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光隐形眼镜验配方法详解!

 Bausch 2017-06-10

       散光隐形眼镜并不是新事物,早在十多年前各大品牌都相继推出散光隐形眼镜,一直不温不火,这两年之所以在门店火起来还是归结于电商的倒逼,一些大型连锁眼镜店应对电商的积极办法是:不跟电商在低端的简单的商品上死磕,而是甩开包袱向前走,发展一些电商没办法做或很难做的品类,而散光隐形眼镜以其验配的专业难度和给顾客的清晰感受而受到专业门店的亲睐。今天这一期给各位说说散光隐形眼镜的作用、设计、验配、配适评估和投诉处理。

一、散光视觉质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人不知穷人苦,常人不知散光痛。让我们来体验一下高度散光的视觉感受。将试镜架戴上,装上200度散光,轴位180度,满满旋转,你在头晕的同时将看到以下景象:
这就是散光顾客的未矫正时的视觉感受。

二、散光成因

一般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散光,即使年轻的时候没有,年老了也会有,这在医学上称:生理性散光,即可以不做矫正的,主要是由于眼睑压迫引起,也就是“眨眼”压迫眼角膜引起的(不要小看眨眼滴水穿石的力量)。

而一般需要通过各种眼镜矫正的散光,大多是由于眼部各类肌肉张力不同引起的角膜或晶状体散光。

还有一些散光无法通过眼镜矫正的散光,称为“不规则散光”,主要是由于外伤、手术等引起。下图:散光的光学分析平行光线进入眼球,不能聚焦成“点”。

三、规则散光的测量

根据光学成像原理设计而成的散光表盘可以测出有没有散光。


1、顺规散光:散光轴位为:180o±30o·约占散光人群的60%




2.散光轴位:90o  ± 30o·约占散光人群的17%



3.斜轴散光:散光轴位:30o~ 60o或120o~ 150o 约占散光人群的23%


当然要准确的定性定量的测出散光需要专业验光师的验光服务。


四、散光的临床表现

  1. 视力下降,由于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形成单一焦点,因此跟近视视近清楚不同,散光引起的视力下降视远视近视力均下降,但相对于远视力而言,视近相对会好一点。

  2. 持续的视物模糊刺激眼球自发调节寻找“焦点”抑或“眯眼”以接近最小弥散圆。此时视物稍微清晰,但易造成视疲劳(眼痛、头痛、流泪、视物重影等)。

  3. 高度散光视力差,调节不能改善视力,视疲劳现象反而减轻。

  4. 散光眼即便度数很轻,若有视力下降,或出现视疲劳和视觉干扰症状者,都应配戴眼镜矫正。轻度的散光更容易诱发视疲劳。

五、矫正散光的方法

  1. 框架眼镜矫正,同近视的矫正一样框架眼镜为目前使用最普遍最安全可靠的方法。

  2. 激光手术,优点是一次手术,终生摘镜;缺点是近视或散光的反弹、术后并发症、手术后长期影响未知、部分顾客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等等。以及价格较贵。

  3. 隐形眼镜矫正,分为硬镜和软镜。

    (1)硬镜(RGP)矫正,优点:可矫正不规则散光、成像效果好,缺点:验配困难,舒适度较差,对顾客的熟练掌握有较高要求,价格较贵。

    (2)软镜(通常讲的“隐形眼镜”)又分为普通软镜(这里指非散光定制的软镜)和散光软镜

    a.普通软镜,优点:可矫正一定量的不规则散光和规则散光,性价比高;缺点:矫正量有限,只能矫正低度数。

    b.散光软镜,优点:矫正一定量的不规则散光和跟框架一样矫正规则散光,价格远低于手术和硬镜,比普通软镜稍高;缺点:对验配有一定要求,虽然技术要求没有硬镜那么高。

六、普通软镜矫正散光的原理

       1.泪液透镜:散光主要是由于角膜或晶体的不平坦引起的,散光眼的眼球可以比喻成橄榄球表面,这种不平坦有两个因素。第一:橄榄球横向和竖向的
弧度不同,对于这一点,普通隐形眼镜由于太软矫正效果并不理想,但也有一点作用。第二,球表面的沟壑或点状坑点不平,这种不平引起的不规则散光,如果戴上隐形眼镜,隐形眼镜镜下可有泪液填充,这样从整体上来看就显得角膜表面光滑,成像效果增佳。

     2.等效球性效果:从规则散光的光学图我们可以看到散光的成因是由于光线不能汇聚聚焦成一点,只能形成前后两条焦线。如图:我们可以看到,光线在
J点虽然也不能会聚成点,但会形成一个最小的圆点,我们称之为:最小弥散圆。在散光度数不高的时候,这个圆比较小,我们可以将这个圆通过近视度数调整到视网膜上,这个时候就可以“欺骗”视网膜,让视网膜感觉找到了会聚的点,只是这个点比较大而已,再通过大脑的识别,就可以看到较为清晰的像。

    3.人眼对低度的屈光不正也有“忍耐”作用,对散光亦如是,近视的度数越高,对散光的忍受就会越大。但低度的散光也有可能会诱发视疲劳,在临床上需谨慎。

根据以上3点总结出普通隐形眼镜矫正散光的原则和公式:

①散光≤0.75且球镜度:柱镜度≥3:1

②1.00≤散光≤1.75且球镜度:柱镜度≥4:1·(0.75   1.75)

等效球镜公式:D=S 1/2C

(D为等效球面度,S为验光球镜度,C为验光柱镜度)


由于普通隐形眼镜矫正散光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等效”或“忍受”这种方式,效果因人而异,因此我们给出验配成功的标准:

  1. 配戴配戴普通隐形眼镜后的矫正视力与验光处方的矫正视力相差在一行之内。如验光视力达1.2,矫正视力最低因为1.0。

  2. 相差在一至两行,则取决于配戴者的满意度。

  3. 配戴后出现残余散光为顺规散光不超过 0.75~1.25。

  4. 配戴后出现逆规散光不超过0.50~0.75。


七、散光隐形眼镜矫正散光(重点)

为了能把散光讲清楚,前面做了6条铺垫才引出今天的重点,散光隐形眼镜。由于普通隐形眼镜只能矫正低度散光,而RGP验配技术要求太高,顾客对RGP的舒适度也非常不满意,手术又有风险,那么散光隐形眼镜就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散光隐形眼镜验配要求比普通隐形眼镜高,但又没有RGP那么高,在不注重护理和保养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不适,但并发症比手术又低很多很多,最重要的是其技术要求可以学习,只要门店验配人员学习一下或接受短暂培训即可给顾客验配,而由于验配技术要求比普通隐形眼镜高,又可应对电商挑战。

散光隐形眼镜目标人群:

  1. 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不能矫正。

  2. 虽然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可以矫正,但是对视力要求甚高者。

  3. 散光度数等于或高于0.75,而球面屈光不正度数很低。

  4. 带有3.00以上高度散光者。


(点击看大图)

从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出,厂商通过流程优化,基本上验配跟普通软镜是一样的,比较难的是度数换算和二次验配,换算工作可以交给厂商,那么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二次验配。

散光隐形眼镜顾客验配体验大数据:

  1. 大约70%的配戴者视力可达到1.0

  2. 大约80%的验配者视力达到或超过框架眼镜的矫正。

  3. 20%的患者需要二次验配才能获得良好的视力。

  4. 需要二次验配的主要原因为轴位偏转。




左图激光标记线在水平位,右图出现了轴位偏转。

这种轴位偏转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 配适过松或过紧;

  2. 个体差异(眼睑力不同)引起的偏转。


首先我们来讲讲配适评估,散光隐形眼镜的配适评估与普通镜片相同,主要评估覆盖度、中心定位和移动度。一般我们通过“上推试验”就能评估配适是否合适。
·上推实验(push-uptest)

  1. 向上方视

  2. 手指向上轻推下睑(用眼睑推动镜片边缘)

  3. 观察镜片下边缘上移的量及复位速度

  4. 镜片容易被推动且较快恢复原位为正常

  5. 镜片边缘很容易被推至接近黑眼球或推到黑眼球上,即为过松,如果镜片过松引起的散光轴位偏转,我们再“二次验配”下单的时候,把镜片基弧调小即可。如上推实验确定镜片偏松,原处方顾客基弧为8.6,二次下单把基弧调为8.3即可。

  6. 镜片边缘推动时只有细微变动或纹丝不动,即为镜片过紧。镜片过紧镜片不能自由,水平标记很难旋转到水平处。如果镜片过紧引起的散光轴位偏转,我们再“二次验配”下单的时候,把镜片基弧调大即可。如上推实验确定镜片偏松,原处方顾客基弧为8.6,二次下单把基弧调为8.9即可。

以上方法也适用于普通隐形眼镜的配适评估,确定好配适合适后,如果片标还是不在水平位,那么我们会考虑由于个体差异引起的轴位偏转,这要从散光镜片的定位说起……

我们知道散光镜片的轴位非常重要,矫正时轴位需要固定不变。框架眼镜的散光轴位被固定在光学镜架上,所以矫正散光的效果不错。但是隐形眼镜无法固定,而且隐形眼镜在眼睛里会随着眨眼而转动,如图:

普通隐形眼镜一般不会考虑镜片旋转问题,但是散光隐形眼镜,由于其有散光轴位,必须给镜片设计出“力”,来抵抗眼睑眨眼的力量(简称“眼睑力”)。我们经常听说散光的稳定方法:如垂重法、截边法、动态稳定法就是用来抵抗眼睑力的。但是每个人的眼睑力都不一样,现在也没有仪器设备给门店去测量顾客的“眨眼力量”,厂商只能通过大数据,根据人群当中眼睑力的中位数来设计,这种设计方法一般符合约80%的顾客实际眼睑力,还有约20%由于其眼睑力量极大或者极小很难通过中位数来满足,只能发给厂商,再根据顾客的情况进行调整。


同样这副偏转图,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测出轴位偏转度数:


我们通过以上四种方法中的“大体估算法”测得轴位顺时针偏转30°,以“顺加逆减”口诀,调整验光处方中的轴位。重新下单。如此顾客右眼-1.00-1.00*80,重新下单处方为:右眼-1.00-1.00*110(顺加)。


案例分析:李小冉,女,验光处方:OD:-1.50-2.75*120  OS:-2.50-1.50*60, 基弧未测,默认8.6。按流程定制海昌锐视散光片后,右眼上推试验偏松,左眼上推试验正常,轴位旋转逆时针40°,请问下次下单给什么处方?

右眼偏松,基弧减小,给8.3;左眼逆时针旋转,“逆减”60-40=20,给20°。

调整后的处方为:OD:-1.50-2.75*120 基弧8.3; OS:-2.50-1.50*20基弧8.6。


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出现一种情况上推试验,镜片偏松,但是轴位又有偏转,这个时候很难说轴位偏转是由于镜片偏松原因还是眼睑力的原因引起的,在调整处方的时候比较纠结。有两种方案:1.先调整镜片偏松,顾客拿到第二次验配的眼镜后再做评估,往往偏松问题解决了,但还是有轴位偏转,这时我们就可以确定轴位偏转是由于眼睑力引起的,再调整做第三副。2.方案1的成功率很高,但成本很大,也需要顾客非常配合,实际工作中有些门店直接一次调整到位,即又调整松紧度又调整“顺加逆减”,如果这位顾客的轴位偏转是由于过松引起的,跟眼睑力无关,那么二次验配可能会“过度调整”,然而由于其成本可控以及顾客的怕麻烦,实际工作中经常一次调整到位,而且成功率也非常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