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日报:缓解停车难,增量存量一起抓

 nqdeshen 2017-06-10

【安徽日报6月8日讯】近日,一座立体智能停车场亮相安徽省立医院,在“滴、滴、滴”的警示声中,停车位像摩天轮一般开始转动。这被称为垂直循环式智能立体车库,停入简单,开出也简单,从最顶层的停车库驶离只需90秒。原来只能停放20辆车的空间,现在可以停120辆车,空间利用率提高5倍。科技创新,为缓解停车难提供了新路径。


“左转转,右转转,围着终点兜圈圈;停车位,早占满,楼前楼后路两边。”这段顺口溜是网友对当下停车难窘境的调侃。据《合肥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42.99万辆,比上年增长22.3%。停车难,是停车资源有限与汽车不断增长这对矛盾“下的蛋”。立体智能停车场总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车位多,有助于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值得推广借鉴,但要进一步破解停车难问题,还需多些创新举措。

完善停车设施规划、吸引社会资本,增加车位供给。很多老城区、旧小区,规划都在十几年前甚至更早,当时私家车数量不多,并未兴建大量停车位,需要完善停车设施规划,比如加强对老城区整治、旧小区改造,利用闲置空地规划停车位等。同时,对新建的商业区、住宅区进行规划时,需充分考虑停车位比例,合理设计地下或立体停车库等。规划好,谁来建?停车设施兼具公益性与商品性,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尤其重要。社会资本进入必然产生竞争,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激发出更多类似立体智能停车场这样的创新型产品。其实,早在2015年,省住建厅等9部门就联合出台了《关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省将全面放开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

除了增加车位供给,还要提高现有车位的利用率。一方面可以利用时间差,盘活存量车位。比如,在企事业单位等地,车辆停放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上班时间,相反,住宅小区内白天上班时间车位相对比较空闲。如果白天上班时间,单位停不下的车辆能够停进周边居民小区,等到晚上下班后或节假日等时段,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也能向社会开放,这种利用时间差让“死”车位“活”起来的做法,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另一方面不妨利用新技术,将车位信息“一网打尽”。不少车主在寻找停车位时发现,并不是周边没有空闲的车位,而是信息不对称,不知道哪里有车位,针对类似问题,可以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城市闲置停车位汇总归纳,让车主通过相关App就能及时查询空闲停车位,提高停车效率。

停车关系着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缓解停车难要不断更新思路,既上增量,又挖存量,多层次综合推进,让人们停车不再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