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王化良教授从五脏论治心悸经验介绍
2017-06-10 | 阅:  转:  |  分享 
  
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6月第l9卷第6期JETCM.Jun.20o1I_!,.

王化良教授从五脏论治心悸经验介绍

解晖

中图分类号:R24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0)06—0987一Ol

【关键词】心悸五脏论治王化良经验

王化良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

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对中医及中

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有独特的见解。余随诊年余,就其对心

悸的论治述及如下。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

种病症,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

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等症…。可见于西医的冠

心病、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所致的心律失常。

1心悸的病因病机

《内经》中无心悸的病名,但已有了相关的论述,如《素问·

举痛论》日:“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等,

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

邪等;张仲景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等,认为其病机有惊扰、

水饮、虚劳和汗后伤血扰心等;至成无己提出心悸不外气虚、痰

饮两端。其后王清任才开始重视瘀血内阻导致的心悸,并用血

府逐瘀汤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在人们普遍心悸的发生多

由于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内伤、六淫外袭及药食不当等以

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

脉,扰乱心神。病机主要有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虚衰、痰饮

内停、心血瘀阻、肝肾阴虚、肝郁气滞、六淫入侵】。王师在此基

础上更强调虚实夹杂,注重五脏相互间的影响,从整体把握疾

病。

2心悸的辨证论治

心悸虽病位主要在心,然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灵枢·邪

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知心悸的

病位主要在心,心神可以统御五脏六腑,若五脏六腑有疾,也可

致心神不宁而发生心悸。在辨证治疗时,当注意是一脏虚还是

多脏虚,大抵初发者以本脏为主,病轻;病久者,多为数脏同病,

则重。现就其观点略述如下。

2.1心与心悸多由于气血阴阳亏虚,以致心神失养,引起心

神动摇,悸动不安。而见心血虚证及心气阴两虚证。选用生脉散

与炙甘草汤加减,药用丹参、麦冬、五昧子、炙甘草等。

2.2肝与心悸肝藏血,肝血虚,导致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可

导致心悸。治宜养血安神。肝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上扰心神,而致心神不宁,发为心悸。治宜滋阴潜阳,安神定悸。

选用四物汤和复脉汤加减,药物选用当归、白芍、酸枣仁等。

2.3脾与心悸脾统血,主运化,喜燥恶湿,脾虚失运,痰湿内

生,痰阻气机,气滞血瘀,瘀阻心脉,心神失养发为心悸。治宜祛

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天津300193)

·987·

·名医精粹·

痰温阳,安神定悸。若脾为湿困,运化不利,水饮内停,上凌于心,

心神不安,发为心悸。治宜健脾祛湿,温阳利水。选用二陈汤加

减。

2.4肾与心悸肾主水,藏精,为水火之宅,内寄元阴元阳,肾

阳不足,不能温煦心阳,心阳不足,血脉失于温煦,运行不利,心

失所养,同时肾阳虚,不能制水,水气上泛,形成水饮凌心之证。

治宜温阳利水。选用真武汤加减。体虚久病,房室不节,耗伤。肾

阴,肾精不足,精不化血,可致血虚之心悸,同时肾阴不足,虚火

上炎,上扰心神,心神不安,又可见阴虚火旺之心悸。治宜滋阴

降火安神。选用黄连阿胶汤加减。

2.5肺与心悸肺为相辅之官,通调水道,肺气不足,水液失

于布散,成痰成饮,停于胸中,阻滞气机,使心阳不得布散,成痰

饮扰心之心悸。治宜宣肺化饮。选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3病案举例

沈某,女性,75岁。因心慌,头晕反复发作,伴胸背部不适就

诊,有冠心病史。予3年前行冠脉支架,查心电图示房颤,室早;

Bp140/80mmHg;纳差,脉结代,舌暗红苔薄黄。临床诊断冠心

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予天麻lOg,菊花lOg,黄芩15g,夏枯草

10g,白芷lOg,葛根20g,地龙15g,当归lOg,川楝子10g,延胡索

20g,郁金lOg,川芎lOg,生牡蛎20g,炙甘草lOg,茯苓30g,砂仁

10g,鸡内金lOg,桑寄生10g,7剂,每日1剂。患者服药后症状明

显好转。继原方维持2月。

按:该患者年老体衰,肝肾阴虚,肝血不足,阴虚阳亢,上扰

心神,脉律失常而发心悸。治以养血滋阴,养心安神复脉。故用

天麻,菊花,黄芩,夏枯草清肝火;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地龙通

络;茯苓、生牡蛎安神;桑寄生补肾;川楝子、延胡索合用疏肝理

气;砂仁、鸡内金醒脾和胃;白芷改善头晕;葛根,现代药理研究

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律失常;炙甘草也有改善心律失常

的功效。诸药合用,以养血滋阴、养心安神复脉,故取得满意的

疗效。

4结语

《景岳全书》所云“此心肝脾肾之气,名虽有异,而治有不可

离者。”心悸虽病因变化多端,然脏腑相关因此临床辨证论治时

应全面考虑,不可偏执于一脏。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31

133.

[2]焦树德,路志正.实用中医心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l29—133.

(收稿日期2009—12一l1)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