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是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文化遗产日”拓展而来。全国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地都在举办丰富的活动,公众对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关注也越来越高。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故宫博物院,也推出了系列庆祝活动。“故宫·艺术现场” 之“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亲子活动,鼓励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借助手揉纸、软陶等材料,重新设计宫廷服饰与古建筑;“苏州评弹走进紫禁城”公益演出则让观众在紫禁城中欣赏到来自江南的清音;与此同时,故宫志愿者举办了钟表主题讲座,结合钟表馆的实地参观,将工匠精神传达给更多的人。 “让龙袍亮起来”亲子活动现场 “让建筑动起来”亲子活动现场 “苏州评弹走进紫禁城”公益演出 “随海上丝路而来的西洋钟表”活动现场 文化遗产日究竟是怎么回事?从什么时候开始设立的?为什么要设立?一份12年前的提案,为大家揭开了所有的答案。 (向上滑动启阅)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2005年)提案 【案 由】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 【类 号】321 【类 别】文化宣传 【届 次】1003 【提 案 号】4364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国家文物局会同国务院法制办、文化部研究办理 【提 案 人】单霁翔 樊锦诗 刘庆柱 苏士澍 陈漱渝 王洪华 舒乙 姚珠珠 王巨才 边发吉 夏燕月 李燕 吴雁泽 李致忠 王铁城 杨伟光 马博敏 艾青春 潘震宙 张贤亮 吴祖强 赵汝蘅 高占祥 滕矢初 潘虹 吴贻弓 董良翚 敖德木勒 阿拉泰 李谷一 张会军 王馥荔 黄宏 徐庆平 张文彬 冯骥才 陈晓光 姜昆 李双江 陈建功 陈燮阳 【主 题 词】文化 法规 【提案形式】联名 【内 容】 为了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每年定期举办旨在弘扬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文化遗产日”活动起源于法国。六十年代,为了对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文化财富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普查、整理与保护,法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遗产调查,之后将每年六月第二个周日确定为“文化遗产日”。在这一天,被文化部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名册的各类建筑物,包括博物馆、教堂以及部分政府机构所在地等,都免费向公众开放。为了使活动更具系统性,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都确定一个主题。从1992年起,欧洲许多国家也加入了文化遗产日活动的行列。如在2003年,欧洲48个国家经过协商,决定从当年9月6日开始,将分期分批陆续举办系列“文化遗产日”活动。各国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文化遗址,同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各国、各民族在文化认同上的自觉和自尊,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 我国成为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会员国后,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已连续十几年牵头开展宣传“5.18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尚无法涵盖文化遗产的所有方面,特别是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保护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文物保护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尚不能纳入其中。长期以来,从事、参与和热心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员构成还仍然以各级文物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部分专家学者为主。绝大多数的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也还大多停留在观光鉴赏、评估价值的浅层认识上,很少能够有意识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行动。而正如生态环境保护一样,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护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对我国这样一个地上地下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的文物大国来说,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城市化浪潮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理解、支持和投入。 主动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动员社会公众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政策、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动态、自觉投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来说,既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社会公众分享文化资源,参与、监督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权利实现的重要义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热情持续高涨,社会公众投入文化遗产保护的潜力亟待发掘。因势利导,加强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也必将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热烈反应和支持。参照其他国家的普遍成功经验,设立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将是彰显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作用和决心,促进建立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建议请有关部门牵头研究,提出具体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后,报请全国人大批准设立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在国家的层面上对“文化遗产日”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文化遗产日”的规定日期里,国家所有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都应当积极组织各种相关活动,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所有的博物馆,以及能展示和表现文化遗产价值的其他场所,同时组织新闻媒体对“文化遗产日”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扩大文化遗产保护在社会公众中的舆论影响,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收到这份提案当年,也就是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文化遗产日”的设立,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2016年9月,国务院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