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忘怨忘过:相逢一笑恩仇泯灭 【菜根妙语】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菜根故事】 乐于忘记,是一种美德。 相传唐朝时的宰相陆贽,在自己任职期间听信别人诬告太常博士李吉甫的谗言,也认为他结伙营私,于是便毫不犹豫的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可是不久,陆贽因为这些事情暴露而被罢相,同样也被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可是事情似乎并没有这样结束,因为刚上任的宰相知道李、陆有这点私怨,便想利用他们之间的这点私怨来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趁机从中拉拢人才。 于是刚上任的宰相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通过李吉甫之手把陆贽干掉。可是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外——李吉甫不仅不记旧怨,还在上任伊始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计无形中成了泡影。对此,陆贽自然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他们的友谊也曾被引为一段美谈! 唐朝的时候还有一件类似的事情。 还是在隋朝的时候,李靖曾任一个小小的郡丞。他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并且他还把这种情况及时的向隋炀帝检举揭发,可是隋炀帝没有听信他的话。不久,李渊灭隋,建立了唐朝,之后他为了抱负准备杀李靖。可是李世民坚决反对这么做,并再三请求保李靖一命。后来,李靖果然不负李渊的期盼,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同样在这个时期,魏征也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可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明夺得了天下,但他并不因为魏征曾经鼓动李建成杀自己而怀恨在心,相反他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结果果然不出所料,魏征也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逢一笑泯恩仇,“仇将恩报”,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智慧。 宋代的名相王安石和苏东坡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并且两人都因为文章而闻名于世,可是这两个文人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相亲”,而是相反。王安石当时对苏东坡的态度可以说是有那么一点“恶”行的,特别是他当宰相的时候,因为彼此之间的政见不合,王安石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并且还把苏东坡贬官到了黄州,搞得苏东坡的人生突然变得很是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依然很潇洒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虽然苦点,但很开心。 不久,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苏东坡并没有耻笑王安石,相反两人的关系倒不由自主的好了起来。苏东坡为了鼓励王安石,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他,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变得十分投机。后来苏东坡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南京看望了王安石,受到了对方的热情接待,二人还结伴同游,促膝谈心。 到了临别之时,王安石还是很舍不得苏东坡的离去,于是便嘱咐苏东坡说:“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买一处田宅,好与他永做睦邻”。苏东坡也满怀深情地感慨说:“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二人一扫嫌隙,成了知心好朋友。 【人生成长课】 人施恩于我,我不能一刻忘记,反过来说,人家留下的怨仇,要忘得一干二净,以培养我们坦荡宽宏心胸,一个胸中不能容物的人,是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所以,感恩戴德,忘怨忘过是一种心里优势,是成事的大气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