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王雪峰治疗小儿泄泻经验
2017-06-10 | 阅:  转:  |  分享 
  
收稿日期:2003-07-18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委课题(2001225001-8)

作者简介:滕旭(1973-),男,辽宁沈阳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儿科疾病临床研究。

王雪峰治疗小儿泄泻经验

滕旭,指导:王雪峰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辽宁沈阳110032)

关键词:小儿泄泻;经验;王雪峰

中图分类号:R272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719(2003)11-0925-01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是儿科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四季皆有发生,严重危

害婴幼儿的健康。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10亿

人患腹泻病(不包括中国),导致每年500万小儿死

亡\[1\],因此,WHO把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

略,同时也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

目前,针对非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秋季腹泻

及顽固性腹泻尚无特异的西医治疗手段。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学的泄泻范畴。中医多采

用传统技法治疗小儿泄泻。王雪峰博士,在继承和

总结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关娴清女士经验基础

上,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经络理论,创造了

“针推治疗婴幼儿腹泻技术”。该疗法主要用于治疗

非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秋季腹泻及顽固性

腹泻缠绵不愈的患儿,疗效确切,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较之药物确有独到之处,验之临床,疗效满意,为中

医治疗小儿泄泻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现将

王师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王师治疗上重点把握“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

胃”、“无湿不成泻”的基本规律。认为引起泄泻的原

因,主要以湿盛和脾虚为主,“湿盛则濡泻。”急性泄

泻以湿盛为多,慢性泄泻以脾虚为多。湿盛和脾虚

二者互为因果,导致湿盛和脾虚主要有3个方面的

因素,一为感受风、寒、暑、湿外邪;二为饮食所伤;三

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脾胃虚弱。若素体

虚弱,利下过度,热甚伤津,则气阴两伤,阴伤及阳可

导致阴竭阳脱。根据病因可将泄泻辨证分型为寒湿

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气阴两虚泻、阴竭阳脱

泻6型。

2辨证治疗

211操作时介质鲜姜汁,略加热。小儿肌肤薄

嫩,在行推拿治疗时使用介质可避免损伤患儿皮肤,

且姜汁性温可助温中散寒。

212辨证治疗①湿热型泄泻。症状为大便急迫,

便色黄赤,水分较多,或如水注,肛周红赤,口渴欲饮,

舌苔黄腻。分阴阳,清大肠,清小肠(分利止泻),运土

入水,补脾,掐十指节,推上三关,退六腑,摩腹,捏脊。

当热重于湿时,清大肠为主,清小肠为次;当湿重于热

时,以清小肠为主,清大肠为次。②寒湿型泄泻。症

状为下利清稀,大便酸臭,四肢冷,肛周青黑,舌苔白

腻。分阴阳,清大肠,清小肠(分利止泻),运土入水,

补脾,掐十指节,摩腹,按揉止泻穴,揉龟尾,推上七节

骨,捏脊,针刺左足三里、右三阴交,隔日交替。③伤

食型泄泻。大便稀烂夹食物残渣,味酸臭,腹痛拒按,

呕吐,舌淡红苔厚腻。分阴阳,清大肠,清小肠(分利

止泻),运土入水,补脾,掐十指节,揉龟尾,揉左足三

里、右三阴交,隔日交替,推上七节骨,捏脊。④脾虚

型泄泻。症状为大便色淡,完谷不化,食后作泻,形体

消瘦,舌淡苔白。分阴阳,补大肠,清小肠(分利止

泻),运土入水,补脾,揉板门,掐十指节,摩腹,针刺止

泻穴(耻骨联合与神阙连线中点),揉龟尾,推上七节

骨,捏脊,灸左足三里、右三阴交,隔日交替。⑤气阴

两虚泻、阴竭阳脱泻两型不宜单纯应用中医外治法治

疗,应积极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

3讨论

针刺、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是在中医“整体观念”

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运用了中医的“内病外

治”理论,根据辨证分型施以相应的手法治疗。只要

辨证准确,取穴合理,手法适当,即可取得事半功倍的

疗效。王师的“针推治疗婴幼儿腹泻技术”就是施术

于病儿体表,由表及里地使经络通畅,营卫调和,气血

周流如常,保持阴阳相对平衡,促进和增强机体的自

然抗病能力,以恢复脾胃功能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临床辨证,应分清寒

热虚实,“其实者,散而泻之”,“虚者补之”。寒湿泻

和脾虚泻采用补法以健脾利湿,温中止泻;湿热泻和

伤食泻采用清补兼施以清热利湿,消食导滞。但《景

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故各型皆选用

补脾经的手法,健脾利湿,以期脾胃功能的恢复。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云:“大肠有病泄泻

多,大肠推抹待如何”,因此,辨证加减手法均取用大

肠穴。“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在“针推治疗婴

幼儿腹泻技术”中,清小肠即利小便为治泻必用之

法。脊柱为人体督脉之循行部位,总诸阳经之所汇,

布有脾、胃、肾、大肠等重要腧穴。运捏此处,促进脏

腑经气振奋,共奏疏通经络,和调气血,化滞消食,抵

御邪毒,阴阳平衡,宽中止泻之效。因此,王师在各

型泄泻的推拿手法中皆重用捏脊手法。

对于每个穴位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应

根据患儿的大小、病情的轻重适当加减,正如徐谦光

著《推拿三字经》所云:“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

减量”。操作次数,每日1次,3日为1疗程,连续操

作2个疗程。

参考文献:

\[1\]叶瑞云.我国小儿消化性疾病临床回顾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

科杂志,2000,15(3):131.

编辑:李立

·529·

第30卷第11期

2003年11月

辽宁中医杂志

LIAON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ol.30No.11

Nov.,2003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