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法、瑞、意欧洲14日精华游之3 从伦敦到巴黎

 钱平久 2017-06-10
英、法、瑞、意欧洲14日精华游之3 从伦敦到巴黎

今天我们就要离开英国乘坐欧洲之星,从伦敦穿越英吉利海峡隧道到巴黎啦, 两天的伦敦游览,有着太多的意犹未尽的感觉,只能留着日后有机会弥补了。由于昨天发生了恐怖袭击,马导担心车站安检会加强,虽然是上午10点24分的火车,我们还是比前两天出发时间提前就吃完早餐,退房出发了。

在欧洲旅行,如果吃不惯西餐的,还是要作些准备的,要不然天天吃这样东西,时间长了还是有点难受的。
出发前,马导分发了大家的火车票,30多个人,分别安排在几个车厢内。


伦敦的街景,清水红砖的建筑显示了一定的年代。


同时也有不少现代的大楼在崛起,听马导介绍说,伦敦的老城区的建筑保护,做的不如巴黎的好,整个巴黎老城几乎没有什么简洁的现代建筑,都是一些很赋有艺术性的经典建筑。


大巴直接开到了车站停车场,由于一路比较顺畅,进站后就像机场航班一样,还未开始办理登机牌,于是就走出候车大楼,到外面看一下车站的外貌和周边一些地方。

这座教堂风格的建筑圣潘克拉斯车站,是英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从2007年开始成为“欧洲之星”英国的终点站,欧洲之星高速列车可由此站直达巴黎、布鲁塞尔和里尔等欧洲主要城市。


圣潘克拉斯站常被称作“铁路大教堂”,因为它拥有两座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建筑,车站的正面是圣潘克拉斯宫殿,是一座典型的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


从外观上看非常震撼,很难想象是一座火车站,



里面设备也非常美观现代,站内有一个专供欧洲之星停靠的安全封闭区域。


东面紧临是 国王十字站(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是一个1852年投入使用的大型铁路终点站,也是伦敦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有很多开往英格兰苏格兰的东部和北部的线路,连接很多大城市,例如剑桥、利兹、纽卡斯尔、爱丁堡、格拉斯哥等。


这里是伦敦一个重要的交通集散地国王十字地区,国王十字圣潘可拉斯地铁站是伦敦通过线路数最多的地铁站,因此它也是伦敦地铁最繁忙的车站。它接受来自国王十字和圣潘可拉斯两个火车站的人流。2013年01月31日英国王储查尔斯携夫人乘地铁参观国王十字车站,庆祝伦敦地铁开通150年。


火车站紧邻的大英图书馆圣潘克拉斯新馆,1998年6月25日由女王剪彩正式开放;1998年8月开放地图阅览室、东方与印度事务处藏书阅览室;1999年6月16日开放了科学、技术、商业阅览室;图书运送装置全面投入了使用。共有11个阅览室1200个阅览座位,每年能接待读者100万人次以上。



新馆院落里的牛顿的雕塑。


连接两座车站和大英图书馆的门前道路尤斯顿路(Euston Road)是英国伦敦一条重要干道,东西走向,开辟于1756年。这一年国会法案通过,5月开工,9月通车。这是伦敦第一条绕城路,通过伦敦北侧的田野,现在已经是伦敦的中心区域。

欧洲之星(英语:Eurostar)是一条连接英国伦敦圣潘可拉斯车站(2007年11月14日后改为此站)与法国巴黎(北站)、里尔以及比利时布鲁塞尔(南站)的高速铁路服务。这种列车离开伦敦之后便跨越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


每一列欧洲之星由20节车厢组成,长达400米(1320英尺),重达800吨并且搭载18个车厢假如在隧道中出现事故,列车车厢可以被分开从而疏散未受影响的车厢的乘客。营运公司以最低旅途时间为吸引乘客的卖点,搭乘欧洲之星到达巴黎的北站(Gare du Nord)只需要2小时35分钟。


车厢内部航空座椅干净、舒适,坐在斜对面的一名欧洲少女。


巴黎北站(Paris Gare du Nord),法国首都最繁忙的火车站。每年有9000多万人使用巴黎北站。
巴黎北站的现时车站建于1860年代初期,用大量的砖石建成。现在再看这些19世纪的建筑元素,感觉非常质朴,非常感叹那时欧洲在工业革命以后的快速发展。


我们从车站西面的一座便门出站的,走了一小段路后,坐上了等候我们的旅游大巴,直接就开始巴黎的游程。


早就听说巴黎的老城区建筑布局合理、建设气势恢弘,色彩和线条优美和谐。现今亲眼目睹,果真名不虚传。


道路也必较宽阔,随便四望,你也会感受到一种既有变化,又风格统一的街景之美。


19世纪当时市政管理者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

大巴经过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马德莱娜教堂,它周围是52根高20米的科林斯圆柱,原来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军队荣耀的。然后穿过协和广场,来到了塞纳河边游船码头。



这里离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近在咫尺,我们从离这里下车登船,开始在塞纳河中的巡游。塞纳河的游船路线是从埃菲尔铁塔附近出发,往西岱岛航行,再前往圣路易斯岛环绕一圈返回,沿途既可以拜访巴黎的发祥地—西岱岛,又可以饱览两岸名胜古迹。



塞纳河(La Seine)流经巴黎,是法国第二大河,源自法国东部向西流,流域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利于航行。 塞纳河上架着的桥,据说共有36座,每座桥的造型都有特点,游船首个穿过的这座桥戴毕利桥(Psserelle Debiley),该桥建于1899年,两个桥墩落水,中间一大拱,高出桥面,两边各半拱,伏于桥面下。



游船穿过的第二座阿尔玛桥(Pont de L’alma),是塞纳河上最“新”的桥,其设计非常简洁。而真正让它成名是原因是戴安娜王妃殒命在这里。



下一座荣军大桥(Pont des Invalides)。四拱石桥,三个桥墩下水。每个桥墩上有一座人物雕像,或是头像,或是坐像。其中的“四臂勇士”显得勇猛威武。这里向右岸可以直通香榭丽舍大街,穿过该桥,左岸有一处与战争有关的建筑,那就是荣军院。这是承路易十四于1670年2月24日所下的旨令而兴建的。其用途就是用来安置军队中伤残军人。军事博物馆就在这里,拿破仑一世的墓也在这里。



这是塞纳河上最壮观最金碧辉煌的亚历山大三世桥。该桥建于1896至1900年,是当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庆祝俄法结盟而送的礼物,大桥的名称也得自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力山大三世。俄法两国曾是世仇,拿破仑曾挥师攻打俄国,使莫斯科烈火屠城。百年后两国一笑泯恩仇。 这座桥是钢结构单孔拱桥,跨径长达107米,桥宽40米。桥梁南北两端的四个桥头柱上是腾空而起的金色飞马雕像,桥上的雕塑、饰品都是金色。


河岸上钢结构玻璃拱顶是1899年建成的大皇宫。



协和桥建于1791年,由巴黎路桥学校的奠基人贝豪奈设计。筑桥的一部分石料来自于拆毁的巴士底狱,使得“人民可以每日践踏旧日城堡”。1810年,拿破仑把战场上牺牲的将军们的雕像立在桥柱上。1828年,王权复辟后文武大臣们的雕像取代了将军和军人们。这些巨型白色大理石的雕像的重量使桥体不堪重负而出现安全隐患,1832年他们被移到凡尔赛城堡。随着历史的行进,该桥被赋予不同的名字。最后的协和的名字确定于1830年。1930-1932年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情况下协和桥面被拓宽。



远处协和广场上矗立的埃及方尖碑清晰可见。



协和桥的南岸的波旁宫,是座具有26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1789年以后,波旁宫差不多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它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1830年起用作国民议会。



建于1895年的利奥波德﹒塞达﹒桑戈尔行人桥(Passerelle L’eopold-Sedar-senghor),它的造型独特,采用全钢骨架制造。该桥是单拱步行铁桥,桥分两层,上层是平桥,下层呈拱形。下层支撑着上层。桥的结构很特别,这种特别的结构使得她能够承载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




河岸边的这座宫殿式建筑就,就是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



它始建于12世纪末,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法国国王继承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



接近卢浮宫的著名王室五孔桥梁——皇家桥,此桥因工程款项全部出自路易十三国王的腰包而得“皇家桥”之名,这座桥呈驴背形状,两侧的桥身均标有皇家徽记。



和皇家桥邻近的卡卢索尔桥(Pont du Carrousel)。该桥建于1834年,重建于1930年,为三拱桥。


拿破仑于1804年下令兴建的艺术桥,它是专门连接桥北卢浮宫博物馆与桥南法兰西研究院的步行桥。桥东南处的大法院,曾关押过路易十六王后。此桥因邻近当年被称为“中央艺术博物馆”的卢浮宫而享有“艺术”之名。



桥身以金属材料主体建造,桥饰却全由木质制造,桥上种植有花木和供游人休息的长椅,享有塞纳河“河上花园”的美称。


过了卢浮宫,前面就是塞纳河上的西岱岛,法兰西民族的发祥地。公元前300年时,岛上居住着一个民族,名叫巴黎西族。巴黎市由此得名。公元508年,法兰克人科洛维定都巴黎,建立墨洛温王朝。从此,西岱岛就成为封建时代王权和宗教的中心。



塞纳河在此被该岛尖刀似的前端分为南宽北窄的两股河道。我们的游轮从南侧河道穿过了在塞纳河建桥史上堪称里程碑的新桥。这座南北跨越整个西岱岛的桥梁,桥长238米,桥宽28米,是塞纳河上最长的桥,共有12个桥拱。



其名虽叫新桥,实际却是最古老的桥。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工程因内战中断,直到1606年建成,此时已是亨利四世时代了。至今已有近400多年历史了,我们的游船先从新桥南半部桥拱下通过。



前面不远就是巴黎圣母院,旁边连接南岸的这一座建于1853年的单拱石桥,也是塞纳河上最短一座桥。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在巴黎圣母院边上还有一座双倍桥。木头颜色非常特别醒目,和塞纳河上的桥显得格外与众不同,1515年,巴黎主宫医院的管理者为了方便病人,在塞纳河窄河道上建造一座桥。在最初建成的17世纪,毗邻的小桥格外的拥挤,附近居民们获得了使用该桥的授权。为了取得固定的通行权利每人要支付2个法币,一个人加一匹马为6个法币。这条通行税一直保留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这座桥就以此而命名。



这里河道是塞纳河最窄的一段。



过西岱岛后,回望巴黎圣母院,非常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游船继续航行过圣路易斯岛然后折返往塞纳河北段水道。这座通入圣路易岛的桥叫苏丽桥(pont de la sully),它以圣路易岛东端岬角为中心向两方伸展,跨越圣路易岛。



该桥西南段较长,为三拱桥,东北段较短为单拱桥。该桥将亨利四世大街和圣-日尔曼大街连成一体。





玛丽桥为四拱桥,建于路易十三时代,1614年动工建造,然而直到21年后才建成。桥的名字来自于对建桥作出贡献的柯丽斯托夫﹒玛丽(Christophe Marie)。



路易﹒菲利普桥(pont Louis philippe)。该桥为三拱桥,连接右岸和圣路易岛。据介绍,1833年国王路易﹒菲利普为该桥奠基。1848年革命期间该桥被焚毁,1852年以“改革桥”的名字重建,1860年建成。共和国广场(place de la republique)就在桥的右岸。据说圣路易岛是房价最贵的富人区,穿过这座桥就意味着我们就离开富人区了。右边灰色钢铁桥梁,这座修建于1970年、联接起西岱岛和圣路易岛的铁桥被称为圣路易铁桥。



圣母桥,它是座精致的钢石结构桥梁,中间是单孔的钢铁桥梁、两端辅以石筑的两孔。连接着巴黎的两个中心:巴黎圣母院和市政厅。


巴黎市政厅,自从1357年至今,就一直位于这一位置。



圣米歇尔石桥,它通向南岸的圣米歇尔广场和城岛,毗邻圣礼拜堂和司法宫,得名于附近的圣米歇尔教堂。圣米歇尔桥建造于1857年,是巴黎桥中的元老之一。桥长62米,宽30米,是以砖石砌造的三拱桥,由17米宽的椭圆形石拱支撑,中间有3米厚的大桥墩连接。



装饰有“N”的圆形浮雕是第二帝国皇帝的手体,“N”代表着拿破仑。



西岱岛上古城堡。



从塞纳河北段水道回到新桥。



在新桥穿过西堤岛的位置,摆放着亨利四世骑马的雕像,在1618年竖立在此。



过了新桥再次回到塞纳河主河道。



艺术桥的塞纳河左岸,桥南法兰西研究院。


游船往返回到埃菲尔铁塔脚下,但是没有停泊,而是继续前进。穿过了正对铁塔的勒拿桥。



班-哈凯姆桥(pont de bir-hakeim),该桥所在处原有建于1878年的巴溪桥,为了迎接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需要开始改建成公路铁路两用桥,1949年为纪念1942年自由法国部队在利比亚沙漠取得的大捷而改名为班-哈凯姆桥。桥分两层,

桥身为绿颜色,下层为公路桥,公路桥上架起铁路桥。


游船继续傍右岸行驶,穿过格勒内勒桥(Pont de Grenelle)下立有的自由女神像后,驶回到出发的码头。

大巴还在原地等着,马导安排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必游景点巴黎凯旋门。



途经巴黎享有盛名的著名商业街乔治五世大街,这里沿街均为豪华商店、酒店,餐馆和夜总会。





巴黎凯旋门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打败奥俄联军的功绩,于1806年2月下令兴建的。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凯旋门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






由街边的地道入口,可进入环岛中央的凯旋门立柱出口。












内壁刻的是曾经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个胜利战役的浮雕





在凯旋门两个门柱的前后四面上有四个著名的花饰浮雕: 出征:右侧门柱上的那个展翅的自由女神后跟随着朝气蓬勃前去出战的战士的雕塑是“志愿军出发远征( le Depart des Volontaires)”即著名的“马赛曲(La Marseillaise)”



胜利:拿破仑凯旋归来(Le Triomphe de Napoléon)表现了拿破仑大捷归来后举行庆祝胜利仪式的欢腾场面



抵抗:面向万军林荫大道(Avenue de la Grande Armee) 的门楣上是由昂图瓦纳·艾戴克斯(Antoine Etex)雕塑的“共和国(La Republique)”(又称“抵抗运动(La resistance)



和平:另一幅“和平之歌(La Paix)”的大型浮雕。

在这些巨型浮雕之上一共有六个平面浮雕,分别讲述了拿破仑时期法国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巨大凯旋门下,虽然不能摄入全景,但是大家还兴致勃勃纷纷留影。


在凯旋门面向香榭丽舍田园大道(Champs Elysees)的门楣上有两个花饰浮雕。

这些雕塑都是世界雕塑艺术瑰宝


凯旋门中心拱顶内装饰着111块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场战役的浮雕.


巴黎凯旋门是以罗马帝国雄伟庄严的建筑为灵感和样板。它们尺度巨大,外形单纯,追求形象的雄伟、冷静和威严。它以古罗马凯旋门为范例,但其规模更为宏大,结构风格更为简洁。现在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一起成为法国的象征。



参观完凯旋门后,车子再次回到艾菲尔铁塔附近的游船码头附近。 正对铁塔的夏佑宫,与艾菲尔铁塔隔河相对,是观赏艾菲尔铁塔的最佳地点,它那两座呈圆弧形的建筑,彷彿一双延伸的手臂正準备拥抱艾菲尔一般。这座1937年为世界博览会而建的罗马式建筑,隔著中间一个小小的广场分左右两座。


虽是傍晚时分,前去艾菲尔铁塔的的人还是不少。



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埃菲尔铁塔,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

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9万个。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



斜向45度角的行驶的电梯,平身还是第一次见到,


从早晨一路从伦敦走来,此时真是人困马乏,饥饿难耐。没想到旅行社竟然给我们预定好了塞纳河上的水上餐厅,大家片刻就狼吞虎咽地享受完了一顿美味的中式晚餐。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埃菲尔铁塔也亮起了景观灯光,该是我们回旅馆的时候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