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吴孝恺辨治肺胀经验
2017-06-10 | 阅:  转:  |  分享 
  
上亢便会出现头额昏胀诸症。临床遇此类病证,李师

往往将益髓填精与熄风潜阳并用,并常常用于“高血

压”病及类似症候的治疗,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4益髓填精佐豁痰利窍法治中风后遗症

李某,男,63岁,1997年12月17日初诊。中风1

月后,头昏头痛,肢体麻木,肌力减退,咯痰量多,

语言不利,心悸气短,腰酸膝软,舌红,苔白而腻,

脉沉弦,重按无力。李师辨证属精血不足,风痰阻络。

拟益髓填精,豁痰开窍通络法治之。药用:熟地、枣

皮、枸杞、白附子(先煎)各10g,姜半夏、木香各

12g,全蝎6g(冲服),茯苓、白芥子、玄胡各15g,胆

星3g,乌梢蛇、鸡血藤、伸筋草各30g,甘草3g。服药

1周后咯痰减少,言语转清,其它症状好转。再以本方

加减续服半月余,咯痰大减,肢体渐能活动,肌力有

所恢复。后将此方制成丸剂,服药近两月而收全功。

按:李师经验认为:肝肾不足,精髓亏于下,风

痰阻于上,蒙扰清窍,阻塞经络,故有头昏头痛、肢

体受阻、咯痰量多、语言不利等症,治宜益髓填精补

其下,豁痰开窍利于上,标本同治,方可中的。李师

临床上常用于中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

老年性痴呆等症。

5体会

李师认为:脑病病机,不外虚、风、痰、瘀等,

而以精髓不足为其病机根本,故益髓填精法在中医治

疗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益髓填精法仍宜活用,

除根据见证佐以益气升阳、活血化瘀、熄风潜阳、豁

痰开窍诸法外,还可配合其它治法随证施治。同时,

李师在临床运用此法时,有三点经验值得引起我们重

视:其一、益髓填精之品多质重粘腻,应注意时时顾

护胃气,勿碍脾运;其二、脑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多

见,且一般病程较长,往往投一、二剂方难以奏效,

宜守法守方,坚持治疗;其三、脑病治疗时间较长,

需重视丸、散剂及其它中成药在此类疾病中的使用。

(收稿日期2000-04-26)

吴孝恺辨治肺胀经验

628000四川广元市中医院周瑞君

关键词:肺胀中医治疗名中医经验吴孝恺

我院吴孝恺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三十

余年,在临床诊病过程中常以独特的思想指导处方用

药,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今试

将其对肺胀病机、治疗的独特观点整理如下。

1肺与血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肺的生理功能表面

上是气的功能,是气自始至终在参与,在职司,在支

持;实质上,无时无刻不有血在其中,亦就是说肺主

气的生理无不与血有关,肺是气肺,同时也是血脏。

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完成,最后是通过“肺朝百脉”

这一生理去实现的。因为在脉之血都要会聚于肺,并

通过肺血的定向流动,把气带到人体的五脏六腑、五

官七窍、皮毛筋骨。正如《医学真传·气血》说:“人

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

运。”因此,在生理上,肺既主气,亦主血,既行气,

亦主行血。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肺为呼吸系的主要器

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在呼吸过程中,要借助

血液循环来运载体内的气体。当血液经过肺脏获得外

界的氧的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当血液流经全身各部组

织时,又放出氧和收容组织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见,

现代医学的观点与中医学对肺的功能的认识有类似之

处。

2肺胀的主要病理是血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

肺气胀满,不能降敛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胀

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其病

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见面色晦暗、唇青紫绀、脘

胀腹满、肢体浮肿等。其病理演变复杂,常反复发作,

2《四川中医》2000年(第18卷)第8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多见于老年患者。导师认为肺胀之病无论病情轻重、

病程长短、标本缓急,各个时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瘀

血阻滞,气血失调。正如王清任所言:“无论外感内

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

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认为气血在人身,是

各有分工的,“气管行气,气行则动;血管盛血,静而

不动”,但“气管与血管相连,”“气无形,不能结块,

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又如《丹溪心法·咳嗽》篇说:

“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说明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痰挟瘀,阻碍气机所致。

痰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

化而成,渐因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

能蒸化,痰浊愈益潴留。痰浊蕴肺,病久势深,肺气

郁滞,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循环,心脉失畅则血郁为

瘀,但一般肺胀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瘀痰并见,终

致瘀、痰、水饮错杂为患,虚实并见。其预后较差,

难期根治。从西医角度来看,肺胀相当于肺气肿、肺

心病。由于长期缺氧,从而刺激肾脏球旁细胞生成促

红细胞生成因子,促使骨髓生血细胞及幼稚红细胞成

熟释放,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显著升

高,血浆减少,全血粘度因之增加,血液阻力增大,

血流缓慢,从而加重了肺循环阻力,促进肺动脉高压。

另外肺胀患者纤维蛋白原升高,可使红细胞聚集增强。

由此可见,肺胀患者的血液浓、粘、凝、聚的改变十

分明显。由于血液粘度增高,毛细血管阻力增大,肺

微循环障碍及其本身存在的通气障碍,造成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由于存在浓、粘、凝、聚的“质”的改变,

势必影响气体的交换,故临床上通过抗炎、解痉治疗

后虽可解决部分肺泡的通气功能,但呼吸困难等症仍

无大的改善。所以改善肺胀患者血瘀亦即改善其血液

“质”的状况,将有助于迅速缓解肺胀患者的病情。

3治肺胀重活血

311活血化瘀可使早期肺胀在短期内控制并减少复发

肺胀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多因久病肺虚,痰

浊血瘀互为影响所致,多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

虚的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感邪则偏于邪实,平时

偏于本虚。早期多属气虚,气阴两虚,由肺及脾肾。

气虚则血运无力,易致血瘀,正如王清任所谓:“元气

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因

此,“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

活,何患不除”。故综前贤之见,导师在临床上对肺胀

早期,感邪则以祛邪配益气活血之品,而使邪去,气

血调畅,病归康复,尔后以补益肺脾肾之气并活血化

瘀之品以巩固,俾肺气通调,血运流畅,则正气充实,

不致发病,减少复发。痰浊壅肺、肺郁血滞宜化痰降

气、活血化瘀、健脾益肺,如苏子降气汤加用丹参、

川芎等增强清热活血之功。以上二型以痰为主,用药

虽侧重化痰,但因本病痰瘀互患,而加用活血化瘀之

品以取良效。

312活血化瘀有助于肺胀后期减轻病势肺胀晚期气

虚及阳,以肺、肾、心阳亏虚为主,或阴阳两虚,每

因感邪使病情恶化,但因正气衰竭,无力抗邪,正邪

交争之象可不显著,病情多危重,血瘀更著,往往出

现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在治疗过程中尤应重视活

血化瘀。痰蒙神窍,瘀血内阻宜涤痰开窍、活血熄风

为则,如涤痰汤加丹参、红花、桃仁、丹皮等。肺肾

气虚,肺失治节气不帅血,气滞血瘀则宜补肺纳肾、

化痰平喘,如平喘固本汤加当归、丹参、苏木活血通

脉;阳虚水泛、血行不畅则宜温肾健脾、化瘀行水如

真武汤加泽兰、红花、北五加皮等。

4典型病例

患者杜某,男,89岁,退休工人。于1998年5月

30日初诊。反复咳嗽、气紧、胸闷咯痰10年,复发加

重半月。此次因受凉后咳嗽、气紧加重,咯白色泡沫

痰伴心悸,动则气紧、心悸等症加重,不能平卧,双

下肢无水肿,舌暗淡,唇青紫,脉沉细。X线胸片示:

慢支炎、肺气肿,余无特殊。诊断:肺胀,证属肺肾

气虚,气滞血阻。治法:补肺纳肾,降气行瘀。方用

平喘固本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党参、枳壳各15g,五

味子、苏子、桃仁、红花、赤芍、陈皮各12g,款冬

花、茯苓各18g,法夏9g,沉香6g,当归10g,丹参

30g,甘草6g。水煎服2剂。二诊自觉咳嗽、气紧咯痰

等症有所减轻。予加强益气之品,上方加黄芪24g,继

服3剂。三诊,病情平稳,咳嗽、气紧、咯痰及心悸

等症明显减轻,可平卧,双下肢无水肿,精神状况好

转,继上方去桃仁、红花、当归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

并嘱常服补肾防喘片以固其本。

(收稿日期2000-04-22)

3《四川中医》2000年(第18卷)第8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