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并非一无是处,起码解决了前朝一直头疼的问题

 河边垂钓N 2017-06-10
  清朝和其它几个封建王朝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直到灭亡,仍然维持了比较大的领土面积。其它封建王朝往往在中期就失去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最典型的是唐朝,在鼎盛时期,它的领土面积也很大,但这在安史之乱后,边疆地区就基本都丧失了。明朝也一样,它的领土最大时包括了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西藏,青海,新疆中东部地区,内蒙古河套平原。但永乐以后,明廷边疆政策趋于保守,主动放弃了河套平原,东北方向退守辽河平原,嘉靖时期丧失了新疆,后期对西藏、青海的统治也名存实亡了。到了明末,只剩下18省汉地了。清朝到了灭亡的时候,仍然保留了西藏、青海、内外蒙、新疆、东三省,这是清朝不可抹杀的一大贡献。


  至于为什么清朝给我们的印象这么差,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晚清所遭遇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西方入侵,给清朝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以及永远洗不清的耻辱:首都两次被攻占,统治者仓皇逃窜,割地赔款无数,以至于我们现在说到清政府总要在前面加上'腐败无能'四个字。但这个大变局其实也给清政府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边疆地区。众所周知,中国边疆地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层出不穷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赶不走,杀不尽,汉族政府或许可以一时打败他们,但只要自身稍微衰落,他们就又会冒出来,这是为什么汉族政权总是强大时能控制边疆,衰落时失去边疆的原因。


  那么说到这,我们就奇怪了,清朝衰落时,边疆少数民族干吗去了?答案是他们也衰落了。游牧民族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个原因是火器时代的来临,自火器广泛用于军事以后,游牧民族最大的两样优势骑兵和弓箭就不那么灵了。其实这个趋势从明朝就出现了,明朝前期克制蒙古骑兵的量大法宝就是火铳和长矛,当然还包括当时还比较强大的明军骑兵。到了中后期,随着火绳枪、弗朗机、红夷大炮的列装,成吉思汗时代无敌于天下的蒙古骑兵就彻底沦为游击队了。到了明清战争时期,蒙古人就只能在明清两边选边站队了。


  第二个重要原因自然就是沙俄东侵了,自公元1578年,明万历6年起,沙俄开始越过乌拉尔山,向遥远的东方前进。1598年灭西伯利亚汗国,崇祯九年(1636年)抵达鄂霍次克海,征服西伯利亚全境。沙俄的这次万里大跃进将游牧民族的回旋空间全部占领。过去游牧民族要是打不过汉族军队的话,可以向中亚和广阔的西伯利亚平原回避,待汉族军队撤退后,再回来。可以说上千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赋予了游牧民族巨大的战略回旋空间。同时,西伯利亚也是许多北方少数民族的发源地,比如建州女真,沙俄占领了西伯利亚等于占了他们的老巢。


  沙俄对东方的入侵,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压力,日后也是他们从我们身上割下了最多的肉。但客观的说,沙俄入侵也在很大程度上帮我们解决了几千年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自此以后,游牧民族就只能在俄罗斯帝国和中华帝国力量的边缘地带苟延残喘了。某种程度上,他们成了沙俄和中国的缓冲。所以,尽管清末中国的力量已经极度衰弱,但边疆地区却仍然留在了中国体制内(最起码是法理上),因为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更加衰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