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问题不解决,生鲜电商都是皇帝的新衣

 笑大 2017-06-10

结论:巧妇难为无米炊,生鲜电商如果解决不了商品问题(高质量、品种全、供应足量及时),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则所有的运营、营销推广,不过是「避重就轻」,虚晃一枪。

1

生鲜,毫无疑问是电商市场的蓝海,从低渗透率、低市场集中度、巨大的市场潜量等指标中足可窥见一斑。

这几年,陆续有我买网、沱沱工社、本来生活、顺丰优选、每日优鲜等独立电商出现,而阿里、京东也上线了生鲜频道,至于美味七七、甫田网、优菜网、青年菜君等,其兴也勃焉其式微也忽焉。

最近,又有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要进军北京市场,第一家线下旗舰店已在朝阳区十里堡开业揽客。天天果园、易果生鲜、百果园,因目前只做水果细分市场,本文在所不论。

乱花渐欲迷人眼。如此多的电商平台,从好处讲,给消费者提供了多重选择。但另一方面,我至今未见到一家电商平台,真正解决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核心需求是什么:如果不去超市、社区菜店等线下渠道,一家几口的蔬菜、鸡蛋、水果、肉类(猪肉)消费需求,能在一家电商平台上充分得到满足。

即:品种多样,应季的大部分蔬菜要有;质量有保证,起码跟大型超市平齐,空口无凭不行;足量、及时供应,别有货时狂促销,无货时高价难求。

这个要求高吗,不高。可目前还没有一家能达到,在我目及范围内。

目前的生鲜电商,无非是满足一部分人群的一部分需求而已,不过是我有什么,你来买什么。我这没有的,对不起,您还是去超市买吧。如果是这样,线上购买生鲜,只是日常购买的补充,远非可以代替的程度。

不要再鼓吹什么「当日达」、「极速达」了,这不过是难以解决核心需求下的附属服务。如果有两个选择:一种是,可以当天送达,但是只能满足你家庭生鲜消费需求的三分之一;一种是,次日送达,但是你的需求都可以满足,完全不用再去超市、社区店了。你会选哪种?

那些「小清新」、文艺范,甚至带点「xing冷淡」调性的文案、图片,是可以吸引一部分小资人群的目光,并产生购买行为。问题是,这部分人群,不足以支撑你的持续运营、市场价值,你靠的还是平常家庭主妇、奶爸们,他们的购物决策偏理性,更看重的是品质、性价比、品牌可信度。

「XX优鲜」为例,对产地为密云的某西红柿介绍,只有一张图,商品介绍里没有任何产品种植信息,却有「像空气一样不可缺少的食材」的陈词滥调。还有一些教你如何用西红柿做菜的文字。该电商运营人员要么是偷懒,要么是自我代入感太强,不了解消费者。

2

农产品电商,或者生鲜电商,遵循农产品-商品化-电商化的逻辑链条。对电商平台的电商运营能力,我丝毫不怀疑,只是如何做好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包括选合作基地、选品、品控、供应与需求的实时匹配,还需要下大工夫。

要做到平台提供的产品,既高(质量),又大(供应足),还全(品类,选择多),无非两种方式:选好产品供应商,或者自己涉足生产环节。

选产品供应商,不易。这要求产品团队,对管理的品类非常了解,并且能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管控。农产品的季节性、非标准化、质量难以感官评定、难储存等特性,使不少产品团队疲于应付,或者被农产品供应方玩得团团转。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专业度,想在合作中有主导权,无异于与虎谋皮。

自己涉足生产,更难,也不被强调「轻」模式的电商接受。况且,农产品生产,和电商运营,是两种不同的管理基因。要在一个体系下,让两种基因的团队产生很好的协同作用,需要磨合。

两种方式,其实就是电商的平台、自营模式之别。阿里靠做平台,GMV达到了几千亿美元级别,但假货问题一直未有效解决。京东自做物流,建库存,以自营模式赢得了口碑,却也一度被讥为「傻大黑粗」。

就生鲜电商而言,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不好评定。能解决消费者完全需求的模式,就是最好的。

我个人认为,鉴于农产品的特殊性,难以承受模式之轻,宜选择「京东模式」,虽然难做,但易建立生鲜电商品牌美誉度。

资源强大如阿里,生鲜不也做得不过如此么。阿里人的「平台」思维,注定了做事方式是就轻取巧。

必须做重,然后方能举重若轻。若一开始避重就轻,则将轻如鸿毛,不堪重击。

3

生鲜电商的小JJ,大家看到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