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多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模样?这里可以看到杭城的前世今生

 老人家1948 2017-06-10

2017-06-07杭州网

 《杭州·城长》周五首发

关注“杭州城建档案”微信号 有机会免费获赠此书

30多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模样?想必每位80后都有着各自记忆中的人或事。窄巷小路、低矮平房、老旧的火车站和航站楼……随着时代的进步,小路窄巷变成了宽敞整洁的沥青路面,崭新的地标建筑替代了低矮平房,现代化的大型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然而,时代的步伐也让昔日那些充满古老特征、遍布历史沧桑和回忆的建筑与景观消失湮灭。

80后、90后儿时的印象,60后、70后年轻时的记忆,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模糊。

如何才能重拾心底这些珍贵的记忆?又如何见证城市变迁?也许,你将在6月9日首发的《杭州·城长》一书中让“昨日重现”。

《杭州·城长》一书是由本报与杭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历时一年多编写完成,它以杭州主城区主要道路、河桥、大型交通枢纽站和地标性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近30年来杭州城市建设的变化,很多照片都是杭州城建档案馆首次对公众公开,相信读者们可以在这凝固的艺术中触摸到杭州的变迁和发展。

老底子人们在拱宸桥的水管上乘凉

现如今水管已经拆除

早年武林门长途汽车站的排队场景

现代化的杭州汽车客运中心站

30年前的杭州人出远门主要靠什么?长途汽车。

《杭州·城长》一书中,有一部分记录了杭州车站、码头等地的变迁。

不少老杭州人的记忆中,都知道当年的武林门客运站。书中便有人们拖着重重的行李排队等长途汽车的照片。

杭州最早的、又比较上规模的长途客运站就数武林门长途客运站了,始建于1958年。50多岁的李一看到当年武林门客运站的照片,思绪万千。

“一遇到节假日,人们都会涌向武林门车站购票,漏夜排队买票的情况也很常见。我隔壁邻居如果要出趟远门,都要提前两三天托我给他买票。”虽然时隔多年,李师傅对当年的排队买票盛况依旧记忆犹新,“50座的班车都是场场爆满。”

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武林门长途客运站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等车的队伍常常排到马路上。于是,杭州西站、北站、南站、东站便应运而生。

其中,1991年12月交付使用的杭州汽车东站还是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也是设备最先进的车站,拥有“华东第一站”的美称。但后来也满足不了大家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杭州又在江干区九堡街道建造了新的杭州客运中心站。本书中的照片也正是杭州长途客运事业发展和变迁的见证。

1986年的延安路

现如今的延安路

原先的笕桥机场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杭州·城长》一书中,还有专门对杭州的桥、河变迁的章节。新旧的比对,对人产生了很大的视觉冲击,也让老杭州人满满记忆一下涌上心头。

照片中有两张是关于拱宸桥的新旧对比图,桥还是那座桥,上面的行人衣着、神态却已经是两个时代。

63岁的励文广从小就住在这座桥边,父母都是杭州第一棉纺厂的员工,看到数十年前拱宸桥的照片,他心头涌出不少儿时的美好回忆。

在励师傅印象里,当时的拱宸桥桥面一侧有一根巨大的黑色铸铁管道,比办公室的桶装水还要粗一点。“这是水管,给桥西居民供水用的。每天傍晚,水管上都坐着很多乘凉的人,还有些双手一抱直接趴上面睡觉了,久而久之,水管表面也被磨得锃亮。”

在他心里,拱宸桥东西两侧这些棉纺厂的工人们都对拱宸桥有着深深的爱意。“那时候我们写作文,都是以拱宸桥为题的,比如《拱宸桥的早晨》、《拱宸桥的傍晚》等。”

如今的励师傅已经不住在拱宸桥东,但他还是会时不时回去走走、看看、回忆回忆。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