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

 GXF360 2017-06-10
D- 二聚体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评定

D- 二聚体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评定

杨 利, 赵小洁, 李宝琴, 耿玉兰, 康琼英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0)

摘要:目的 利用室内质量控制(IQC)数据评定D-二聚体测量复现性。方法 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的IQC数据,利用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然后计算测量复现性。结果 D-二聚体在352.1 ng/mL的测量复现性为12.0 ng/mL,在663.2 ng/mL的测量复现性为15.2 ng/mL。结论 依据Nordtest 准则利用IQC数据评定测量复现性简便易行,适用于开展IQC的项目。

关键词:D-二聚体;测量复现性;室内质量控制;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被测量的量值间的一致程度[1]。测量精密度用于定义测量的重复性、综合的测量精密度或测量再现性,通常用不精密度表示,其值以数字形式表示,如在规定测量条件下的标准差(s)、方差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2]

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the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 in 1988,CLIA'88)将精密度放在评价检测系统性能的7个指标的第1位,可见对其重视程度。在医疗活动中临床医师和患者对于检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复现性最为关心,他们不希望同一样本在不同时间测量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以致无法相信临床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使检验结果不能成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3]

本研究依据Nordtest准则利用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数据评定D-二聚体测量复现性,以探讨其适用性。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的IQC数据,室内质控每天进行1次,同时测量高、低2个水平质控品。

二、仪器与试剂

美国贝克曼公司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仪,配套试剂及质控品由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Company 生产。

三、检测方法

仪器按要求进行日常保养,质控品测量比照患者样本,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四、统计学方法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4]于2012年发布报告指出:如果质控品经过完整的测量过程并表达与常规样本类似的基体,则从质控图上数据计算出来的标准偏差就是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SRw),相对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RSDRw),计算公式为:100×SRw/。利用Excel 2007软件对IQC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结 果

一、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IQC数据

此组数据来源于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始数据,质控品分为低值、高值2个水平,数据收集时间段为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见表1、表2。

二、D-二聚体测量复现性数据

A组由所有IQC数据统计得出,B组为剔除所有超出3s数据后统计得出。本研究回顾了IQC失控报告,发现其中1组失控数据是由于操作人员缺乏经验(结束岗前培训不久,操作仪器时间较短)导致,所以予以剔除,其他失控数据源于试剂或仪器误差,保留计算,统计得出C组数据。见表3。

表1 低值质控品IQC数据 (ng/mL)

项目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x 352.3 354.8 354.3 352.3 350.0 350.7 354.7 355.1 349.3 349.2 350.8 352.0 s 12.3 12.5 11.7 12.2 12.4 12.3 11.9 12.5 12.0 11.6 12.8 12.2

表2 高值质控品IQC数据 (ng/mL)

项目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x 666.0 665.3 665.7 666.3 666.3 666.5 662.0 659.6 660.1 660.7 660.0 662.2 s 15.8 15.2 15.0 15.4 14.8 14.5 15.4 15.9 14.9 15.0 15.5 15.1

表3 D-二聚体浓度相当于质控品高、低值浓度时的测量复现性

项目 低值 高值A组 B组 C组 A组 B组 C组x (ng/mL) 352.2 352.3 352.1 663.4 663.4 663.2 SRw(ng/mL) 12.2 11.7 12.1 15.5 14.6 15.3 RSDRw% 3.46 3.32 3.43 2.34 2.20 2.31

三、低值、高值质控品各亚组及合并后数据

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IQC共使用4个批号质控品,分别为低值1220891及高值1220892 (2至4月),低值1220894及高值1220893(5 至7月),低值1220896及高值1220895(8至11月),低值237531及高值237532(12至1月),据此将数据分为4个亚组,分别计算和s,然后按下述公式合并计算总SRw

式中,N1、N2为亚组需合并的样本数,M1、M2分别为2个组的测量均值,s1、s2为对应标准差,s为合并后标准差。前2个组合并后所得数值再与第3组合并,以此类推,直至4组数据合并完成。所得数据见表4和表5。

表4 低值质控品各亚组及合并后数据

项目 x (ng/mL) sRw(ng/mL) %RSDRw1组 353.9 12.1 3.42 2组 351.1 12.2 3.47 3组 351.8 11.7 3.32 4组 351.4 12.4 3.53合并后 352.1 12.0 3.41

表5 高值质控品各亚组及合并后数据

(ng/mL) sRw(ng/mL) %RSDRw1组 665.6 15.4 2.31 2组 666.4 15.0 2.25 3组 660.2 14.6 2.21 4组 661.1 15.5 2.34合并后 663.2 15.2 2.29项目 x

讨 论

目前,临床实验室多采用IQC数据评定期间不精密度[5-6],2001年KRISTIANSEN[7]建议利用IQC及室间质评(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数据进行测量不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研究,2012年MAGNUSSON[8]及张晓红等[9]分别推荐利用IQC及EQA数据评估常规检测项目不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因此法简单易行,只要开展IQC项目均可照此进行。一般建议使用3个浓度水平质控品[10],质控品浓度最好与医学决定水平相近。因不精密度影响因素较多,短时间数据并不能反映仪器真实状况。澳大利亚临床生物化学委员会[11]提出至少需要6个月IQC数据,陈龙梅等[12]认为10个月以上数据才较稳定。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了低值、高值2个浓度水平质控品,收集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共12个月IQC的数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精密度评定方案为每天做2批,每批做2份,持续20 d[2]。冯仁丰[13]认为,除CLSI规定外还应该考虑日常工作中的变异因素。我们也认为最大限度地接近日常样本的检测过程才能最真实反映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因此数据采集过程中由多位工作人员维护、操作仪器,期间经历试剂及质控品批号更换,每天对质控品进行单次检测。

由表3可见,由于离群值存在,用所有IQC数据得出SRw有高估风险,而剔除全部离群值后得到SRw又有低估风险。我们认为,有选择剔除部分离群值后得到SRw更接近真实测量复现性。剔除离群值标准是什么呢?以本研究为例,日常操作均为有经验技师完成,而其中1组离群值出现是由不具备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导致,这并不符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因此予以剔除。另外几组离群值的产生和试剂、质控品及仪器有关,类似偶然误差在日常工作中可见,能反映实验室实际情况,应保留计算。所以离群值取舍标准就是查看失控因素是否与实验室日常操作相符。

CNAS技术报告认为,以质控品、试剂或其他测量条件出现重大改变为依据,将IQC数据分为若干亚组,然后合并计算SRw,有可能减小过高或过低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的风险[4]。冯仁丰[13]也建议应将每月质控数据累积计算,求出真实SRw,才能如实反映实验室状态。本研究以IQC数据为研究切入点,相对于试剂批号更换,质控品批号更换带来的影响更大,因此我们以质控品批号为依据将12个月的数据分为4个组分别计算SRw及RSDRw,然后合并计算。合并后2个水平质控品的SRw分别接近于表3中剔除部分离群值后的SRw,表明这2种方法评定SRw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真实SRw,因此可用来处理IQC数据。但是由于本研究分组较少,未完全考虑试剂批号更换等因素,因此所得SRw依然面临过高或过低评估风险。

本研究所用质控品虽属可溯源质控品,但较之患者样本仍存在基质差异,有必要在后续研究中增加以患者样本为研究主体的实验,以进一步验证与利用IQC数据研究SRw的差异,进而为使用相同检测系统的实验室提供可资利用的数据。

参考文献:200:2012(E/F),JCGM,2012.

[2]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methods[S]. EP05-A2,NCCLS,2004.

[3] 申子瑜. 医院管理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5-206.

[4]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医学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达[S]. CNAS,2012.

[5]Nordic Innovation Centre. Handbook for calcul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in environmental laboratories[S]. NT TR 537,Nordic Innovation Centre,2011.

[6] 刘文彬,居漪. 常规化学项目总误差和不确定度比较研究[J]. 检验医学,2012,27(12):1002-1006.

[7]KRISTIANSEN J. Description of a generally applicable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in clinical chemistry[J]. Clin Chem Lab Med,2001,39(10):920-931.

[8]MAGNUSSON B,OSSOWICKI H,RIENITZ O,et a1.Routine internal- and external-quality control data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for estimating measurement and diagnostic uncertainty using GUM principles[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12,72 (3):212-220.

[9] 张晓红,刘向祎,文江平,等. 利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数据评估临床生化检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5):457-462.

[10]PATRIARCA M,CASTELLI M,CORSETTI F,et a1. Estimate of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from a single-laboratory validation study:application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lead in blood[J]. Clin Chem,2004,50(8):1396-1405.

[11]WHITE GH,FARRANCE I,AACB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Working Group.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in quantitative medical testing:a laboratory implementation guide[J]. Clin Biochem Rev,2004,25(4):S1-S24.

[12]陈龙梅,王惠民,居漪. 自上而下方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简介[J]. 检验医学,2014,29(1):81-85.

[13]冯仁丰. 再说说精密度[J]. 检验医学,2014,29 (8):787-793.

[1]Joint Committee for Guides in Metrology.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S]. JCGM

(收稿日期:2015-07-28)

(本文编辑:范基农)

基金项目:河北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度医学科学研究课题(ZD20140208)

作者简介:杨 利,男,1977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