中的重大史实,并多角度呈现变化,为考生论证提供足够的史实支撑。学生可以从多个侧面进行对比联系,灵活打开思路,高屋建瓴地分析问题,开放性进一步凸显。开放性试题思维跨度大,让学生可以有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展现个性思维和能力的平台。



地 理





刘军民,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地理学会理事,省高中新课程学科指导组成员,高中地理备课组组长


重点突出 学以致用




从生活中拍摄一组照片到德国印刷公司及相关企业的集聚;从我国西北某干旱流域的分析到西北葡萄种植技术的改良;从非洲剑麻种植到山地垂直带谱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从古村落旅游到怪柳生物入侵对环境的危害。


四组选择题、四道主观题无不彰显“考能力、考素养、考潜能、考科学研究态度”的考试目标。试题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突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在整张试卷中表现明显。与2016年试题相比,难度增加。


一、主干知识反复考


农业生产活动、工业集聚、交通等主干知识为历年高频考点。如:36题,剑麻的种植、加工、使用,以及市场对农产品的决定影响。(剑麻纤维的需求量大)。


二、能力要求高,思维含量增加


6—8题。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考生要从“盐湖面积多年稳定”“年均降水量仅为210mm”中提取信息,转化理解;在该流域大面积种植耐旱植物,可能导致的自然现象,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出发,推导能力突显,思维过程缜密。


9—11题。读图能力要求高。首先要分析清楚覆膜与常态下的气温日变化,然后再找出丰、枯雪年气温曲线,积雪对大地的保温作用隐含其中;


特别是11题,表面上是对葡萄种植省份的推测,实际是一道优质的时间计算考题。


图中,给出了北京时间、一天中最高气温,来计算当地经度,从而推出省份。是新课标以来,考查时间计算的一道好题。


37题。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要求学生提取信息,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并在此规律下进一步提取:


下部由于种间竞争获得优势,多样性降低;


随着海拔增高,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


在更高海拔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


在这一般规律下,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又出现了干扰:优势植物数量减少,多样性异常(增加---图中表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能力考查,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联系设问,进一步考查迁移知识的能力,对垂直自然带中热量、水分等要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生活中的地理,学以致用的地理


1—3题。城市道路两旁的一组照片,“修剪整齐的灌木与杂树丛生零乱灌木”,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易感知,结合拍摄时间和文字信息,判断当地的自然植被以及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分析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自然因素。每个考生都生活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客观地分析自己生活的区域、自然植被与人工绿化植被的差异更贴近实际。


四、试题难度增大


43、44 题。考生要细审材料,针对问题联系有限的生活体验,也难以取得圆满的解答。



物 理





吴瑞忠: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级物理教师,高三物理组组长,奥赛教练。山西省教学能手、太原市高水平骨干教师、太原教育电视台“名师面对面”主讲教师,高考理科综合阅卷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了物理部分评分执行细则。


注重基础 突显能力

稳中求变 体现创新




一、试卷结构与考试大纲保持一致


试题与考试大纲说明保持高度一致:


5道单项选择(分别考查了动量守恒、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核聚变、电磁感应);


3道多项选择(分别考查安培力、电场、平衡),并在指导语中明确给出单项与多项的题号。实验2题(力学1题、电学一题);


计算2题(力学一题、电学一题,分值及多项选择题目数与去年相比做了微调。


选考题3-3为1道选择题(5选3)和1道计算题,3-4为一道填空题和一道计算题,计分方式完全一样(5分+10分)难度基本相同,体现了公平原则。


全卷并无繁难偏怪试题。所有试题均无超纲现象,都是考查最基础的单一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及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题目表述方式合理、有效、题干及设问准确、简洁,命题的语言严谨、科学,并能体现学科体系的特征。


二、注重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考查,覆盖面广,全面考查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1、Ⅰ卷试题14、15、16、17、19、、21比较容易,18、20较难,内容基本覆盖了高中阶段的板块知识:


力学3小题,共18分;分别考查了平衡、运动学、动量守恒;


电磁学4小题,共24分;主要考查安培力大小和方向、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点电荷电场的性质。


原子核物理学1小题,6分;考查核聚变。


2、Ⅱ卷试题都有一定难度,两道实验题分别为力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电学(描绘伏安特性曲线),两道计算题,一道考查动力学,一道考查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


力学共占17分;电磁学共30分;均为中学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试题设计上又有一定的创新性,突出了辨认图像、应用图像、作出图像以及图形能力。 选考题也分别考查相应模块的主干知识。体现了高考导向性,突出考查主干与核心知识、重要研究方法(图象,实验等)。整卷试题难度比去年大,易、中、难比例为3:4:3


三、凸显能力考查及知识灵活运用


1、渗透新课程理念,向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靠拢,增加了探究性能力的考查。


15题以打乒乓球为素材,将物理与实际情景巧妙融合,综合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利于对概念理解,体现了课改理念。


18题以STM为背景突出体现物理学科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2、注重考查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17、22、24、25、选3-4(2)都涉及大量数学计算,3-4(1)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20题考查图像,有些题目需要用到圆、直角三角形的几何性质,正弦定理。整体运算量大,增加了试题难度,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试卷。


3、注重创新,考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


18题巧妙的把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受力特点隐藏在减弱震动这一条件里,如22题把打点计时器考查改编为滴水计时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能力。尤其注重实验原理迁移,如23题重点考查表的改装,数据处理等实验能力。


4、注重考查综合能力的应用;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物理情景的创设。


25题、以带电粒子运动问题,创设新情景,考查带电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运动,考查考生提取、加工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能力。


5、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如22、23两题,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基本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数据处理、实验误差和有效数字进行了较全面考查,重点突出用图像处理数据,体现了对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核要求。


总之,与去年相比,试题形式整体稳中有变,难度有所增加,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科学素养的考查,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但整体难度较大,区分度好。



生 物





于鑫,山大附中实验班老师,生物硕士,山西大学本硕连读,山大附中生物竞赛主教练,2016年带领附中生物竞赛省队选手获得4金3银,全部升入清华。


看似“套路外” 实则“重基础”




一、内容形式和难度分析


常考内容形式上,虽然和16年一样没有涉及传统的生态非选择题,但必修三本书的比例基本接近(必修一、二、三各占21、28、26分)。  

  

命题难度上较2016年略有上升,除了2图0表和16年完全一样外,主要体现在:


(1)单题表述内容的量增大,比如29题答案字数145个字,30题答案字数120个字。空少分值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构建思路的情况下,还要具备极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2)选修难度上升,两个选修题的表述内容的填空共计8个。好在两道题目的难易程度比较接近,表述填空各为4个,这样也很好的体现了选择的公平性。


(3)选择题的第5题的图乍一看,觉得增长速率怎么画成了增长率,但这个图横坐标不是时间,而是种群数量,横纵坐标的乘积应该反应的是种群增长速度。这样说起来还是变扭,如果非要数学做图,K/2应该会落在图中最高点偏右一点(请教数学大神如是说),但最不济我们只能默认最高点就是K/2吧,只要你记得持续捕获在K/2或者稍大于K/2的点最好,选择了丁点。但估计学生会在这个选择题上栽跟头。


(4)为什么说难度略有提升,因为传统的遗传难题在今年变得简单了,18分的遗传基本规律考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应付自如的(如果学生依旧带有畏难主观意识去避开遗传题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二、紧扣教材内容,强化双基考查


回到一开始看到17年生物题目的感觉在“套路外”,但细细琢磨每个题的问题设置以及考点考向,都重在考查生物学教材内容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主干知识突出,重视四大能力:


主要体现在代谢、调节、遗传三大模块的常见内容考查中:


30题“代谢”中密闭装置背景下光合和呼吸的关系考查了理解能力;


31题“水盐调节”中题干列出了大学教材的相关内容,再结合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考查了信息获取能力;


 32题的“遗传”中各种问题的设置主要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


29题“证明是何种病毒”在基于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的情形下,还要求考生具备生物学综合应用能力。


(2)突出实验考查,注重探究能力:


在生物学四大能力的考查基础上,因为生物学——实验学科的关系,近3年对于实验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


今年实验相关考查分值达到了50分左右(选择第2题,3题,4题,非选择29题、30题、32题、选做题)。


尤其是29题长达10行的空格设置虽然让考生“醉了”,但突出考查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基于基础知识和教材内容的联系之上的,得分点集中在DNA和RNA的碱基区别,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如何标记病毒,这个考点的内容要结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的噬菌体是如何标记的,而且分两个组也结合了教材中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思路,内容看似简单,其实考向非常明确。要求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3)注重知识综合,重视语言表达:


选择题的第1题和4题,都是在核心概念的知识上注重了综合考查,要求区分概念,理解概念,相对简单。


语言表达还是延续了2016年的改革:减少了“事实性知识”的特征设问“如……是________;……为________;或……属于______”,增加了“理性思维”的特征设问“如……,其原因是_______,该设问方式在17年出现了6次;……,其作用为_______,该设问在17年出现了3次,等等”。连续两年这样的改革也为之后3年高考(2021年山西新高考)的风格做了一个指引。


三、谈谈选修


今年的选修一和选修三在难度上不相上下,不管从题目立意,还是问题设置角度上来说都是很好的。


选修一还是基于微生物角度,选修三还是基于基因工程角度,不偏不怪。而且第一次选修一和三同时体现了和必修的联系和结合。只是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做得不尽人意,还是要注重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的提高。



化 学





孔莉,1995年参加工作。现任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多次在全国化学教学大赛中获得教学设计、授课一等奖,曾获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山西省优秀化学教师、山西省优秀化学竞赛教练、太原市优秀班主任、太原市高水平骨干教师、太原市十佳百优教师等光荣称号。2014年高考中,所带班级245班班级高考均分630分以上,985院校升学率为95%以上,有15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创山西大学附中、山西省历史新高,被媒体大众称为“高考最牛班”。


侧重呈现真实化学问题




一、总体难度偏大


2017年化学试题,从信息量、情景设置和考核知识点等内容来看,均属于难度较大的类型,但其落点均很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精准辨析和深刻理解,与平时学生一贯联系的陈题、老题在设题角度、考查方式、题干重点上均有较大差异。


提醒新一届高三注重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运用,切忌以所谓“套路”应对新视角新思路下的新高考。


二、将考试大纲落实到位,考查必备知识内容,且均为课本上的知识


本次考试贯彻2017年考试大纲的指导思想,通过科学设计试卷结构,落实考查目标和考查要求。


但需要注意存在一些对于平时“冷门考点”的考查,比如35题的第一问考查紫光对应波长,该考点可在选修三课本上找到。


这些考点在平时复习时被学生们习惯性忽略,导致很大一部分考生在考场上一时不知从何作答。这充分说明我们应重新重视对于“边角知识点”的复习,不能在主观上忽略这些知识,留下高考知识盲区。


三、设置题目新颖,与传统高考题不同


本次化学考试出题的情景设置、信息等均出现了很新颖的情况,比如:


9题,围绕考生最熟悉的苯展开,串联起杜瓦苯、棱晶烷,但考察内容都是最基本的取代物数目、基本反应类型等。


11题,选项中数次提到“腐蚀电流”等考生未接触过的名词,但其错误选项却可以从题目中“惰性”阳极辅助材料看出,虽然吓人,但属于典型的“高起点低落点”题目。


四、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大胆展开创新


本次试题创新成分很大,不少考生在考试之后表示“题目从来没见过”“太新了”等等,发现整张卷子不能应用自己的所谓考前“知识储备”解答,实际上是陷入了对以往考题的机械理解和记忆中,没有以灵活辩证的角度科学认识考题,这充分暴露出我们在备考思路上存在着的一定程度上僵化保守的问题,教学与备考思路上的变革愈发地呼之欲出。比如:


10题,用考生熟悉的启普发生器、洗气装置组合出一套新颖的装置;


26题,一套看似可怕的实验装置,其实是在创新中考查最基础的实验操作、发生装置的注意事项等,在基础之上大胆创新,但在创新中回归基础。


五、考查学生能力较强,区分度大,计算量较大


本次理综化学部分选择题、大题均有较多难点,比如:


13题、第26题某些小空和28题平衡常数的计算和27题有关Ksp的计算,学生解题能力弱很可能面对这样的试题出现力不从心现象等等,区分度很强。


我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更要让学生多“动笔”,少“空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