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研究

 GXF360 2017-06-10
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研究

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研究

吴木军1,张凡1,2

1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226300;2南通大学附院医院影像科)

[摘要] 目的:观察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分析其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术前CTRobson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计算CT对病理分期预测的准确性,分析CT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与病理Fuhrma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CTRobson分期与病理分期Kappa值0.74,有高度一致性(P<0.05),诊断正确率为86%(43/50);肾透明细胞癌病理低级别组、高级别组间CT不均匀强化、肿块大小、平均CT值及动态增强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级别组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肾周及肾窦受累低于高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对病理分期、分级的预测有一定价值,CTRobson分期与病理分期有良好一致性,而CT间接征象有助于鉴别低、高级别肾透明细胞癌。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CT表现;病理分期;病理分级

肾癌为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3%,肾透明细胞癌为肾癌常见病理类型,占肾癌70%~80%。肾透明细胞癌具有恶性程度高、血供丰富、易早期转移等病理特点,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对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改善有重要价值。肾癌影像学检测方法众多,常用有CT、MRI、超声等,而CT因定位准确率高等优势,已成为首选诊断方法[1]。肾癌分期、分型直接影响生存率,同时不同分期、分型患者的手术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术前准确鉴别分期、分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5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TRobson分期与病理分期、CT征象与Fuhrman分级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肾透明细胞癌患者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5~77岁,平均(55.16±17.8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腰困、血尿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为体检时发现。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均为单发肿瘤,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病理检查Fuhrman分级:Ⅰ级24例,Ⅱ级9例,Ⅲ级14例,Ⅳ级3例。Ⅰ~Ⅱ级设定为低级别组(n=30),Ⅲ~Ⅳ级为高级别组(n= 20)。

1.2 CT诊断方法应用SOMATOM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先对双肾进行常规CT平扫,参数:层厚5mm,螺距1.375,电压130kV,电流320mA。后行肾脏三期增强扫描,于右肘前静脉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碘对比剂优维显370mgI/mL,对比剂以1.5mL/kg体质量、4.5mL/s速率注射,定位腹主动脉膈肌水平使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触发阈值100Hu,在30s、150s、5min行动脉期、肾实质期、延迟期扫描,参数同平扫期。由两位高资历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对三期增强扫描图像进行薄层重建,上传至Syngo Acquisition工作站分析,测量病灶最大直径,记录平扫及增强三期的CT值,记录强化形式、程度及瘤灶扩散形式,注意避开坏死、囊变及坏死区域。CT Robson分期标准[2]:Ⅰ期:肾癌细胞处于肾包膜中;Ⅱ期:肾癌细胞侵入周围脂肪组织,但未超出肾周围筋膜范围内;Ⅲ期:肾癌细胞侵犯肾静脉、局部淋巴结,部分有下腔静脉或肾周围脂肪受累(Ⅲa期:侵犯下腔静脉或肾静脉;Ⅲb期:区域性淋巴结受累;Ⅲc期:累及肾静脉、淋巴结以及下腔静脉);Ⅳ期:肾癌细胞远处转移或累及邻近器官(Ⅳa期:肾癌细胞侵犯邻近器官,但未侵犯肾上腺;Ⅳb期:肾癌细胞向远处转移)。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CT Robson分期与病理分期相关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0.75<Kappa值≤1为一致性极好,0.4<Kappa值≤0.75为一致性好;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CT检查结果左肾肿瘤24例,右肾肿瘤26例,肿瘤长径大小1~13cm,平均(5.49±3.17)cm。密度不均38例,增强不均42例,轻度、明显、显著强化分别为5、20、25例,以明显及显著强化为主。

2.2 CTRobson分期与病理分期对照Robson分期与病理分期Kappa值为0.74,有高度一致性(P<0.05),诊断正确率为86%(43/50)。见表1。

表1 CTRobson分期与病理分期对照

CT分期ⅠⅡⅢaⅢbⅢcⅣaⅣb总计Ⅰ17 3 0 2 2 0 0 24Ⅱ4 5 0 0 0 0 0 9Ⅲa 0 1 2 0 0 0 0 3Ⅲb 0 0 2 3 0 2 0 7Ⅲc 0 0 0 3 1 0 0 4Ⅳa 0 0 0 0 0 3 0 3Ⅳb 0 0 0 0 0 0 0 0总计21 9 4 8 3 5 0 50

2.3 CT征象与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关系肾透明细胞癌不同Fuhrman分级不均匀强化、肿块大小、平均CT值及动态增强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级别、高级别组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肾周及肾窦受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征象与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关系

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低级别组(n=30)26(86.7)25(83.3)5.46±2.91 36.97±4.14 0(0)1(3.3)1(3.3)1(3.3)高级别组(n=20)18(90)16(80)5.44±3.05 37.13±4.28 5(25)6(30)5(25)1(5)χ2/t值0.126 0.090 0.022 0.124 8.333 7.088 5.335 0.087 P值0.722 0.764 0.983 0.902 0.004 0.008 0.021 0.768 Fuhrman分级直接征象间接征象n(%)不均匀强化n(%)动态增强表现n(%)肿块大小(cm)平均CT值(Hu)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肾周、肾窦受累

3 讨论

肾透明细胞癌为最常见的肾癌类型,主要来源于近端肾小管上皮,两侧发病率基本一致。本研究左、右肾所占比分别为48%、52%,较低几率(0.5%~3%)累及双侧。肿瘤质地不均,肿瘤切面实性度高,色泽为金黄色,多见出血以及囊变或坏死。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较大,有大量浅染透明细胞浆,细胞边界清晰,内部主要是大量脂类物质及糖原,镜下无包膜,细胞核染色质形态较多,大小不一,少见病理性核分裂,癌细胞为实性巢索状,少数为管状、乳头状、腺泡状排列[3]。本研究显示,肾透明细胞癌CT征象主要是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的明显、显著强化,分别占40%、50%,且大多密度、增强不均。

改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病理分期、分型对预后有直接影响[4],其中分期影响较大,且决定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CT诊断分期的研究较多,已经趋于成熟,如CT灌注定量分析等,本研究亦显示CT Robson分期与病理分期有高度一致性。窦欣等[5]认为多层螺旋CT检查肾癌有较高的准确性,其CT值与透明细胞癌分期有良好的相关性。马娅琼等[6]对28例肾透明细胞癌及20例肾错构瘤进行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肾脏肿瘤MSCT灌注参数可用于肾肿瘤定性,且不同分期之间灌注参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上研究及本研究结果均证实CT术前分期与病理分期有良好的一致性。本研究中CT分期准确率达86%,但仍有14%的错误率,考虑与病灶测量误差、肾包膜术是否受侵袭、静脉侵犯、淋巴结以及肿瘤侵犯邻近脏器等影响CT分期准确性的因素有关[7]

Fuhrman分级为肾癌病理的经典分型方法,主要根据核形、核仁、核大小将肾癌划分为Ⅰ~Ⅳ级,用于肾透明细胞癌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尽管近年出现改良Fuhrman分级等新思路,但效果仍有待考证,故本研究仍将Fuhrman分级作为肾癌的病理分级标准。CT表现特征与Fuhrman分级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因样本量限制,Ⅳ级患者仅2例,故整合为低级别组、高级别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T直接征象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而CT间接征象中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肾周及肾窦受累与病理分型存在相关性,低级别组出现以上间接征象的几率明显较低,但低、高级别组间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这一间接征象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肾透明细胞癌癌灶血供丰富有关。瘤灶内微血管密度高时会产生较大的血液进出量,这一特征随着肿瘤生长而逐渐显著,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出现静脉瘤。此外,本研究未将出血、囊变坏死组织所占瘤灶比纳入直接征象,主要因为前者受检查时点出血密度影响,而后者则因肾透明细胞癌密度混杂,坏死囊变为常见征象,故准确性、重复性差。

总之,肾透明细胞癌的CT检查对病理分期、分型的预测有一定价值,CT Robson分期与病理分期有良好一致性,而CT间接征象有助于鉴别低、高级别肾透明细胞癌,可作为患者术前评估的辅助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毅,周俊林,郭玲,等.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Ki67、 MVD、P7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51-54.

[2]Eble JN,Sauter G,Epstein JI,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Pathology and genetics.Tumou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and male genital organs[M].Lyon:iarc press,2004:9-43.

[3]赵娜,程琦.CT能谱成像评价肾透明细胞癌核分级[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9):681-685.

[4]李淼,魏雪栋,袁和兴,等.囊性肾癌23例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4):537-538.

[5]窦欣,朱建兵,龚建平.多层螺旋CT肾透明细胞癌的密度和强化与分期的关系初探[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0):1605-1609.

[6]马娅琼,徐香玖,黄刚,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肾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5):743-746.

[7]冯凯,谢宝君.64层CT三维重建对肾癌分期及后腹腔镜肾癌手术的应用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2):11-15,19.

[中图分类号] R73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2440(2016)06-0636-03

[收稿日期] 2016-09-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