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心一醫

 sxhzcy 2017-06-10
加载中
经典1
经典2
经典3

经典中医(一)

中医的核心是什么? 从今天开始,经典中医课带你走进中医之“本”。

经典中医(二)

世界只有一个,但是认识它的角度和方法却有很多,中医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人体呢?

经典中医(三)

和自己在一起,学习才真正开始,那么怎样和自己在一起呢?先从觉察当下的自己开始吧!

经典中医(四)

正确理解精、气、神、形是打开中医之门的一把钥匙。

经典中医(五)

失魂落魄是真的吗?中医眼中的魂魄是指什么?今天一起来学习先天之魂魄。

经典中医(六)

昨天讲的魂魄属于非物质的、先天的层面,今天来谈大家更熟悉的后天层面:志意思虑。

经典中医(七)

以“古人的心态”学习古代传统文化,表面上看是很愚笨的,实则是一通百通,是一种既好又快的方法。

经典中医(八)

现代人大多处在“神散”的状态,在中医看来,这是非常不健康的。只有在“形与神俱”时,我们才能合得上天地大道,度百岁乃去。

经典中医(九)

人类早期很有可能与生俱来拥有通灵的能力,这时候是不需要医生的,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经典中医(十)

古代中医眼中的“平常人”才是健康人,那怎么才算“平常”呢?

经典中医(十一)

生命从无形到有形,得病一样有不同层次,今天来谈谈最高层次“神”的病。

经典中医(十二)

如何调节无形之神、气,先从感受自身开始,如此才能进一步感受他人,感受万物。

经典中医(十三)

儒释道重视“惭愧之心”,先知道自己错了,才有惭愧之心。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

经典中医(十四)

想了解孩子,你得先变成孩子,否则,你永远只是成人的视角。更何况,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并不是幼稚的孩童。学中医,没有中国思维永远不得其要领。

经典中医(十五)

为什么说平常很重要呢?当身和心相对平常一点,相对简单一点,我们就有机会意识到自己身心上新出现或者已经存在很久的杂质。

经典中医(十六)

多感受少思考,感受到的自身远比思考出的自己高明。

经典中医(十七)

生命不仅仅是一个躯体,中医认为,它至少有3个层次。

经典中医(十八)

经常听到“三焦”一词,究竟什么才是“三焦”,这次彻底说清楚。

经典中医(十九)

治病的依据在病人彼时整体的气机,顺势而为,而不是只见现象就盲目施治。

经典中医(二十)

中医眼中的人是各层次完整的人,治病时看病在哪一层,治法也是不一样的。

经典中医(二十一)

中医看病的时候,关注的是人的基本生命运行状态。诊断时应该去评估这个基本面,这是中医临证的精华。

经典中医(二十二)

?所有的病,就是三个病——上焦病、中焦病、下焦病。

经典中医(二十三)

真正能调我们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习惯、选择、心理习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来调整自己。

经典中医(二十四)

医生是“帮忙”的,病人才是“当家做主”的,不是医生来全盘接手,指东打西。可惜病人常常放弃自己的主动性和对自己的责任,医生说什么,他就接受。

经典中医(二十五)

忘掉所有的病名,先如实观察这个活生生的人,看他的气机格局,不能被症状和诊断牵着鼻子走,否则会被误导。

经典中医(二十六)

学习中医,培养的是你内心的感受力,而不是大脑的记忆和逻辑能力。

经典中医(二十七)

学习中医,学习养生,得顺应生命的节律,这才是根本。吃绿豆、练太极这些零碎的知识和技能会有用,但请不要忘了那个大的前提。

经典中医(二十八)

从感知自己的身、心、意开始学习中医,才能真正明白古人书里讲的是什么。

经典中医(二十九)

学习中医最好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在好的书上学,另一条是通过不断训练使自己变得更有觉察力。

经典中医(三十)

静坐、吃素、修行,是一个调频的过程。你调到什么水平,就会接到什么信息。《黄帝内经》说“必清必静”,“虚静为保”。当我们更清净一些,就更容易接通一点。接通了之后,自然会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